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你知道嗎?人所需要的信息有近90%是通過眼睛獲得的??墒俏覀儼l現,年輕的爸爸媽媽對寶寶的眼睛健康,遠不如寶寶身體健康的關注。其實,有許多眼病錯過了幼時治療的最佳時機,將給孩子帶來終身遺憾。本期我們請來著名眼科專家汪芳潤教授。
問:作為不懂眼科學的家長,如何能知道寶寶的眼睛是否健康?
——寶寶眼睛是否健康,除平時觀察有無明顯眼病及伴隨有其它相應的異?,F象外,主要是看視力是否正常。年輕家長可以根據下述情況,對寶寶眼睛作初步判斷:眼睛能夠正常注視,捕捉和注視目標的動作準確,看東西不歪頭、不瞇眼,白天與夜晚看東西沒有區別,兩眼大小對稱,眼球不斜、運動靈活自如,沒有多淚、或多眼屎現象(如果突然出現眼睛不能夠睜開,加上多淚、哭鬧等,一定要加以注意),正常情況下,眼白不紅(充血),角膜(眼黑)全黑,瞳孔在亮光下變小,瞳孔區色深黑。如果寶寶的眼睛有上述一項異常,就應該及時上醫院檢查診治。
另外,有以下情況時更應注意寶寶的眼睛:出生時曾放在暖箱里吸氧(如早產兒等),家庭中有遺傳性眼病史或傳染性眼病(包括性病等)、過敏性眼病史等;胎兒期母親有過高熱、過敏或曾過多接受醫學檢查(如X光、超聲波等)以及盲目用藥、酗酒、過分吸煙及中毒等。如果寶寶眼睛過大或過小、目光呆滯、對正常距離內的玩具沒有反應,表明寶寶的眼睛也可能有問題。
寶寶視力異常有時在外觀上并不表現出來,特別是單眼異常。有一個簡便易行的方法,家長不妨一試:將寶寶的一個眼睛遮住,如果寶寶沒有反應,則被遮眼可能有問題;而如果寶寶吵鬧、拒絕遮眼,則說明寶寶被遮住的眼睛視力正常。
問:寶寶的視力與成人一樣嗎?
——嬰兒視覺功能的發育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新生兒期有光的感覺(當光刺激時,會閉上眼睛);滿月時眼睛能有追光的動作;6周時會注視亮處(光源),眼睛能隨意運動;4~8周時若有東西靠近眼睛,會條件反射地保護性眨眼;4~5個月時能有目的地用手觸摸東西,能識別物體的顏色和外形,能認識母親;6~8個月后,雙眼聯合運動和深度視覺(立體感)開始發育;1~1.5歲,眼球有正常的集合注視的功能;3歲以上,視力可以達到或接近1.0。低于1.0為低常視力,但兒童視力低常不等于視力異常,其中大多為生理性(因為視覺發育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少數為病理性,即由于眼病等引起視力異常。如果您的寶寶視力低常,最好也能請醫生檢查一次,以求明確性質。這里強調一下,6歲以下是發現與治療眼病的最好時期。
問:寶寶怎么會得“斗雞眼”、必須治療嗎?
——“斗雞眼”醫學上稱為內斜視,大多是生理性的。由于3歲以下的寶寶為了能看清近處物體,眼睛必須調節,由于調節力過強,眼球便向內收,而由此表現為內斜視——“斗雞眼”。
斜視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斜視間歇出現(時有時無)、雙眼交替、眼睛運動靈活、斜視的角度不大,則多是生理性的;而若斜視持續存在、固定一眼、眼睛運動不靈活、斜視的角度大,且越來越明顯,往往是病理性的。而表現為外斜視或上下斜視者,均屬眼病。
生理性的斜視可不必治療,隨著寶寶的成長、眼調節功能完善了,會自行恢復正常。但家長要隨時注意寶寶的眼睛變化,有疑問時,即應上醫院隨訪復查。不要盲目聽信于“現在還小,等小孩長大了再說”的說教。病理性的斜視則必須盡早矯正,首先要作檢查,確定性質,診斷病因。通常,斜視是結果,原因可有多種,如有屈光不正(主要見于遠視眼),且多伴有弱視。因此,早發現、早治療對寶寶眼睛有著重要意義。家長在帶寶寶去醫院檢查時,宜提供如下信息:寶寶何時出現斜視、斜視的程度如何,平時有無變化、有無誘因(如拍照、視物太近等)。讓醫生正確判斷寶寶的斜視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以便正確診斷,而不致將病理性斜視誤作生理性斜視,耽擱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家長應積極配合醫生替寶寶作散瞳檢查,一方面可確切地了解寶寶的屈光情況,同時有利于對眼內進行檢查,而且,生理性斜視的寶寶散瞳后,往往斜視會有所好轉。病理性斜視一般均可矯正,方法有多種,眼科醫師均可做出正確的治療設計,如配戴眼鏡及視功能訓練等。對于個別患兒,必要時還可手術矯正。
專家小檔案:汪芳潤,我國著名兒童眼科專家,復旦大學醫學院眼科教授,教育部近視眼防治專家組成員。
●伊言(執筆)
下一篇:寶寶得了鵝口瘡應怎樣治療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兒腦癱治療五大誤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