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什么是早產
懷孕20周之前發生的分娩稱為“流產”,在懷孕滿28~37孕周之間(196~258天)發生的分娩稱為“早產”,在此期間出生的體重1000~2499克、身體各器官未成熟的新生兒,稱為早產兒。出生時胎兒體重低于2500克稱為“低體重”,低于1500克的稱為“極低體重”。
一般而言,出生體重越低的早產兒,面臨的問題通常越多。因此,早產特別強調懷孕32周以前發生或體重低于1500克的早產兒。
早產約占分娩總數的5%~15%,早產兒死亡率在國內為12.7%~20.8%,國外則胎齡越小、體重越低,死亡率越高。死亡原因主要是圍生期窒息、顱內出血、畸形。早產兒即使存活,亦多有神經智力發育缺陷,因此防止早產是降低圍生兒死亡率和提高新生兒素質的主要措施之一。
為何會早產
早產發生的原因,目前僅有50%可以探知其相關因素,大致可由“產前”與“產中”兩方面來分析:
產前的早產因素
1 子宮手術傷害(例如不當的人工流產手術、腹部直接撞擊、創傷、性交或手術操作刺激等)。
2 高齡或低齡懷孕。
3 懷孕間隔時間太短。
4 曾有泌尿系統的感染、合并急性或慢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急性腎炎或腎盂腎炎、急性闌尾炎、病毒性肺炎、高熱、風疹等急性疾病;心臟病、糖尿病、嚴重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高血壓病、無癥狀菌尿等慢性疾病。
5 情緒壓力過大。
6 曾有早產或流產的病史者。
7 衛生習慣不良。
8 長期站立或熬夜工作者。
9 吸煙、吸毒、酒精中毒、重度營養不良。
10 生殖系統的異常(例如雙角子宮、子宮頸長度過短、縱隔子宮)、子宮頸松弛、子宮肌瘤等。
11并發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12 其他如長途旅行、氣候變換、居住高原地帶、家庭遷移、情緒劇烈波動等精神體力負擔等。
產中的早產因素
1 人工生殖與多胎妊娠,如雙胞胎因子宮脹大很快,容易早產。
2 妊娠毒血癥。
上一頁12下一頁下一篇:懷孕可增加腦出血風險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孕晚期須防泌尿系統感染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