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對于想要生育寶寶的準媽媽來說,一方面心里滿滿地充滿幸福感,另一方面卻又為一些生產時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而焦慮,會陰側切就是其中之一。很多準媽媽只是聽說過順產時可能會遇到會陰側切手術,但手術過程會不會疼?術后恢復快不快?對于夫妻生活有沒有影響?很多準媽媽卻心里一點底都沒有。我們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
孕育百科
什么是會陰側切
會陰側切手術是指在會陰部做一斜形切口。可以防止產婦生產時會陰撕裂、保護盆底肌肉,且外科切開術容易修補,產后愈合更好。
為什么要會陰側切
會陰側切手術雖然談不上是個大手術,但畢竟需要準媽媽挨上“一刀”,那么,究竟什么時候需要會陰側切?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
孕婦在分娩時,陰道內層的黏膜皺褶完全展開,中間肌肉層充分擴張,以便于胎兒離開宮體,通過陰道降生。
盡管陰道的解剖和生理特點有利于胎兒順利娩出,但實際上,當直徑約10厘米的胎兒頭娩出時,如果沒有助產醫生的幫助,保護會陰部,那么肯定會有很多產婦的會陰發生不同程度撕裂傷。一旦發生了撕裂傷,便會在產后遺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遺癥。
例如,有些產婦因陰道和會陰受損太嚴重而發生子宮脫垂,甚至裂傷到肛門括約肌和直腸,使大便失禁,十分痛苦。如果能及時做會陰切開術,那就不會發生上述后遺癥,而且對產婦和胎兒都會有好處。
哪些情況需要會陰側切
每位準媽媽在面臨生產時都受到自身條件和外部因素的不同程度影響,所以,準媽媽是否需要進行側切,要看其本身特點。下面我們就列舉一下有必要進行會陰側切手術的準媽媽,看看都有怎樣的特點。
1、會陰彈性差、陰道口狹小或會陰部有炎癥、水腫等情況,估計胎兒娩出時難免會發生會陰部嚴重的撕裂。
2、胎兒較大,胎頭位置不正,再加上產力不強,胎頭被阻于會陰。
3、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或者合并有心臟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高危妊娠時,為了減少產婦的體力消耗,縮短產程,減少分娩對母嬰的威脅,當胎頭下降到會陰部時,就要做會陰切開術了。
4、子宮口已開全,胎頭較低,但是胎兒有明顯的缺氧現象,胎兒的心率發生異常變化,或心跳節律不勻,并且羊水混濁或混有胎便。
5、借助產鉗助產時。
專家在線
如何避免會陰側切
□北京協和醫院 馬良坤
妊娠分娩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醫療干預越少越好,有許多孕婦對會陰側切抱有懼怕的心理,甚至有的孕婦提出來,反正是切一刀,還不如剖了方便。實際上,孕婦可以在孕期、產程和分娩時通過努力來盡量避免進行會陰切開。
首先懷孕期間要控制飲食、控制孕期體重,使寶寶體重在適當范圍內增長。而且進行規律的產前檢查,了解胎位、骨盆,估計胎兒大小,以做好順產的準備。
另外孕期的運動鍛煉也至關重要,鍛煉可以使你準備好分娩的過程。一些研究提示母親運動可以縮短產程,減少醫學干預,產程中更有精力。鍛煉不能減輕疼痛,但是可以在產程中增加耐力。鍛煉還讓分娩后體力恢復更快。另外鍛煉還使胎兒的耐受力增強,在分娩過程中不易出現缺氧等狀況。通常推薦的鍛煉形式是散步、游泳。
