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傍晚,我如約來到“心約”內設的大包廂,這家咖啡館的老板小汪是一位名牌大學心理學專業(yè)畢業(yè)生。她把裱著畢業(yè)證書的鏡框放在店堂里,引來諸多愛好者的追捧,也不定期地舉辦一些沙龍。這不,今天的主題是諸多“媽媽級”常客擬定的“如何與孩子說話”,小汪關照我隨便怎么樣都要來,不然她一個人“搪伐牢”。
“吳老師,我孩子8個月,還不會說話,但我自從寶寶生下來只要有可能就會和他講話,我老公笑話我好多次了,你說我這樣是不是有問題???”
“恰恰相反!”我掃了一眼面前各個盈盈淺笑又等候下文的媽媽們說道,“其實小孩子從還沒出生就已經隔著肚皮熟悉媽媽的聲音了。所以,語調略顯夸張、發(fā)音仔細緩慢、簡短而帶有重復的‘媽媽語’(motherese)不僅是孩子母語的最好啟蒙,更能起到安撫嬰兒身心的作用,甚至是社會性發(fā)展的起點??!”
“您說是母語啟蒙我沒異議,可怎么會是社會性的起點呢?我女兒2歲不到一點,和我講起話來還拎不清呢,更何況8個月的孩子。”另一位媽媽忍不住插嘴。
“即使是小毛頭,你在與他說話時,他也會注視你的眼睛、面部表情、唇形、乃至手勢這些輔助語言系統(tǒng),所以與任何孩子說話,都有社會性的成分在其中。”
“老師,我小囡上幼兒園小班了,我們堅持自己帶。但是上班老忙額,每次接伊回來就像打沖鋒,回家還要燒飯。我不太有空和孩子說話哪能辦?”
“和孩子對話不需要刻意專門時段的。比如你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就可以啟發(fā)地問他一天在幼兒園里都發(fā)生了什么。鼓勵孩子按照時間的線索組織并提取記憶中的內容,無形之中這也培養(yǎng)了他一種記憶的策略和方法。孩子如果習慣了這樣的對話方式,就賽過是天天在做記憶術練習了。而一旦孩子有些地方不愿去講,恰恰說明那里有些問題,可以細加關照。”家長們若有所思,我趁著他們消化理解之際喝了一口小汪端上的咖啡。“還有,睡前故事總是照牌頭的吧?”眾人一概點頭。
“我家的是兒子,5歲。我發(fā)覺就是比人家的女小孩要悶。各么和男小孩講話有專門的講究口伐?還是隨便伊去?”
“這個問題問到點子上了。小孩子語言發(fā)展到這個階段,大致會形成兩種語匯習得方式。一種以獲得名詞(指稱)為主,對應的講話也是‘指稱式’的(referential style),著重語言信息方面的功能;還有一種對話形式為‘表達式’(expressive style),詞匯比較混搭,斷句破句多,頗具個人實用色彩。恰恰女孩子更多使用前一種語言方式,而男孩多采用后者。更有研究表明,父母還會雪上加霜地傾向于與女孩子多對話,與男孩少說。這就會使男孩的語言發(fā)展處于不利的地位。知道該怎么做了嗎?”
“好了好了,大家先點些飲料吃點東西。”小汪不失時機地做起生意來。
“哎,小汪啊,你這個咖啡館我好有點股份口伐?”我笑問。
下一篇:直面分離性焦慮癥的寶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按照正確的信念標準行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