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一般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多有咽炎,或扁桃體炎,且并發癥較多見,易感染鄰近器官或向下蔓延。可引起肺炎、心肌炎、(支)氣管炎、中耳炎、鼻炎、頸淋巴結炎等。如鏈球菌感染可引起急性腎炎,風濕熱等。
因此快速安全治療感冒,減少并發癥,對小兒非常重要。
那么小兒感冒怎樣用藥呢?發熱、鼻塞、流鼻涕、咳嗽是小兒感冒的主要癥狀,有的孩子還伴有嘔吐和輕度腹瀉。周歲以內的孩子全身癥狀重,多為高熱、不吃奶,甚至還有抽風等。怎樣給孩子用藥治療呢?首先你得上醫院請醫生為孩子診斷,在來不及上醫院的這段時間內,先不要給孩子急于退熱。
因為低熱或中熱有利于孩子的成長發育。發熱37.5~38℃為低熱,38~39℃中熱,39℃以上為高熱。發熱是身體對病毒或病菌入侵所產生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有利于抵抗入侵的病毒和病菌,從而利于孩子的正常成長發育。但要注意,當體溫達到39℃以上就必須用藥,而且刻不容緩。高熱持續過久,由于氧氣和營養素消耗大而加重心臟血管的負擔,大腦興奮過度而導致驚厥或過度抑制而引起昏睡,消化功能紊亂,抵抗力減弱,可并發肺炎等。
另外,小兒感冒不要隨便用抗菌素(抗生素),應選用一些抗病毒藥物(因感冒是由病毒所引起,抗生素對病毒并無作用),并配合使用能有效解除感冒癥狀的藥物。通常小兒常用抗感冒病毒的藥物有:(1)板藍根沖劑,每次半袋,每日3次,白開水沖服;(2)抗病毒口服液,每次半瓶;(3)利巴韋林氣霧劑,每天2次,每次1按。
實際上對于小孩,單純使用抗病毒藥物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及時解除其不適癥狀反倒顯得相當重要。鼻塞、流涕、咳嗽、頭痛、發熱等均可能導致嬰兒的哭鬧不安,或影響其吃奶進食等而導致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影響感冒的治愈。常見的改善癥狀的藥物有止咳糖漿類藥物、復方對乙酰氨基酚類藥物。(通訊員 鄭建偉)
下一篇:盲目使用排鉛藥可致兒童死亡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外治嬰兒濕疹,中醫有妙方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