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8 燙傷
被熱液燙傷的寶寶在急診中非常常見,一般受傷害的寶寶在4歲以下,其中剛學會走路的年齡是高危受害年齡,因為這個年齡的寶寶對一切都很好奇,對危險也沒有概念。熱水、熱飲料這些生活中離不開的熱源都是燙傷寶寶的源頭。
案例
19個月的小麗被抱到兒童醫院時,已經進入休克狀態。醫生檢查后,發現小麗身上30%的部位都被熱水燙傷,燙傷程度達到Ⅱ度。看到女兒的傷勢這么重,小麗媽媽后悔不迭。原來,媽媽剛燒好的熱水,準備洗衣服用,怕被小麗打翻,就將熱水放在桌子上,沒想到在媽媽出門取衣服的時候,小麗踮著腳,用手去夠冒著熱氣的熱水盆,慌張中將熱水盆掀翻,滾燙的水全部澆在身上。
專家分析
一旦發現寶寶被燙傷,要立即脫離熱源,馬上用大量冷水沖洗受傷部位,使傷處溫度降低,因為快速降溫能減輕燙傷深度,還有止疼的作用。用冷水沖洗的同時要盡快將被熱液打濕的衣物脫下,必要的時候可以將衣服剪開。受傷嚴重的要馬上送醫院治療。
依燒燙傷的深度、面積癥狀有所不同:
小叮嚀
1 勿將醬油、牙膏、藥油涂抹于患處,引發其他感染問題。
2 勿刺破水泡及冰敷傷口。
3 衣服若已跟傷口黏在一起,不要自行撕除。
Tips:緊急就醫指南
1 Ⅲ度燙傷、觸電灼傷以及被化學品燒傷。
2 出現咳嗽、眼睛流淚或者呼吸困難。
3 Ⅱ度燙傷面積大于手掌。
9 氣管異物
氣管異物是嬰幼兒時期較常見的危急重癥。椐調查,氣管異物發生在5歲以下的寶寶占83.6%,而3歲以下的寶寶占到了65.3%。氣管異物如果來不及清除,就會危及生命。
案例
11個月的芊芊被抱到醫院急診室時,面色蒼白,呼吸非常困難,喉嚨里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除此之外,芊芊毫無知覺,甚至連斷斷續續的哭聲也沒有了。看到這種情況,急診醫生迅速為芊芊做了相應檢查,得出了氣管異物的結論。經過緊張的搶救,醫生從芊芊氣管取出了一粒花生米。
專家分析
當意外發生時,及時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是至關重要的,患者能夠得救也許就在這短短的幾分鐘里。救助措施:
1 讓寶寶向左(右)側位躺下,頭向后仰。
2 如果異物在喉部附近,可以用手指伸進口腔,刺激舌根催吐。切忌:手指不要在咽喉部亂動,以免將異物推向更深處。
3 讓寶寶趴在救護者膝蓋上,頭朝下,托其胸,按向頭部沖擊的方向拍其背部4下,讓寶寶盡量咯出異物。切忌:不要在寶寶直立時拍打其后背,這樣可能把異物震到氣管的更深處。
即使寶寶咳出了異物恢復了正常的呼吸,或是一陣劇烈咳嗽后處于平穩狀態,仍需要帶他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千萬不要心存僥幸。因為殘留異物碎屑沒及時被取出,寶寶會因為感染引起肺炎等嚴重并發癥,更可怕的情況是異物一旦移位還會引起寶寶窒息。
Tips:緊急就醫指南
氣管異物在30秒內未能清除,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將寶寶送到醫院,切不可拖延。在等救護車時,如果寶寶呼吸停止,應給予口對口人工呼吸。
10 外傷出血
外傷出血在兒童意外損傷中最為常見。由于出血的程度不同,處理的方法也不一樣。輕微的損傷,出血量又不多者,有時只需在家中處理即可。而嚴重的外傷出血,若不及時止血處理,可能危及生命,必須盡快送醫院。
案例
3歲的強強在家午睡時不慎從1米高的床上摔下來,當時頭先著地,哭叫不止,頭枕部鼓起一個小包塊,未見出血。強強媽急了,趕緊送寶寶到醫院,在兒科急診室,醫生體查見強強神志清楚,活動如常,未見嘔吐,除了自述頭痛外,無其他癥狀,頭顱CT拍片也未發現明顯異常。于是開了些藥,囑咐強強媽回家后密切觀察,若病情有變化隨時復診。
次日下午,強強又喊頭痛,連續嘔吐3次,強強媽抱著強強感到身上發熱,此時強強精神較差,老是想睡覺。強強媽立即又送寶寶到醫院。在外科專家診室,醫生給強強做了全面體檢,測體溫38℃,強強表現為嗜睡狀,四肢無抽搐。因強強有頭腦外傷史,結合以往的臨床經驗,醫生考慮寶寶的病是由外傷引起的遲發性顱內出血。
專家分析
外傷性出血可分為外出血和內出血兩種。血液從傷口流向體外者稱為外出血,常見于刀割傷、刺傷、槍彈傷和輾壓傷等。若皮膚沒有傷口,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到組織、臟器或體腔內,稱為內出血。引起內出血的原因遠比外出血為復雜,處理也更困難,多需去醫院診治。
Tips:緊急就醫指南
1 壓迫5分鐘后,傷口仍未止血。
2傷口有碎片或污物嵌入,不能清除。
3 受傷區域沒有知覺,提示受傷區域神經很可能受損。
4 發生內出血。
上一頁123 下一頁下一篇:炎炎夏日寶寶發燒怎么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兒阿米巴痢疾如何防治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