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腹瀉病是一種小兒常見病、多發病,是多病源、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形狀改變為特點的一組疾病。按病因可分為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兩大類。感染性腹瀉又分為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等。
嬰幼兒秋冬腹瀉即是一種病毒感染性腹瀉,多由輪狀病毒所致。輪狀病毒最早于1973年發現,形如輪狀,故命為“輪狀病毒”,用電泳法分型為7組,即A~G組。
秋冬腹瀉禍根——“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腸炎多發生于6個月至2歲嬰幼兒,6月以下嬰兒因體內存在來自母體和母乳中的抗體,一般少發病或病情輕。
常由A組輪狀病毒引起,發病高峰在10-12月秋冬季節,其他季節和年齡段亦有散發病例。感染后5天可測得血清特異性IgM抗體,3周左右出現IgG抗體。常見傳播途徑為消化道,也可經空氣呼吸到傳染,該病傳播快,范圍廣,傳染性較強。
輪狀病毒的潛伏期約2~3天,主要侵犯近端小腸粘膜上皮細胞,使小腸絨毛細胞脫落和(或)細胞結構破壞,小腸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分泌增加,導致滲透性腹瀉,腸絨毛大量破壞,腸蠕動加快,又加重腹瀉。輪狀病毒腸炎是一種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一般在1周左右,也可在10天以上。臨床以腹瀉、嘔吐、發熱為主要癥狀。嘔吐多為輕度,多發生在起病初1-2天,隨后出現腹瀉。大多數患兒常伴有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腹瀉蛋花湯樣水樣便,每日5-10次或10數次,呈黃綠色或乳白色,可有少量粘液,無膿血,無腥臭味。大便鏡檢有脂肪球,很少有白細胞,細菌培養物致病菌。目前便輪狀病毒檢測多采用提取糞便中病毒RNA,行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PAGE)檢測。
對癥下藥
由于患兒頻繁腹瀉、嘔吐,食欲低下,易出現不同程度的脫水,甚至電解質紊亂,嚴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建議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腹瀉癥狀,就應積極就醫,防止脫水。對輕中度脫水患兒給予口服補液即可,而對腹瀉時間長或腹瀉嚴重脫水的患兒,則需積極靜脈補液等治療。
那么家長如何判斷小兒脫水程度呢?最簡單的情況就是孩子腹瀉后感覺口渴喜喝水,即是脫水的危險信號。臨床上判斷脫水的癥狀或指標還有眼窩凹陷(小嬰兒還應觀察前囟凹陷情況)、皮膚彈性、尿量、精神反應狀態(哭鬧、精神不振甚至嗜睡)等,這對臨床醫生在未查電解質、血氣等情況下判斷患兒脫水程度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至今尚無特異的抗病毒藥物,目前臨床主要是以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及對癥治療為主。輕者可口服補液鹽,重者則給予靜脈補液糾正。在腹瀉時,多伴有腸道菌群紊亂。臨床上建議服用一些微生態調節劑及粘膜保護劑。微生態調節劑目的在于恢復腸道正常菌群,重建腸道天然生物保護屏障,如金雙歧/培菲康、媽咪哀、樂托爾等。胃腸粘膜保護劑如思密達,可縮短腹瀉病程。
家庭護理
除了積極對癥支持治療外,患兒的護理工作也至關重要。首先要合理調整飲食。對于腹瀉患兒不必禁食,只要患兒能吃、有食欲,就鼓勵其進食。母乳喂養的小嬰兒繼續母乳喂養,而以奶粉喂養的嬰幼兒,奶粉可沖得稀一些?;純悍磸透篂a,家長不免擔心這樣拉下去孩子受不了。因此在孩子能吃的情況下,就想盡辦法增加營養,各種肉泥、魚片粥等紛沓而至。這時需要注意的是,飲食宜由少到多,由稀至稠,不宜過多過雜,尤其油膩、過甜的東西,以免加重腹瀉。對腹瀉時間長的患兒,建議改用特殊的去乳糖奶粉。
除飲食調整外,還要注意飲食衛生。一方面患兒的奶瓶奶嘴、湯勺等在每次用錢和使用晚都應該用開水洗燙,煮沸消毒更佳。孩子的玩具和經常接觸的東西也要注意清潔,以免反復自身交叉感染。另一方面,作為患兒的護理工作者媽媽每次喂哺前宜洗手、清潔乳房,換尿布后勤洗手。再就是注意房間保持通風。除了嚴把“病從口人”這道關外,還要注意患兒柔嫩的臀部護理。由于便次頻繁,患兒肛門周圍的皮膚及粘膜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在各種用品極大豐富的今天,大多家長會選擇干凈方便的尿不濕。在這里建議家長最好用柔軟的棉質類作尿布,或在嬰兒柔嫩的皮膚與尿不濕間墊上一層棉質類尿布。嬰兒要及時更換尿布,便后宜用細軟的紗布蘸水洗,洗后可抹些油脂類藥膏。
總之,一旦孩子出現腹瀉癥狀,應及時就醫,除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等情況外,嬰幼兒秋季腹瀉過程中可合并中耳炎、肺炎,嚴重者還可并發腸套疊、肝腦綜合征、腦炎、心肌炎等,甚至導致嬰兒猝死,因此需在醫生的指導和幫助下安全度過這一時期。
下一篇:嬰兒期常見的健康障礙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夏季腹瀉家庭護理要點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