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摘要:懷孕9個月,對于分娩總是充滿了好奇。而分娩過程中有一個環節——會陰側切,則經常被孕媽媽所忽略。
側切,對于第一次經歷分娩的女性來說,應該是一個陌生的名詞。其實,在懷孕9個月臨近分娩或者說在孕期你就應該對這個問題有所了解,以免進了產房后被側切還一無所知。
關于側切的七個問題:
1、“咔嚓一剪子!太可怕了!剪哪兒啊?”
側切是怎么回事?
側切,就是分娩過程中,在陰道口能夠看見胎頭的時候,于陰道口的左側方,傾斜45度剪開一個開口。剪開的部分包括皮膚、肌肉和部分的陰道黏膜。開口長度約4~5厘米。側切并不是用一般的手術刀或剪,醫生會用特制的“側切剪”進行側切。
2、“為什么要側切?每個人都一定要側切嗎?”
側切有什么作用?
因為大多數準媽媽都是第一次經歷分娩,會陰比較緊,會陰、陰道口的伸展性也相對較差。尤其是胎兒比較大、分娩比較快,可能會發生會陰的深度裂傷,有些甚至還會影響到產后的排尿排便。在這種情況下,做一個簡單的會陰側切就能很大程度上減少準媽媽及新生兒的損傷。
而施行了會陰側切的準媽媽,由于分娩時陰道口承受著巨大的張力,會陰側切則是將這種力量集中在會陰側切傷口處,從而減輕了陰道其它部位的壓力,一般不會再發生第二處裂傷。而且側切的傷口是人為地切開,邊緣整齊,縫合后的切口愈合和外觀都要優于自行裂傷后所造成的不規則傷口的縫合。
由于側切傷口減輕了胎頭對產道的擴張,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陰道的彈性。有文獻報道,會陰側切還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產后因陰道松弛而造成的性生活質量下降。對于胎兒來說,會陰側切可以縮短其娩出的時間,也就是縮短了胎兒頭部在陰道口被擠壓時間,可以減少胎兒缺氧的發生。
要順產不要側切行不行?
既然會陰側切有那么多好處,是不是所有順產的產婦都一律要做會陰側切呢?其實也并不盡然,下面我們羅列了一些情況,當準媽媽有以下情況時我們才會建議她們做會陰側切:
有些準媽媽的會陰彈性差、陰道口狹小或會陰部有炎癥、水腫等情況,估計胎兒娩出時難免會發生會陰部嚴重的撕裂,會陰側切勢在必行。
對于35歲以上的高齡準媽媽,或者合并有心臟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高危妊娠時,為了減少體力消耗,縮短產程,減少分娩對母嬰的威脅,當胎頭下降到會陰部時,就要做會陰切開術了,利于胎兒娩出。
有高度近視眼的準媽媽,為避免第二產程過長導致視網膜剝離,也應及時行會陰側切。
還有些準媽媽先天條件非常好,但她們子宮口已開全,胎頭較低,出現胎兒有明顯的缺氧現象,胎兒的心率發生異常變化,或心跳節律不規律,且羊水混濁或混有胎便時,也是給我們做會陰側切的一個訊號。
當胎兒較大或胎頭位置不正,再加上產力不強,胎頭被阻于會陰難以娩出時,也是會陰側切的指征。
不足37周早產的寶寶往往不能耐受陰道過長時間的擠壓,他們需要會陰側切來幫助他們及早離開陰道這個環境。
當由于各種原因需借助產鉗助產時,會陰側切能夠提供一個更為寬敞的陰道環境,便于操作能順利完成。
3、“剪刀剪那么脆弱的地方,多疼啊!”
側切會打麻藥嗎?
側切的時候,是會為產婦打麻藥的,而且需要打兩針――一針是對陰部神經的阻滯,使得陰部神經整體的麻痹,另一針是在準備側切的切口處,進行局部麻醉。麻藥通常是在胎兒頭娩出之前就會給產婦打。因此,在側切的時候,產婦基本是感覺不到疼痛的。而在這一時刻,產婦主要的感覺是壓迫胎頭的憋脹感覺,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最“疼”的那會兒,所以,側切帶給產婦的感覺自然就更是微乎其微了。
說到這個麻藥是否會對寶寶有什么不利,媽媽們完全不必要擔心,它與胎兒完全沒有任何關系,不會有影響的。
4、“切口縫合?還是自己長好?”
側切怎么縫合?
