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九、接種多種疫苗,會否傷害人體免疫系統?
由于疫苗越來越多,家長們常會提出質疑,接種這么多疫苗會不會對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傷害?小兒的身體是否能夠承受呢?
免疫系統每天都在面對不同的外來抗原,比如在進食時都會將各種細菌引入體內,讓免疫系統不停接受各種抗原刺激,加上現在不斷有抗藥性細菌出現,破壞了人體的防護網。而據有關研究表明,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弱,足以安全有效地應付疫苗對免疫系統構成的挑戰。疫苗不會削弱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反而會增強嬰幼兒防范嚴重疾病的能力。從總體上看,大規模的接種確實發揮了防范效果。家長不要以為健康投資就是給孩子買所謂的健康食品,在兒科醫師眼中,給孩子最有效的健康投資就是接種可免于病痛的疫苗。
十、打了預防針就百分百保險嗎?
那是不是打預防針越多越好呢?回答是否定的。疫苗是用病菌、病毒及其產生的毒素制成的,雖然經過殺滅和減毒等特殊處理,但仍會有一定毒性,接種后可能發生一些過敏反應,輕者出現皮疹,重者發生休克。這種過敏反應的發生往往隨著打針次數的增加而增多。
目前沒有一種疫苗是百分之百有效的,絕大多數疫苗的有效率在95%以上,但支氣管肺炎疫苗的有效率較低,大約為70-80%。
疫苗是對抗嚴重感染癥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接種某些疫苗,像水痘疫苗只適用于沒有得過水痘而年齡大于1歲的兒童及成人,如果在接種前2-3星期曾接觸過水痘病人,此時再接種水痘疫苗,仍有可能長水痘,但可能長得較輕微。
十一、接種后的正常反應
兒童打疫苗后出現低熱、針孔處紅腫和硬結等現象是正常的,一般在預防接種后24小時左右出現。接種部位反應較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結、淋已管發炎。注射部位腫大的硬結范圍又分為輕、中、重。輕的直徑小于2.5厘米,中的在2.5~5厘米之間,超過5厘米為重反應,這種反應可持續數小時或數大。如果局部紅腫較重,可以熱敷(卡介苗接種后紅腫嚴禁熱敷)。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鐘左右。并要勤換內衣,避免破潰后感染。如局部感染時可涂龍膽紫藥水。這些癥狀可通過熱敷或自行在一天內消失。比如麻疹預防疫苗,大部分的接種者不會有特殊的反應,一部分的人會有1-2天的局部腫痛,約5%的兒童接種后1-2周,會產生紅疹,5-10%的兒童在接種4-10天后發燒,輕的37~37.5℃,中的37.6~38.5℃。39℃以上為重的。除此之外,部分小兒可伴有“頭痛、頭暈、全身無力、寒顫,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以上反應一般多在24小時之內消退很少持續3天以上。如果重度發燒可服用退燒藥。一般體溫恢復正常后,其他癥狀也就自行消退。如果高燒不退或有其他異常,應及時送往醫院診治。
到正規醫療單位打疫苗,其安全性是有保證的。一方面正規醫院醫務人員有安全注射的意識,另一方面,對兒童免疫接種過程做到一人一針一管。另外,大部分疫苗是需要恒溫保存,在不正規的醫療單位很難保證疫苗的保存質量。因此,給小孩接種疫苗,一定要到政府指定的醫療單位。
十二、注射預防針后要加強那些方面的護理
要好好休息,不要跑跳過多。
保護打針部位的清潔,不要用手抓。
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如大蒜。辣椒等。
多喝開水。
家長隨時觀察小兒接種后的反應。
十三、接種疫苗后會有那些不良反應
孩子在接受預防接種后,多數沒有或有很輕反應。少部分孩子可出現輕微的不良反應,其中有些屬于正常反應,包括局部的和全身的反應。局部反應是在注射部位出現紅、腫、熱、痛或局部淋巴結腫大。全身反應局部寒戰、發熱、頭痛、食欲減退、嘔吐、腹痛等。這些情況一般都不需要治療。只要讓小兒多喝水并減少活動,過1~2天后,這些反應都會消失。
異常反應和上述一般反應同時或先后發生,但只是個別人或少數人發生,發生的多少與疫苗種類和接種者體質有密切關系。異常反應則包括以下三種:1)血管神經性水腫與過敏性休克;2)神經系統變態反應;3)暈針等。異常反應的發生率雖然很低,但家長還是應該注意自己的孩子有無高度精神緊張及過敏體質。如果出現暈針或過敏性休克,應讓病孩平臥,口服溫開水或糖水,頭部放低,還要采取相應的緊急對癥處理措施。
接種疫苗后還可能偶合其他疾病。一種情況是,被接種者正處于某一急性傳染病的潛伏期,接種后剛好發病;另一種可能是被接種者已患有某種疾病,但臨床癥狀不明顯,接種以后,癥狀表現明顯或加重;還有些慢性病人在接種后發生癥狀加重或急性發作的情況。這一些情況統稱為偶合或誘發。偶合及誘發其他疾病是一種巧合,有些人把這種情況與接種反應混為一談,這是不對的。
十四、接種疫苗后是不是寶寶就不會得病嗎
從原則上來講,預防接種的效果應該是不得病,從幾十年的預防接種的實踐來看,許多傳染病也都得到有效控制。現在的孩子得麻疹、百日咳、小兒脊髓灰質炎等疾病的已非常少見。因此,從總體上來說接種疫苗后應該不得病。
有極少數例外,接種疫苗仍得病。這可能與所接種的疫苗和被接種的對象兩方面有關。預防接種的原理是將已經死亡或衰弱的特定病毒或細菌注射入體內,使身體認得它們并激活防衛系統,從而產生出專門的抗體和免疫細胞,來對抗未來這些病毒或細菌可能引起的疾病。如果人體所接種疫苗因劑量不足、注射方式不正確,達不到使身體產生出足夠的抗體或免疫細胞時,就不能有效對抗這些病毒或細菌的入侵。例如水痘疫苗的接種應在上臂外側三角肌附著處用消毒劑消毒,待干后皮下注射疫苗0.5毫升。有的醫生在注射疫苗時針刺的太深,注射到了肌肉里或是劑量太低,影響了預防效果從而未達到目的。又如,小兒麻痹糖丸應用清潔的湯勺將糖丸研碎,然后溶于冷開水中服用,如用熱開水溶化或混入其他飲料中服用,就會將疫苗中的病毒殺死,影響免疫效果。疫苗儲藏不正確,使其失去了應有的活力,也會使免疫效果大打折扣。小兒麻痹糖丸的保存適宜溫度是8℃以下,所以在氣溫超過8℃時,應從冷藏箱中拿出來后立即口服,時間長了就失去了作用。
有些疫苗的接種需要多次完成,這樣才能達到真正不得病的目的,這就是所謂“加強免疫”。1歲之前預防結核病、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麻疹等傳染病所接種“四苗“,應在嬰兒第一年內完成,使小兒體內對這6種病產生特異性抗體,但它在體內只能維持一段時間,體內抗體濃度會降低,此時應再接種1-2次,通過再次接種再次刺激機體產生抗體,使抗體維持在足以抵抗病原體的較高水平上。如果半途而廢,機體仍會得病。
所有的疫苗接種都可能會有缺點,疫苗并非百分之百地保護每一個接種的人、也不能完全對抗同一族譜中的所有細菌。同時,對疫苗過敏的人也不適合使用。
上一頁1234下一頁下一篇:流腦疫苗接種程序調整免疫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防百日咳別忘接種疫苗免疫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