要特別強調的一項鍛煉是縮肛鍛煉,這是進行盆底肌肉的收縮鍛煉,又稱Kegel鍛煉、盆底鍛煉,可以幫助強壯盆底,支持子宮、膀胱和腸道的肌肉,也可以使陰道的肌肉更有力。進行縮肛鍛煉的孕婦會發現分娩過程更加順利。在妊娠期間增加這些肌肉的力量可以使你在產程和分娩中更好控制會陰肌肉。在產后還是提倡進行縮肛鍛煉,可以促進會陰愈合,重新控制膀胱功能,減少尿失禁,不容易發生痔瘡,加強盆底肌肉的力量。找到正確的肌肉進行練習,試試在排尿時突然停止排尿,收縮盆底肌肉10秒,然后放松,這樣重復10~20次。鍛煉時正常呼吸,每天至少做三次。在鍛煉時不要移動腿、臀部和腹部的肌肉。
在孕期要多學習、熟悉了解產程、分娩的知識,要有順產的信心和勇氣,消除心理負擔,做到充分放松。臨產后與醫生、助產士和護士多溝通交流,表達你希望避免會陰切開的希望。在產程中積極應對、學會配合。
在第一產程中,很多孕婦在產程中感到特別痛苦,特別想大喊大叫來發泄、表達她們的感受,恨不得趕快結束這種宮縮的疼痛。這些都會徒然消耗體力,使產婦無法完成接下來的分娩任務。還要注意不要過早向下用力,在宮頸口開全之前用力,會使宮頸水腫,引起難產。
第二產程就是胎兒娩出期,即宮口開全到胎兒娩出。一般在2小時之內胎兒就會娩出。在胎兒娩出過程中不僅需要醫護人員接生,更需要產婦的密切配合。宮口開全、胎頭下降到骨盆最低點時,你會自然地感覺要屏氣用力、向下使勁。當你用盡全身最后一點力氣時,寶寶就會呱呱落地,他會開始他的第一次啼哭,醫生或助產士會幫助把他嘴中的黏液和羊水吸走,然后寶寶的肩膀旋轉直到整個身體分娩出來。
但這里需要提醒,生產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要經歷十幾個小時,還有許多不可預測的因素存在,所以還要在分娩時多聽醫生的建議,分娩過程中密切監護,如果出現不良情況,在必要的情況下,千萬不要遲疑,應該盡量配合醫生實行側切。
溫馨提示
會陰側切手術后如何讓傷口盡快恢復
會陰側切后的傷口就如同身體上的皮膚組織。一般來說,在前兩三天傷口組織開始產生愈合反應時,會有點不舒服,但大約一星期后就不會痛了,但如果護理不當,也可能使疼痛時間加長,那么,該如何護理好術后傷口呢?
1、找出舒服姿勢:會陰切開術后的兩三天內,準媽媽會發現不論坐著或站著都會痛,有時側靠著坐比坐在堅硬的椅子上更痛。那么,可以試試坐在橡膠表面,以減輕會陰部的壓力。
2、由于會陰傷口的疼痛會影響到準媽媽的排便,因此容易出現便秘現象,建議月子期間更應攝取足夠纖維質,以利排便,必要時也可請醫師開軟便劑舒緩便秘癥狀。
3、便后護理:每次解完大小便后,一定要清潔會陰部,保持干凈。建議可在會陰沖洗器中加入溫水進行噴洗,再用較大只的棉棒或棉紙由前往后(由尿道口往肛門方向)擦拭,且擦過就丟,切忌由后向前擦或反復擦拭。
4、勤換棉墊:生產過后的惡露會持續將近一個月,為了避免感染,最好不要省,定時更換衛生棉墊,避免濕透,讓傷口浸泡在濕透的衛生墊上將會很難愈合。
5、適時使用抗生素:傷口若持續有紅腫或刺痛感時,甚至出現膿狀分泌物,或發燒等現象,可能是傷口愈合不佳,若提早發現這些狀況,應盡早就醫,等到傷口出現感染后,會令日后愈合更為麻煩。
6、產后早些下床活動,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喝魚湯、豬蹄湯等湯飲,不吃辛辣食物以保持排便通暢。
7、拆線后的幾天內,避免做下蹲用力動作,如在解便時,宜先收斂會陰和臀部后再坐在馬桶上,屏氣用力常常是會陰傷口裂開的原因。
8、坐位時身體重心偏向右側以防傷口受壓導致切口表皮錯開。
9、避免摔倒或大腿過度外展,這樣都會使傷口再度裂開。
10、不宜在傷口折線后當日出院,因傷口裂開多發生在傷口拆線當天。
下一篇:孕媽媽臨產前的準備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是順是剖,由誰做主?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