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因為,理解語言是寶貝說出語言的前提,所以媽咪不要以為寶貝聽不懂而減少語言的交流,從零歲開始就不斷對寶貝說話。寶貝只有多聽大人說的話,他才能有朝一日開“金口”說出讓別人聽懂的話,豐富的語言刺激環境使寶貝儲藏大量的語言信息,提升他語言智能的發育和發展。
二、要注意正確引導總是咿咿呀呀想說話的1歲寶貝。媽咪可以這么做:
①分解一詞多義。寶貝會用“球球”指代所有圓形事物,媽咪要清晰地告訴他這個具體事物的準確名稱,如“皮球”“線團”“圓豆”“雞蛋”等等。
②接納電報式語言,同時簡潔地示范完整語言。寶貝會用“媽書”代替“媽咪拿書”,媽咪先面對著他說一遍“媽咪拿書”,再把書給他,這樣的示范很有意義。
③與情境相對照,教寶貝學說話。走在外面,看見樹葉隨風飄落下來,對他說“樹葉落下來”,鼓勵他跟著說,如果他說不出來也沒有關系,他會在大腦里儲備自己的詞匯庫。
三、關注2歲左右寶貝常用肢體語言補充口語表達能力不足的現象。有的寶貝在外面玩耍,總是用肢體語言與其他小朋友打交道,比如用手推別人,很容易引發誤會。這時,需要媽咪給寶貝正面示范口語表達方式
四、培養3歲寶貝說話的主動性,鼓勵他大膽說話。一般情況下,3歲寶貝的發音器官已經完備,也積累了大量的語言素材,但是不愿意主動說話。
媽咪要抓住寶貝的興趣點,激發他的表達欲望。但是,請注意不要當著寶貝的面說他“內向、不愛說話”,給寶貝的性格特點過早下偏頗的結論,這樣不利于寶貝的主動發展。
五、引導寶貝閱讀圖書,而并不是要教他識字。有些媽咪拿到圖書以后,把教寶貝學識字作為主要目的,這樣做是不科學的。
寶貝在讀字之前要大量地讀圖,其目的是鍛煉觀察力、展開想象力,給寶貝的心靈留下很大的體驗和領悟空間。
媽咪要幫助寶貝進入真正的閱讀情景中,不斷地用疑問語氣吸引他翻閱下去;當情節逐漸展開的時候,媽咪要變換語調表現出故事的起伏跌宕;當寶貝關注細節的時候,可以啟發他自己補充其中的含義;必要的時候,媽咪與寶貝一起手舞足蹈把故事表演出來。這樣既豐富了寶貝的語言,又豐富了寶貝的心靈與智慧。
六、正確對待突然出現的“口吃”現象。有的寶貝口吃,排除語言發展先天不足因素以后,很有可能是他模仿別人或急于表達自己又有些吃力的結果。
不管怎樣,媽咪都不要訓斥寶貝,越訓斥他越緊張,口吃可能越嚴重。媽咪正確的做法是,冷靜地聽寶貝講完,然后請他盡量流暢地再說一遍,或者示范給他比較簡潔的表達方式,幫助他克服口頭表達的困難。如果發現他是在模仿某個寶貝或者大人,明確地告訴他:“他那么說不對,不要學他。”
另外,帶他一起誦讀朗朗上口的兒歌,唱一些流暢的歌曲,都是從正面矯正寶貝口吃的好辦法。寶貝口吃還有一個心理因素是害怕與膽怯造成的,觀察寶貝是否對某個環境或事物不太適應,盡快恢復寶貝的信心,口吃也將隨之消失。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高危兒早教要注意的問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早教對于疾病嬰兒意義非凡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