縫合在胎兒和胎盤完全娩出后進行。通常采用逐層縫:陰道黏膜-皮下組織-皮膚。在前兩道縫合中,一般都使用可吸收的線,最外層的縫合,可以用可吸收的線,也可以用非可吸收的線(這樣的情況下,在出院前就需要拆線)。
側切時打的麻藥藥力通常會持續半個小時甚至更長,所以,在縫合的時候,就不需要再打麻藥了。
5、“自然分娩,還鬧一個傷口!”
側切產后有哪些護理要點?
產后的護理非常重要。關鍵就是要保證傷口局部的干凈和清爽。
首先,在醫院的時候,護士會每天兩次為產婦進行陰部的沖洗,檢查傷口愈合狀況。由于產后惡露較多,這就要求產婦勤換衛生墊,回家后也可以用一些婦科消毒液,如皮膚康洗液或高錳酸鉀等自行清洗,保證下體清爽,不要使傷口憋悶在潮濕、容易滋生細菌的環境中。
另外,產婦可能會感覺坐臥時左側傷口疼,那么就依照舒服的姿勢,盡量不要直接壓迫傷口。
一般實施側切的產婦,是不必吃消炎藥的。
6、“一個傷口在那樣的地方,不容易好吧?”
側切處多長時間能完全長好?
就像剖宮產的傷口一樣,表皮的愈合通常是很快的,一般側切傷口的皮膚3天就能長好了。但皮下組織、肌肉愈合后要與周圍的組織重新生長在一起,軟化到像其他組織一樣的程度,就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了。
一般在產后42天檢查的時候,婦產科醫生會為檢查側切傷口愈合的狀況的。如果在42天之內,側切傷口出現紅腫、流膿、裂開的情形,就需要立即前往醫院請醫生診治了。
7、“側切,留給我一條傷疤和受傷的陰道!”
側切會影響日后性生活嗎?
這其實是很多準媽媽和新媽媽最擔心、最顧慮也最難以啟齒的隱私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這才是女性對于是否要側切、側切好不好的話題最關注、最關心的癥結所在。不少準媽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顧慮:側切會給陰部留下一道傷口,將來在兩人親密的時候,讓老公看到會不喜歡;側切畢竟會給陰道帶來外傷,給日后的性生活帶來影響……也有經歷過側切的新媽媽,對于自己非常地不自信,不是覺得傷口難看,就是覺得陰道松弛,還總會疑心老公會嫌棄。
其實,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個誤會。側切的主要目的,是使產道能夠在末端打開一個開口,讓胎兒更順利地娩出。胎兒一旦娩出,對于母體產道以及盆底周圍組織的沖擊和撐脹也就隨之消失了。可以試想,是由于陰道口窄小、胎兒在那兒擠啊擠啊,用很長時間才擠出去,對陰道的撐擴效果大呢?還是讓陰道口稍作松弛,使胎兒快速地經過產道,對于陰道的充斥以及可能造成的松弛程度大呢?答案當然是不言自明的。陰道口長時間的撐擴,必然對于恢復原來的緊縮程度有很大的阻力。而剪切齊整的刀口,經過縫合與一定時間的生長復原,能夠使陰道及陰道口的彈性更好地得到恢復。所以,與那些擔心正好相反,在機體自身狀況相似的前提下,那些經過側切的的女性反而會比沒有經過側切的女性復原的程度要大。而說到傷疤,一條4~5厘米的傷口,最多就是兩個手指節那么長,并不會留下很大的疤痕。
Tips:
關于“撕裂”
撕裂,也就是不經過任何人工的例如側切的輔助,會陰部在分娩過程中受到的自然的損傷。它的傷口不規則、不齊整,有時甚至會裂出多道傷口,撕裂陰道,會陰體,深至使肛門括約肌斷裂。
在傷口的縫合上,撕裂的傷口不如側切的刀口整齊好縫。常常是多道撕裂的傷口,裂度不一,既增加了縫合的難度,也會影響傷口的美觀和愈合。
側切只是陰道口側面一道傷口,撕裂卻通常是幾道傷口。如果裂傷了肛門括約肌,還要進行肛門括約肌的縫合。縫合之后,為了保證縫合效果,醫生會給產婦吃一些緩瀉藥。而這對于產后母體的恢復并不好。
國內的傳統做法,對會陰條件不好者主張實施側切,而不希望撕裂造成更多傷害的。但國外的醫生則更多認為,分娩是人類自然而然的行為,既然自然,就應該自然到底,不應該施加其他的人工干預。于是,他們不主張側切,而是會在孕婦懷孕期間給予更多的自我鍛煉建議(例如強健會陰及陰道彈性的練習等),在分娩時也會給予更多保護措施。但如果發生了撕裂,再進行縫合就是了。
