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大多源于家長包辦太多
一項在全國范圍內的調查顯示:中國近一半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該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上海0~6歲的孩子中有50%~60%屬于隔代教育,廣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總數的一半,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達70%。
“隔代教育”產生的最嚴重的后果就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一般老年人格外疼愛孩子,對隔輩的孫兒女容易溺愛和遷就。特別當孫兒女是獨生子女時,老人更怕他們有所閃失,對不起兒女。于是,老人事事依著孩子,處處保護著孩子,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在吃的方面,給孩子做“專利菜”,讓孩子享受餐桌的特殊待遇;包辦孩子生活上的所有事情,代替孩子穿衣,代替孩子整理玩具,用喂的方式代替孩子自己吃飯,甚至擔心孩子摔跤,不辭辛苦抱著孩子上下樓梯……老人的種種做法,造成孩子四肢動作發展緩慢,獨立生活能力差,處處依賴家長,事事以我為中心,全家人都要為他服務,一旦遇到困難或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就會生氣、大發脾氣。老人的過分保護,不僅扼殺了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還使孩子變得極為自私,膽小嬌氣,弱不禁風。
父親動感強應多參與教育
小區花園里,經常看見幾個老人抱著小孩站在那里聊天,一聊幾個小時,而抱在手里的孩子傻乎乎的,不動也不鬧。林少勇表示,其實這樣的孩子是不太“正常”的,不應該這么安靜,正常的表現是哭,鬧著要走等。
他表示,由于老年人年歲大了,喜歡安靜,不愛運動,因此老年人帶的孩子接觸社會的方式一般就是上街或者在小區里玩耍,一方面運動量小,身體缺乏鍛煉,另一方面關在家里見識少,接觸新鮮事物也少,可能導致孩子缺少活力,不敢面對生人、不會自己處理事務等。這種情況下,父母尤其是父親應該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一般父親的動感強一些,可以更好地激發或調動孩子性格中的活潑因素。要多陪孩子做游戲,不僅是跑步、滑梯等動態運動,一些親子游戲、智力游戲也很重要。
上一頁1234下一頁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