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影片《飛向未來》講述了一個13歲淘氣男孩許愿“成為大人”的故事,但當他如愿變成大人后,由于精神跟不上身體的成長,經歷了種種痛苦。
現實中,一些家長也驚訝地發現,自己的孩子仿佛一夜之間變成了“大人”:小學生也敢大膽地表達“愛情”了,男女同學互相傾慕、傳紙條、發短信……種種“早戀”跡象從中學提前到了小學,并有上升趨勢。
孩子困惑、家長困窘,為家庭、社會和未來埋下了不安的種子。
是什么“催熟”了孩子?
“現在已經六年級了,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要分開了,真的很傷心。”稚嫩的字跡讓人難以想象,這竟是一個小學生的“情書”。前不久,廣州某小學開展青春期教育,將“早戀”題材話劇搬進了校園,原本屬于“大孩子”的青春期,現在也逐漸成了“小不點”的困擾。
“我是小學生,已經四年級了,我們班很多人都有喜歡的人,偷偷戀愛,我發現我也有喜歡的人,怎么辦呢?”20年前,“早戀”發生在高中;10年前,“早戀”發生在初中;現如今,“早戀”已經進入小學。懷著朦朧的“喜歡”,有的小學生向異性表白,并且一本正經地談起了“戀愛”。有資料顯示,現代青少年進入青春期的年齡普遍提前,大部分學生在五六年級就已經進入青春期。
是什么“催熟”了孩子?可以說,從在媽媽懷里吃奶開始,孩子就在和大人看一樣的電視劇,各種內容防不勝防;上網一不留神就會蹦出美女,輕按鼠標就會邁進“陷阱”;垃圾色情短信不請自到,學生們相互轉發,樂在其中。“男人不壞,有點變態;男人不流氓,發育不正常。”這是一學生家長在兒子手機上看到的短信。
飲食不當也成為一些孩子早熟的生理原因。比如蛋白粉等保健用品可能造成女孩提前發育;長期食用含催熟劑和保鮮劑的反季蔬菜水果,會導致一些孩子發育紊亂;經常吃含有激素的肉類快餐、膨化油炸食品等會使孩子性早熟。
吃著防不勝防的激素類食品,耳濡目染本不該接觸的成人社會,孩子們的早熟也就不足為怪了。
友善對待勝過強烈反對
“隨著青春期的發育,異性之間的交往是正常現象。”北京師范大學博士、心理學者沃建中指出,從發展心理學來講,幼兒園階段是無性別差異階段,小學低年級認識到性別差異,小學四年級后兩性間的疏遠期開始,比如在課桌上畫“三八線”,之后懵懂的感情開始萌芽,因此“早戀”是正常的心理發展過程。
青春期的孩子生長發育迅速,心理、生理處于突變階段,是一個人行為習慣、興趣愛好和性格逐漸形成的關鍵時期,會出現叛逆、沖動、好奇、喜歡群體行動等傾向。“知心姐姐”盧勤認為,孩子“早戀”,對很多家長來說,“刑訊逼供”、圍追堵截,或軟磨硬泡、苦苦哀求,雖然軟硬兼施,但往往效果不佳。孩子處在青春期中期時,異性對他們有著強烈的吸引力,這時候,如果父母強烈反對他們與異性交往,他們會抱怨父母給的自由太少,進而會在情感和行動上與父母產生強烈對立。友善的朋友式關系,會比強烈反對效果更佳。
沃建中認為,“黃河的水是堵不住的,最好的方法是疏。遇到這樣的問題不能馬上下結論,父母應該給孩子自己交往朋友的空間。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理性引導,這樣可對兩性關系起一種延緩作用,而不是阻止作用,讓孩子明白什么時候做什么事情是正確的。”
“男孩女孩,男生女生,男人女人,這是一個人長大的必經過程,任何人都不可回避。認識異性,是成長中的必修課。”盧勤認為,這一課,父母應該和孩子一起上,青春期性教育知識尤其應該父母與孩子一起學。“青春的路上,我們和孩子應該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培訓中心執行主任楊軍認為:“青春期只是個放大器,成長中一直就有歡樂、痛苦、矛盾和糾結,只不過在特殊的生理、心理環境下被放大了。用什么心態面對青春期,對家長來說尤為重要。”他認為,青春期的問題就像是“假性近視”,很多問題看起來到了嚴重得不可收拾的地步,但其實還沒有發生“器質性的病變”,及時糾正和引導,一切都能重回平靜,否則弄假成真,后果不可想象。
青春期教育在青春期之前就應開始了。楊軍說,孩子出生后就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發現他的問題,培養他健全的人格,這樣當青春期時,家長才能做到盡可能地給他時間和空間,讓他經歷成長的痛苦,適時給他引導,等待他從一只可愛的小青蟲蛻變成美麗的蝴蝶。
下一篇:單親媽媽忌說九句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低頭族”向低齡孩子蔓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