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手足口病:捉拿“襲嬰之手”
一種原本輕微的病毒感染性疾病,近年來卻屢屢成為嬰幼兒致死的元兇,手足口病被列入法定傳染病三年,即躍居丙類傳染病發病之首。在其高發態勢呈現之機,針對該病的疫苗已進入研發程序之中。
截至5月4日,我國已累計報告手足口病病例427278例,比2009年同期增加了41.51%,其中重癥5454例,死亡260例。這是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肖東樓在日前舉行的“防治手足口病,保護兒童健康”媒體溝通會上透露的最新數據。
手足口病發病的高峰期一般在5~7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表示,在缺乏有效治療手段和疫苗尚未研制成功的情況下,未來一段時間內,手足口病還將處于高發態勢。
5月13日,隨著北京市今年第二例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確認,北京市衛生局聯合市教委發出通知,建議一旦出現重癥或死亡病例,有關托幼機構停課10天。
一種本不被注意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在被列入法定傳染病兩年之后,即迅速成為丙類傳染病發病數之首——手足口病,這種多發于5歲以下嬰幼兒的傳染病因近年來在各地的不斷暴發并導致死亡病例而引起廣泛關注。
多樣化的“病毒譜”
手足口病以嬰幼兒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為主要特征,并因而得名。通常,它作為皮膚科和兒科散發的病例,在醫學界并不十分受重視。雖然,醫書記載它“也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腦膜炎等嚴重的并發癥。”
2008年3月,發生在安徽阜陽的手足口病暴發至少造成23名兒童死亡,從而引起普遍的重視。同年5月,衛生部將其列入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丙類傳染病進行管理。已有數據顯示,近年來手足口病的流行范圍和規模確實有所擴大,死亡率也在上升。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所長金奇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手足口病與其他傳染病一樣,有大流行和小流行階段,可隨年份和季節而暴發。而手足口病新近被列入法定傳染病目錄,各級醫療和疾控機構開始對發病情況按規定上報,因而,發病數據難免急升。”
究其暴發原因,金奇認為有經濟發展、環境氣候、生活方式、社會結構變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且目前尚缺少基礎監控數據,各地區也不能一概而論。“手足口病感染流行的全局性情況、病毒流行株的地區分布等,還有待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研究結論,在中國目前的疾控體制下,還沒有相對完整的監測數據。”
根據疾控部門發布的病原譜信息,在中國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傳染性也強于其他型別的病毒。在各地監測樣本中,有神經系統癥狀的臨床重癥患者,以EV71病毒感染為主。據金奇分析,各地區大都以其中一種型別的病毒流行為主,極少地區存在兩種病毒同時流行。
比如,2007年在山東的局部流行中,70%的病例是EV71感染,Cox A16感染占總數的20%左右;2008年安徽阜陽的暴發流行也是以EV71感染為主;2009年云南省主要流行EV71,2010年則變為Cox A16型感染的病例占57%。
隨著手足口病在各地發病的增多,從2008年起,衛生部已連續三年印發了《手足口病診療指南》,要求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加強疫情監測報告。
“陌生的”傳染病
在暴發流行之前,中國缺乏對手足口病的研究,鮮見相關的科研成果。
1957年,首例手足口病病例在加拿大被發現;上世紀70年代,EV71病毒在美國被首次確認。近10至20年,手足口病在世界各地區有過不同規模的暴發,包括曾在臺灣、香港地區和馬來西亞先后流行。
“傳染病沒有國界,中國內地的流行是早晚的事。”金奇說,“相對于其他危害更大的傳染病而言,手足口病在國內的科研工作確實起步較晚。”
2008年,阜陽手足口病大暴發后,衛生部組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等單位的專家,專題研討了加強手足口病防治和研究的技術框架。
“政府開始重視,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經費,但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上的問題同樣不可回避。”金奇認為,手足口病流行三年間,暴露了中國醫療機構特別是基層醫療診治條件的不足,“從調研情況看,部分村醫、鄉鎮衛生所甚至縣級醫院對手足口病的基本認識不足,也缺乏臨床診治技術。”
在基層,手足口病主要根據臨床表征來進行診斷,致病病毒不易鑒別。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包括10余個血清型,基層醫院缺乏快速、簡便的檢測手段。金奇說,“有些腸道病毒的快速檢測法需要特殊條件的實驗室,鄉鎮、社區一級的醫療機構做快速檢測的條件并不成熟,也不可能對每一例都進行實驗室診斷。”
此外,在對手足口病的治療上,目前還是以緩解癥狀、減少合并癥的發生為主,缺乏特異的治療手段。與針對細菌感染的抗生素相比,抗病毒藥物的作用也非常有限。好在手足口病像其他病毒感染性疾病一樣,有一定的“自限性”,癥狀輕微的患者可以在一周左右不治自愈。
金奇認為,目前還沒有病毒耐藥、變異或者毒力增強的證據,但手足口重癥、死亡病例之所以增多,正是因為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藥物,“臨床上,病程變化快和隱性病征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據介紹,手足口病的病程變化可能非常快,EV71重癥感染在10小時內出現神經系統癥狀,增加了救治的難度。此外,部分病例在初期不一定有典型的表征,比如,今年4月在廣西發生的19例死亡病例中,大多未出現皮疹。
等待疫苗
手足口病的潛伏期為2至7天,傳染源包括患者和隱性感染者,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
曾光認為,在目前診斷、治療方法有限的情況下,預防成為關鍵的環節。曾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目前主要通過一般行為性的手段進行疾病控制,如清潔衛生、隔離、減少接觸、宣傳教育、及時就診等,他認為,“最理想的措施還是借助疫苗來控制疾病的流行。”
實際上,從2008年開始科學界就著手研發可用于兒童的手足口病特異性疫苗。北京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已在國內首家申報了手足口病相關疫苗的研發項目,他們研制的EV71型病毒滅活疫苗已于2009年12月24日向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申請進入臨床試驗注冊。在注冊審批通過后,該疫苗將進入一期臨床研究。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疫苗至少需經過三期臨床試驗,每一期的結果都需要經過藥監局的嚴格驗證審批。
曾光表示,每一支疫苗都要對生命負責。他估計,針對手足口病的特異性疫苗用于人體還有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本刊記者/王家敏
下一篇:出疹子如何辨清急疹還是麻疹?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哮喘久治不愈可能胃管反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