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那些看到嬰兒的眼神就想知道這個小毛頭在想什么的人,現在可能有答案了——一項新研究顯示,嬰兒在5個月大時,就開始出現意識和記憶的“曙光”。
數十年來,神經學家一直在腦電活動中尋找意識的明確信號。這種信號能夠確定最小意識狀態或麻醉成年人是否有意識,以及嬰兒何時開始有意識。
有關成年人的研究顯示出一種特殊的腦活動模式:當你的感官探測到某些東西時,例如一個運動目標,大腦的視覺中心會被激活,即使這個物體運動速度太快而無法使你察覺時也是如此。但是,如果這個物體停留在你視覺范圍內的時間足夠長,信號便從大腦后部傳送到前額皮質,以便影像在大腦里停留足夠長的時間從而引起你的注意。當感官獲得某些東西時,科學家在大腦活動中發現一個尖峰脈沖,而當前額皮質得到信號時,他們發現另一種名為“晚慢波”的信號,整個過程持續不到1/3秒。
來自法國的研究人員試圖了解這樣的兩步模式是否存在于嬰兒之中,研究小組利用裝有電極的“帽子”檢測了嬰兒的大腦活動。超過240個嬰兒參加了這項實驗,但是對于這種對運動敏感的“帽子”而言,2/3的嬰兒太喜歡扭動。最后,研究人員向其余80個嬰兒展示了屏幕上轉瞬即逝的一張臉的圖片,嬰兒的年齡約為5個月、12個月和15個月。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認知神經學家SKouer注意到這些嬰兒大腦中出現一種被稱為事件相關電位(ERPs)的腦電活動的擺動。
Kouer觀察到,那些至少1歲大的嬰兒的ERP模式與成年人相仿,但是速度僅為后者的1/3。研究人員還驚奇地發現,5個月大的嬰兒也出現了一個“晚慢波”,盡管與更大一點的嬰兒相比,該“晚慢波”更微弱、更長。Kouer推測,“晚慢波”極可能在2個月大的嬰兒中就出現了。
Kouer及同事近日將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科學》雜志,研究報告稱,這種“晚慢波”也許預示著有意識思維。這種反饋自前額皮質的波暗示,影像會被暫時保存在嬰兒的臨時“工作記憶”中,而意識是由“工作記憶”組成的。
而此前,曾經有科學家們發現,嬰兒在4、5個月的時候就能夠憑借說話人的口型,知悉他們在說什么語言,談話者所說語言是否同一種語言。最近,科學家在美國華盛頓州塔科馬市和瑞典斯德哥爾摩市研究了40個只有30個小時大的男女嬰兒。這些嬰兒聽到瑞典語或英語元音。他們通過吮吸一個和電腦相連的假人可控制聽到這些元音的次數。
科學家發現,元音聲在媽媽的持續說話中非常明顯。即使伴有吵雜的子宮背景聲,嬰兒也能清楚地聽到它們。不管出生后有何經歷,美國和瑞典的嬰兒出生時吮吸外語的時間比吮吸母語的時間長。在研究人員看來,這就意味著嬰兒在子宮內就開始學習元音聲。簡言之,嬰兒所知道的和所掌握的信息,比我們想象的要多得多。
下一篇:滿月增重快,長大智商高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三成多家長判斷不準孩子胖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