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胎位不正,該怎么辦?能調整過來嗎?
產檢時,醫生一句“胎位不正”對于一直想要自然分娩的孕媽咪來說無異于當頭潑了一盆冷水,心情無比郁悶。當胎位不正和你遭遇,你準備好了嗎?
前輩媽媽小調查
產檢時你被醫生宣布為“胎位不正”嗎?
A是16.8% B不是83.2%
現在醫生都是在孕28周左右才跟孕媽咪說胎位情況的,只要孕媽咪不刻意去問,基本上只要胎位正常,醫生不會特意跟孕媽咪交待這件事。
正常的胎位是什么樣的?
胎位,通俗地說就是胎兒在子宮內的位置。由于胎兒是生活在羊水中的,而且胎兒的頭部比身體重,所以胎兒多是頭下臀上的姿勢。正常的胎位應該是胎頭俯曲、枕骨在前,分娩時頭部最先伸入骨盆,即醫學上所說的“頭先露”,這種胎位是最容易分娩的。
什么是胎位不正?
除了上面所說的正常的胎位即胎頭枕前位之外,其他的如臀位、橫位等,都屬于胎位不正。
除了正常的,寶寶在子宮里的位置還有很多種呢?
細數胎位不正的幾種情況
臀位
寶寶的頭和臀顛倒過來,臀在下頭在上,是臀先露,這種胎位就是臀位。臀位還分為單臀位、混合臀位、不完全臀位等。
單臀位(直腿臀位)
寶寶雙腿髖關節彎曲,雙膝關節向上伸直,臀部朝下。分娩時臀部先娩出,可經陰道自然分娩的幾率很高。這是胎位不正中最為常見的情況。
完全臀位(混合臀位)
寶寶雙腿髖關節和雙膝都彎曲,好像盤腿而坐,臀部及腳朝下。分娩時寶寶的臀部和雙腳先出來。這也情況在胎位不正中也較多見。
膝位
寶寶雙腿或一腿跪下的姿勢,分娩時膝關節屈曲,膝部先娩出,可以是雙膝一起娩出,也可以是單膝先娩出。這種情況不多見。
足位
寶寶是雙腿或單腿站立的姿勢,先露部為雙足或單足。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橫位
寶寶的長軸和媽媽的長軸互相垂直,寶寶橫臥于媽媽骨盆的入口上,分娩時先出來的是寶寶的肩膀或手,這種情況就是橫位,322~1200個媽媽中會有一個橫位。橫位是對媽媽和寶寶最不利的胎位,不能經陰道分娩,而且如果處理不及時,還容易造成子宮破裂,威脅媽媽的生命呢。
頭位
如果胎頭的枕部不是朝向恥骨聯合,而是朝向媽媽骨盆的左側或右側或朝向臀骶部,就變成了橫枕位或枕后位,這會給分娩造成困難。如果胎頭不是俯屈姿勢而是仰伸姿勢(顏面位),那就會使胎頭徑線增大,造成難產。頭位不正有枕后位、顏面拉、額位。
先露部為前頂先露,就是枕后位。
先露部為額頭,即額位。
先露部為面部時稱為顏面拉。
為什么會有不利于分娩的胎位呢?
胎位不正的原因
大約3%~5%的寶寶直到分娩時也沒能轉回頭位。胎位不正與胎兒妊娠周數大小、骨盆腔大小與形狀、子宮內胎盤大小與著床的位置、經產婦腹肌松弛、多胞胎妊娠、羊水不正常、臍帶太短、是否有子宮內腫瘤(如子宮肌瘤等)或子宮先天性發育異常(例如雙角子宮或子宮內膈膜)等因素有關。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原因并不明確。
正確的胎位是怎么形成的?
子宮的機能是促成寶寶選擇的原因之一
孕中期大約50%的寶寶是臀位,但大部分到中、晚期都會固定成“頭位”的標準姿勢,胎兒對這個標準胎位的超強感知能力,目前原因還不清楚。現在可以知道的是,子宮的機能是促進寶寶選擇正確胎位的原因之一。孕期,隨著孕周的增加子宮的形狀也在慢慢地發生變化,從孕中期開始,原來狹長的橢圓形子宮,在子宮口的周圍慢慢開始變窄、收縮,呈倒梨形,同時原來頭部和身體比例相當的胎寶寶,也變得身體比頭大了,為了適應子宮形狀的變化,胎寶寶就不斷地調整自己的體位以保證在媽媽的肚子里舒服地生活。
胎位不正的危害
一般的胎位不正經過調整體操,一般會轉回正常的位置的,但如果是“坐胎”的胎位不正,孕媽咪就要注意了,這種情況可能會引起胎兒的生產困難、增大生產過程中媽媽發生產傷的幾率,另外也存在胎兒可能是畸形兒、子宮有肌瘤或本身有畸形的情況;所以一旦發現胎位不正,尤其是“坐胎”,就一定要與醫師討論最佳的生產方式。
胎位不正怎么辦?
萬一胎位不正的情況發生在你的身上,也不要驚慌、煩惱,這里告訴你一些知識和方法,了解了這些,或許你的擔心就會減輕很多。
先來了解一下胎位不正發生的時間吧?
胎位不正時間表
胎位不正的發生幾率,在妊娠的不同孕周數,并不相同,甚至差異還很大。
妊娠3~4個月 胎兒很小,浮游在羊水中,方位隨時在變,這時候還不存在“胎位不正”。
妊娠5個月左右 幾乎有將近一半的寶寶胎位不正
妊娠6~7個月胎位不正的寶寶降到四分之一左右
妊娠8個月 約有10%的寶寶是“胎位不正”
妊娠9個月 “胎位不正”的寶寶變成了5%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胎位不正”的情況隨著妊娠周數的增加而逐漸減少。所以在妊娠初期,聽到醫生告訴你寶寶胎位不正時大可不必驚慌喲。
上一頁12下一頁下一篇:胎位不正何時適合糾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孕期用托腹帶減輕脊椎壓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