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早發現 早治療
先天性心臟病主要分為兩大類:紫紺型及非紫紺型。紫紺型即出生后嬰兒口周及四周末梢出現青紫,尤以哭鬧時明顯;非紫紺型嬰兒早期無癥狀,往往在查體時發現心臟雜音,經超聲波檢查后確診。為了盡早發現異常,年輕父母應注意以下情況:
如果新生兒出生時體重較輕,早產、臨產時有過窒息,經搶救后發現面色青紫或有心臟雜音,應考慮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可能。
觀察嬰兒出生后皮膚是否持續紫紺;孩子是否反復出現神志不清的情況;是否經常感冒,呼吸道、支氣管、肺部有無反復感染;喂奶是否困難;平時呼吸是否急促;是否發育遲緩、消瘦、多汗。
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在吃奶、進食、啼哭或排便時,常有發作性缺氧、呼吸困難、青紫加重,甚至出現抽風而失去知覺,嚴重的患兒可發生突然死亡,這種情況往往出現于出生后三四個月。
患兒稍稍長大一些后,學爬行及端坐的時間比正常孩子晚,獨立站立的時間也短,睡眠時喜歡側臥位,同時胳膊和腿都彎曲著,像一只“大蝦”;等年齡再大一些的時候,在跑、跳或游戲時,體力明顯不如同齡兒童;有的患兒活動一會感到疲勞后,喜歡下蹲片刻再起來活動,而活動一段時間后又得蹲下來休息,醫學上稱之為“蹲踞現象”,這種姿勢可以增加肺活量,有利于減輕心臟負擔,改善缺氧狀況;有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出生時并無青紫,長大后才逐漸出現,同時手指和腳趾的末端增粗呈鼓槌狀,稱為“杵狀指”。
不論是何種表現,一旦出現異常,都應該去醫院接受詳細檢查,包括胸部X線攝片、心電圖、超聲波心動圖等輔助檢查,這樣才能做出明確的診斷。一般情況下,患有嚴重先心病的小兒在嬰兒期(1歲以內)就可表現出癥狀,如果到了3歲還未表現出什么癥狀,那么即使有先心病,也是輕微的。心臟手術既有危險也有很大的希望,至于是否做手術、何時做,請家長一定聽從醫生的建議。有條件的話應該到專業的心臟病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蛛絲馬跡
哭聲低微,聲音嘶啞,哭鬧或者活動以后容易氣喘。
呼吸急促,吃奶無力,喂奶時常有嗆咳、拒食現象發生。
胃口小,生長發育不良。
面色蒼白,煩躁不安,多汗,劇烈活動或哭吵后唇周發紫。
抵抗力弱,容易患感冒、支氣管炎和肺炎等病,且患病后不易恢復。
居家護理
由先天性心臟病的癥狀來看,患兒的身體發育遲緩、體力不足,因此要格外重視患兒的居家護理。
給予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的飲食,以增強體質,進食避免過飽,有時喂養患兒比較困難,吸奶時容易氣促乏力而停止吮吸,且易嘔吐和大量出汗,故喂奶時可用滴管滴入,以減輕患兒體力消耗。
室內空氣要流通,冬天應定時打開窗戶,以加強空氣對流,有持續青紫的患兒,應避免室內溫度過高,導致患兒出汗、脫水。
青紫型心臟病患兒須給以足夠的飲水量,以免脫水導致血栓形成。
保持大便通暢。青紫型患兒注意大便時勿太用力,以免加重心臟負擔。
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禁止大量輸液,如必須輸液時,滴液速度須緩慢,以防加重心臟負擔,導致心力衰竭。
平時心臟功能和活動耐力都較好的患兒,應當按時接受預防接種,并在接種后多觀察全身和局部反應,以便及時處理。
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體質弱,易感染疾病,尤以呼吸道疾病為多見,且容易并發心力衰竭,故應仔細護理,隨著季節的變換及時增減衣服,如果家中有上呼道感染疾病出現,應采取隔離措施,平時盡量少帶患兒去公共場所,在傳染病好發季節尤其要及早采取預防措施。
避免患兒情緒激動,盡量不使患兒哭鬧,減少不必要的刺激,以免加重心臟負擔。
有時患兒在行走或玩耍后會主動蹲下片刻,那是因為蹲踞后可使缺氧癥狀得到緩解,此時切不可強行將患兒拉起。
一旦發現患兒有氣急煩躁、心率過快、呼吸困難等癥狀,可能發生心力衰竭時,應及時送醫院就診。
結語
隨著科學的進步,治療方式的發展也日新月異,先天性心臟病已非不治之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以有效改善預后,對于大部分的病兒來說,無異是最大的福音。
文/李必昌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怎樣在家護理發燒的寶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睡覺愛驚跳有無大礙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