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感冒是這個季節寶寶最常見的上呼吸道疾病,中醫講究風寒風熱,中醫辨證論治首先要區分寒證與熱證,我們可以根據“發熱”和“怕冷”輕重來判斷寒熱:簡單的說“怕冷”大于“發熱”的是“風寒”,反之便是“風熱”。
巧辨風寒與風熱
◎風寒 主要表現為怕冷嚴重,而發熱不明顯,同時伴頭痛身疼,鼻流清涕,嗓子不紅,苔薄白;
◎風熱 熱像要重,也就是說發熱為主,怕冷不明顯,伴鼻流濁涕,咽紅或扁桃體紅腫,苔黃等癥狀。
Tips
孩子本身的體質有熱化的趨勢,即使感受風寒之邪也會迅速化熱,故而孩子的感冒類型中“熱證多于寒證”,即使是寒證也多夾熱證。同時夏天冷飲空調,冬天厚衣暖氣,使得外寒內熱或外熱內寒之證變得尤為多見,也一反常態,出現夏天著涼的多,而冬天上火的多。所以,天冷的時候不一定是風寒,而天熱的時候也不一定是風熱。
分清寒熱再選藥
我們明白了什么是寒證什么是熱證之后,就明白了,寒證就應該選擇辛溫藥來辛溫解表,熱證則應該用寒涼要來清熱解毒。
◎如果孩子流清涕,但不發燒,沒什么癥狀,此時便可以用蔥白和生姜這類辛溫的東西,煮水給孩子喝則不藥而愈;
◎如果癥狀無改善或是出現化熱的表現,比如嗓子紅、咽痛、咽干、口渴、眼睛紅、大便干等癥狀,可以選擇雙黃連顆粒、感冒清熱顆粒、藍芩口服液或是豉翹清熱顆粒;
◎對于感冒一陣發熱一陣怕冷的孩子可以選擇口服小柴胡顆粒。
風寒~宜辛溫解表
患風寒感冒時宜用辛溫解表的藥物,常選用麻黃、荊芥、防風、蘇葉等解表散寒藥。可以給孩子服用感冒清熱沖劑,每次服用1/4~1/2袋,每日2~3次。
其他的藥物還有荊防敗毒散、感冒軟膠囊、風寒感冒沖劑、小兒清感靈片、清宣止咳顆粒、小青龍沖劑、柴胡飲沖劑等,都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給寶寶服用。
風熱~宜辛涼解表
風熱感冒時宜用辛涼解表的藥物,常選用菊花、薄荷、桑葉等,還可選用銀翹散、桑菊感冒片、板藍根沖劑、小兒清咽沖劑、風熱感冒沖劑、清熱解毒口服液、健兒清解液。
2歲以下的寶寶宜選用小兒感冒寧糖漿、葫蘆散、小兒保泰康顆粒、小兒熱速清口服液;2歲以上的寶寶宜選小兒感冒沖劑、咽扁沖劑、銀黃口服液等。咽喉腫痛明顯者可以配服雙黃連口服液或銀黃口含片。
寒熱感冒食療各不同
風寒~忌寒涼忌酸澀
寶寶患風寒感冒時,要特別注意日常飲食上的一些禁忌,要忌食生冷寒涼食物和寒涼性的瓜果,如西瓜、梨、香蕉、獼猴桃等。還要忌食酸味、澀味的食物,如食醋、酸白菜、泡菜以及山楂、烏梅、酸棗等酸性果品。
中醫師媽媽的食療方
風寒感冒時很多食物都有很好的治療和預防方法,如生姜、蔥白、豆豉等,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將其制作成一些飲料給寶寶喝。
(1)帶皮鮮生姜3~5片,紅糖15克,煎成湯趁熱給寶寶服用,以身體微微出汗時效果最好。
(2)糯米50克,連須蔥白2根,生姜5片,先煮糯米,快熟時放入已經搗爛的蔥白和生姜,同煮片刻后趁熱給寶寶服用。
(3)淡豆豉10克,蔥白20克,將二者同放入鍋內煎湯,熟時加入少許紅糖,趁熱給寶寶服用,出汗即可。
風熱~忌辛熱忌肥甘
孩子患了風熱感冒后要注意忌食辛熱食物,如大蔥、姜、辣椒、大蒜、韭菜、茴香、芥菜等辛溫的調料和蔬菜,龍眼肉、大棗、栗子、核桃、杏等溫熱性的果品也不要給孩子吃。同時還要忌食肥甘厚味(即油膩肉食),中醫講“熱病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留有后遺癥之意)”,即熱性疾病患者或熱性疾病剛剛有消退之勢時,進食油膩則使疾病遷延不愈,且能使疾病反復發作或出現后遺癥。
中醫師媽媽的食療方
寶寶患了風熱感冒時,可以吃辛涼清淡的食品,如菊花、茶葉、白菜、白蘿卜、甜梨、甜橙等,同時這些食物還有很好的清熱作用,媽媽們可以制作一些飲料給孩子喝,幫助孩子康復。
(1)菊花10克,茶葉少許,煎水當茶飲。
(2)大白菜50克,白蘿卜(或胡蘿卜)50克,切成細絲給寶寶做成湯,趁熱服用。
(3)甜梨或甜橙一個(約200克),榨成果汁讓寶寶喝,每日1~2次。
(4)西瓜一個,去皮和瓜子,將瓜瓤攪碎,每次服數勺,每日數次。
(5)烏梅100克去核,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渣后加入白糖25克,冷卻后給寶寶喝。
當感冒遇上這些……
孩子的感冒與成人有所不同,這是他們的身體特點所決定的。小兒肺脾常不足,而心肝相對有余,所以感受外邪之后,也容易影響心肝脾的正常功能,造成感冒夾滯、夾痰、夾驚3種表現:
1.夾滯
孩子脾常不足,胃容量小,當感受外邪之后,常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飲食積滯,使感冒易兼夾食滯證,出現脘腹脹滿、不思飲食,甚至使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而發生嘔吐或者腹瀉。此時可以配合使用一些消食藥,如山楂丸、保和丸、消積口服液等。
