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民間有句俗話,叫做“七坐八爬九長牙”。對于寶寶來說,動作發育也是一個重要指標。可是現在許多媽媽,并不真正理解寶寶動作發育的重要性。專家告訴記者,許多媽咪雖然也會關注寶貝的走路、爬行,但比起早期教育、智力開發,就算寶寶“笨手笨腳”一點,只要不出大錯,媽咪們都覺得這不是問題。
“手腳笨”也可能是一種病
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保專家池霞發現,在臨床,因為“笨手笨腳”遭遇各類問題的孩子越來越多見。
“我們曾經在6所幼兒園里調查,結果發現,24.7%的孩子存在‘笨手笨腳’的問題,接近1/4。”池霞說,許多家長覺得,寶寶只要能識字、會看書、懂英語,手腳笨拙點算什么?反正孩子將來又不是靠手藝活過日子。
其實,這還真是個大問題。“很多小孩子在小學后,因為笨手笨腳,一行字別人眨眼寫完,他卻要寫上半天。于是作業做得慢,考試來不及,還總是寫錯字、看錯行。老師以為孩子不用心,家長以為孩子太貪玩,可事實上呢?這也許就是因為孩子的運動協調發育存在問題。”池霞說。
當然,這還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存在發育性運動協調障礙的孩子,多動癥、閱讀障礙、學習障礙的風險也高于一般的健康孩子。所以“笨手笨腳”真的不是一個小問題。
寶寶為什么會笨手笨腳?這問題比較復雜。遺傳可能是一個方面,但家長的關注度、教養方法和游戲模式也非常重要。“過去孩子都是‘放養’,天天在外跑跑跳跳,可現在的孩子基本都約束在家里,不是讀書識字,就是玩手機、玩iPad,唯一能鍛煉到的大概就是食指。有的孩子甚至都四五歲了,還不肯自己吃飯、穿衣、穿鞋。結果孩子的正常能力發展機會被剝奪,變得笨手笨腳也在所難免。”
其實一兩歲時問題就暴露
“現在從臨床來看,許多家長要到孩子去念書后,才因為學習困難帶孩子就醫。但事實上,‘笨手笨腳’出現的遠比這早得多,只是家長們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池霞說。
池霞告訴記者,比如1歲內就能獨立行走的孩子,存在相關問題的比例只有17.7%;可如果孩子行走時間遲了半年,風險一下子就升高到40.5%。
當然,不是所有的“笨手笨腳”,都一定是“發育性運動協調障礙”,但發育性協調障礙絕對不是一個可以被忽視的問題。“家長們要重視寶寶動作發育中的一些關鍵點,比如幾個月能坐、能爬、能獨立行走,什么時候可以玩一些能夠鍛煉手部精細動作的游戲,都應該有足夠的了解,這樣才會避免孩子因為‘笨手笨腳’,影響到整個生長和發育。”□通訊員 錢瑩 金陵晚報記者 朱菁菁
下一篇:孩子能否跳過爬行直接學走?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七周大男嬰對媽咪說“Hello”震驚父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