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春夏交際,天氣多變,正是兒童感冒的多發季節。但這也是孩子們加強運動增強體質的好時節。于是,各類以運動為主題的親子活動備受年輕爸媽青睞。
而專家表示,運動不僅能讓孩子增強體質,還有助于他們日后的學習。
按“齡”施教選擇合適的運動
不同年齡的寶寶適合的運動形式也不同。
一般,在0至1歲,父母可用觸摸的方式為其進行按摩,鍛煉肌肉力量。等孩子能扶著東西站立,便可利用玩具等吸引其站立及走路,增加重心轉移能力,鍛煉下肢肌肉、手腳協調及身體平衡。
在1到3歲,選擇眼、手協調的活動,如手指操、捏橡皮泥等;眼、腳協調的運動,如踢定點球、踢滾動球、踢球打目標等;本體感覺運動,如馱物爬、兩腿兩足夾物走、拍球等。
當寶寶處在4到6歲,選擇身體協調性、柔韌性的運動,如曲線跑、躲閃游戲、跳皮筋、伸展性體操等。平衡性運動,如在低平衡木上走、學騎自行車等。彈跳性運動,如跳起摸高、跳房子、跳繩等。
親子主題
爸媽和寶寶玩在一起
帶孩子參加一些運動俱樂部,在親子活動中和孩子玩在一起,也是很好的選擇。今年3月和4月,數十名小朋友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參加了“06之旅”的主題活動,每次都痛痛快快地運動了一下午。
06之旅是由上海學前教育網(Age06)推出的一系列親子行動倡議。以“親子共享、健康生活、快樂教育”為理念,主張父母陪伴孩子、在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機。
06之旅涵蓋運動、戲劇、閱讀、創藝等多個領域,計劃每月推出一次主題親子活動,聚合家長、育兒專家及活動場所等各類社會資源,分享并傳遞在親子溝通、家庭教育方面好的經驗與方法。
三、四兩個月,活動的主題都是運動。4月活動的地點設在天天皮兒童發展中心,通過環境模擬和教練的指導,小朋友們充分體驗了跑、攀爬、平衡等各種鍛煉形式及輔助設施;通過專家同家長的現場觀察與交流,讓父母認識到運動對兒童整合發展的積極意義及鼓勵、支持兒童運動的科學方法。
有問必答
運動匹配性格
活動中,有家長問,他家寶寶個頭較小,在班里排最后一個。4歲時曾帶她到醫院查了骨齡,發現只有2歲半的骨齡。可能正是因為骨骼發育緩慢導致她運動能力不強,該怎么辦?
06之旅的特邀專家,盧灣區婦幼保健醫院兒童保健專家曹麗娟老師這樣解釋,每個孩子生長發育的速度和順序都遵循一定的規律,但同時受遺傳、營養、教養、環境的影響而存在相當大的差異,有時快、有時慢。家長應該關注到孩子的差異并積極向醫生求助,同時,也要提供適當的機會和環境,讓孩子運動,發展身體機能。
另有家長在猶豫讓4歲的女兒去學游泳還是跳舞。天天皮兒童發展中心的專家表示,運動項目與幼兒性格之間的匹配相當重要。對于比較內向,不善與其他小朋友交流的幼兒,應該選擇團體性強、需要與他人合作的活動,比如籃球、棒球等,而不適宜選擇舞蹈、繪畫等單獨的活動;對于難以自律,比較散漫的幼兒,可以選擇要求規則性較強的運動,如棋類、高爾夫等幫助他實現自我管理;對于非常外向,比較愛“欺負”同伴的幼兒,就不適宜選擇空手道、跆拳道等運動;對于膽小的幼兒,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活動,如攀巖、雙環等。
幼兒運動Q&A
受訪專家:張韞美國幼兒教育學會會員思來氏測評首席合伙人
●多讓孩子參加運動,在哪些方面會促進孩子的身體發育?