Tips
家長常用的“打食藥”如七珍丹、王氏保赤丸等峻下之品不建議使用,否則積滯不重時貿貿然使用會損傷孩子的脾胃,造成不思飲食或慢性腹瀉等。
2.夾驚
小兒心肝有余,感受外邪之后,易于化熱化火,動風擾心,而出現煩躁哭鬧、驚惕,甚至發生驚厥。如出現此類癥狀需要迅速于醫院搶救,以免因抽搐時間過長對大腦造成不必要的損害。
所以,有過感冒驚風的孩子,家中可備小兒牛黃清心散、猴棗散,同時常備泰諾林或美林等退熱藥,對預防驚厥起到一定的作用,及時就醫,以免體溫升高引起驚厥的發生。
3.夾痰
因小兒肺臟嬌嫩,感冒之后,易兼夾痰證而出現咳嗽加劇、喉間有痰、舌苔厚膩,此時可口服肺力咳、百壽丹等。不過,出現這些癥狀時需要與氣管炎和支氣管肺炎相鑒別,還請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打開中醫師媽媽的的感冒藥箱
居家小藥
寶寶感冒了,除了多喝水排毒之外,用一點居家小藥,能控制感冒病情。那么,輕微的感冒癥狀該如何應對呢?爸爸媽媽們趕快來看一下吧。
小兒感冒顆粒
【主要成分】
廣藿香、菊花、連翹、大青葉、板藍根、地黃、地骨皮、白薇、薄荷、石膏,輔料為蔗糖、糊精。
【功能主治】
清熱解表。用于風熱感冒,癥見發熱重、惡寒輕、汗出而熱不解、頭痛鼻塞、咳嗽、口渴咽紅。
【用法用量】
開水沖服,每日2次。1歲以內每次6克(半袋),1~3歲每次6~12克(半袋至1袋),4~7歲每次12~18克(1~1.5袋),8~12歲每次24克(2袋)。
【注意事項】
1.感冒初起怕冷無汗、低燒、大便稀且次數多者慎用。
2.1歲以下每次服用6克,應分多次服用。
3.按照用法用量服用,服藥2天后高熱不退者,應去醫院就診。
小兒咽扁顆粒
【主要成分】
金銀花、射干、金果欖、桔梗、玄參、麥冬、牛黃、冰片。
【功能主治】
清熱利咽,解毒止痛。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各種炎癥如咽炎、喉炎、扁桃體炎等,癥見咽喉紅腫疼痛、口渴、發熱、微惡寒、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浮數。可見輕度吞咽困難,咳嗽咯痰,咽黏膜及扁桃體充血。
【用法用量】
開水沖服。1~2歲每次4克,每日2次;3~5歲每次4克,每日3次;6~14歲每次8克,每日2~3次。
小兒感冒口服液
【主要成分】
廣藿香、菊花、連翹、大青葉等。
【功能主治】
清熱解表。用于風熱感冒,癥見發熱重、惡寒輕、汗出而熱不解、頭痛鼻塞、咳嗽、口渴咽紅。本品口感微甜,服用方便,小兒易于接受,是適合于兒童服用的感冒良藥。
【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2次,搖勻服用。1歲以下每次5毫升,1~3歲每次5~10毫升,4~7歲每次10~15毫升,8~12歲每次20毫升。
【使用注意】
感冒初起怕冷無汗、低燒、大便稀且次數多者慎用。
感冒清熱顆粒
【主要成分】
荊芥穗、薄荷、防風、柴胡、紫蘇葉、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蘆根。
【功能主治】
疏風散寒、解表清熱。用于風寒感冒,癥見頭痛發熱、惡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在感冒初起時及時服用,效果尤佳。
【用法用量】
開水沖服,每日2次。1歲以內每次3克,1~6歲每次6克,7~14歲每次12克。
小兒清感靈片
【主要成分】
羌活、防風、川芎、蒼術(炒)、荊芥穗、葛根、黃芩、地黃、白芷、牛黃、苦杏仁(炒)、甘草。
【功能主治】
發汗解肌、清熱透表。用于外感風寒引起的發熱怕冷、頭痛無汗、肢體疼痛、口渴、口苦不思飲食、咽痛鼻塞、咳嗽痰多、體倦。
【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2次。 1歲以內每次1~2片,1~3歲每次2~3片,3歲以上每次3~5片,
雙黃連口服液
【主要成分】
金銀花、黃芩、連翹,輔料為蔗糖。
【功能主治】
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用于外感風熱所致的感冒,癥見發熱、咳嗽、咽痛。
【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3次。1歲以內每次5毫升,1~6歲每次5~10毫升,7~14歲每次10~20毫升。
(注:因生產廠家不同,藥品的包裝也不同,本文刊登的圖片并非該藥品的唯一包裝,請家長以藥店或醫院的實物為準。)文/李霞 中醫兒科博士,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主治醫師,中醫師媽媽
下一篇:治療小兒秋季腹瀉關鍵靠調養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秋季腹瀉媽媽應做七件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