科學的運動鍛煉對幼兒成長的促進作用很大,涉及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從身體發育來看,運動主要能夠促進四個方面的發展:平衡與協調;速度與敏捷;精細動作(寫、畫、 撕);力量。剪、
事實上,幼兒時期的運動與成人的運動不同,其主要目的更多地集中在促進神經發育、感官與肢體協調等方面,這些都是為寶寶適應外部世界做好充分的準備。
●如何從興趣出發為孩子選擇相應的運動項目?
有些幼兒天性比較安靜,不喜歡多運動;而有些幼兒則一刻不停,總是在上躥下跳。那么,比較適宜的做法是“適量遞增”的方法來選擇運動項目。對于安靜的幼兒,可以選擇運動量較小、趣味性較高的運動,比如迷你保齡球,與他人一起玩wii運動游戲等;而活躍的幼兒則可以進行劇烈的運動,如游泳、足球等。總之,運動項目的強度以微微超出幼兒的負荷量為宜,這樣能對幼兒睡眠起到良性作用。但對于特別容易興奮的幼兒,不宜讓其參加對抗性、競技性很強的活動。
●幼兒運動在室內還是戶外更好?
從天性上,幼兒比較喜歡戶外活動,而且戶外活動也提供了幼兒一個接近自然的機會,也有更寬闊的場地。不過,戶外運動也有弊端,在空氣質量不好的時候,由于身高的原因,幼兒比成人更容易吸入污染較嚴重的氣體;另外戶外運動也潛伏著一些不安全的因素,不適宜幼兒獨自進行。相比而言,戶外活動更適合游戲型的運動,讓幼兒充分、自由地活動;而如果是要進行較有針對性的科學運動,室內環境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對于發育較慢的孩子和比較膽小的孩子,運動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面對發育遲緩的幼兒,應該首先通過就醫等方式,排除病理情況的存在,主要可以通過飲食、睡眠等生活方式的改變來促進發育。而運動作為促進發育的輔助手段,更要遵循科學規律,根據幼兒動作發展的先后順序循序漸進,在幼兒沒有學會簡單動作之前不要求他進行復雜的動作。
膽小的幼兒往往擁有較高的認知水平,因為他能意識到某些動作可能會傷害到自己,有危險存在;從積極的角度看,這些幼兒比較擅長規避運動風險,受傷的可能性較小,家長可以比較放心。對這樣的幼兒,可采取逐漸增加難度的做法,比如讓他首先習慣從較低的高度跳下,隨后逐漸增加高度。
不過,現在有許多幼兒并非是因為恐懼而不敢嘗試動作,而是不愿意嘗試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怕做不好會出丑。這種心理對幼兒的成長其實是非常有害的,家長應當鼓勵幼兒嘗試自己未知的動作,對他的嘗試進行鼓勵;如果他失敗,不要嘲笑,如果他成功,也不要過分贊揚;讓幼兒敢于挑戰,不過分關注結果。
●運動除了能增進孩子身體發育,還有哪方面的作用?
我們傳統上總會把學校里的學習困難生視作主觀上不努力的學生,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很大比例的學習困難生是那些在感官協調上存在問題的兒童,也就是常說的感覺統合失調。感覺統合失調會引起閱讀障礙、書寫障礙、計算障礙等多種學習問題。
而在幼年時期進行科學的運動鍛煉會促進幼兒的神經發育,進而使感官更為敏銳,肢體更為協調,大大減少學習障礙的發生。
運動,作為一種最為自然、原始的活動方式,能夠提供幼兒許多不同的學習場景。尤其在團體訓練中,幼兒能夠感受到團體歸屬感與榮譽感,希望得到團體中同伴的認同,培養自己的規則意識與自我約束,學會妥協與合作。同時,運動中還營造了激烈的競爭氣氛,讓幼兒明白自己并非永遠高高在上,而總是要面對失敗,必須勇于挑戰,學會抗挫。也只有在這樣的情境中,幼兒通過與同伴的真實互動提升自己的社會技能,情緒管理能力,從而塑造自己更加宜人的性格。
下一篇:如何應對孩子的戀物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讓你的寶貝跟害羞說再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