會陰側切前的準備工作
醫生決定采用側切,很大一部分理由就是為了避免產婦的會陰撕裂。在這一點上,國外媽媽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她們通常會在妊娠大約32周的時候,每天開始進行會陰的按摩和鍛煉,來增加肌肉組織的柔韌性和彈性,具體的操作是這樣的:
1、修剪指甲,洗凈你的手,坐在一個溫暖舒適的地方,把你的腿伸展開,呈一個半坐著的分娩姿勢。
2、把一面鏡子放在會陰的前面,面朝會陰部。這樣你就可以清楚地看見會陰周圍肌肉組織的情況了。
3、選擇一些按摩油,例如純的菜籽油,或者水溶性的潤滑劑,用你的拇指和手指把按摩油涂在會陰周圍。
4、把你的拇指盡量深地插入你的陰道,伸展雙腿。朝直腸的方向按壓會陰組織。輕柔地繼續伸展會陰口,直到你覺得有些輕微的燒灼或刺痛的感覺。
5、保持這種伸展,直到刺痛的感覺平息,然后繼續前后地輕柔按摩陰道。
6、按摩當中,在陰道里勾起你的拇指,并且緩慢地向前拉伸陰道組織,分娩時寶寶的頭也會這樣出來的。
7、最后,前后輕柔按摩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肌肉組織大約1分鐘。
【注意】:
1、過于用力會引起會陰部敏感的肌膚出現淤傷和刺痛。
2、在按摩期間不要用力按壓尿道,因為這樣會導致感染和發炎。
【鍛煉括約肌】
繃緊陰道和肛門的肌肉,每天差不多做200次,每次8-10秒。也可以試著在小便的時候收縮肌肉,停一下。
【括約肌的鍛煉有更多的好處】:
1、當你打噴嚏或是咳嗽的時候,可以幫助你不再漏尿。
2、韌性良好的肌肉可以使分娩更輕松,而且會陰還會保持完好無缺(更少的撕裂和采用會因切開術更小的幾率)。
3、對二人世界享受性事的甜蜜也有所幫助。因為它會阻止盆腔內器官的脫垂和老化。
【與醫生溝通的準備】
值班的醫生很可能同時要面對好幾個產婦,因此,她不大可能有耐心給你講解你為什么要接受側切。根據我們網上調查的數據顯示,有70%左右的媽媽,在側切時并沒有得到醫生的通知,而是在不明就里的情況下被側切了。為了讓自己不至于糊里糊涂地被切上一刀,事先和醫生的溝通就很有必要。
【有幾種情況非做側切不可】:
1、會陰彈性差、陰道口狹小或會陰部有炎癥、水腫等情況,估計胎兒娩出時難免會發生會陰部嚴重的撕裂。
2、胎兒較大,胎頭位置不正,再加上產力不強,胎頭被阻于會陰。
3、 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或者合并有心臟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高危妊娠時,為了減少產婦的體力消耗,縮短產程,減少分娩對母嬰的威脅,當胎頭下降到會陰部時,就要做側切了。
4、子宮口已開全,胎頭較低,但是胎兒有明顯的缺氧現象,胎兒的心率發生異常變化,或心跳節律不勻,并且羊水混濁或混有胎便。
5、借助產鉗助產時。
如果,出現以上這幾種情況,千萬不要遲疑,應該盡量配合醫生,盡早實行側切。其次,在陣痛開始的時候,先估計一下值班的醫生會是誰,如果有機會,盡量和她談一談,告訴她你的想法,例如:如果情況允許,能不能不做側切?你是否愿意承擔會陰撕裂的危險等。通常情況下,醫生會在你進產房前,把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告訴你或是你的家人,并且讓你在手術同意書上簽字,以便可以在發生危險的時候,節約溝通的時間。這時你也可以抓住機會,爭取醫生的幫助。
【手術后恢復】
很多媽媽都認為,側切還可以忍受,但手術后的1--2個星期是最難熬的。當然吃止痛片是最直接的止痛辦法,不過你也可以采取一些物理療法讓傷口盡快地恢復:
1、坐浴。把你的浴盆裝滿溫水。用冰袋做一個特殊的墊子。
2、傷口的照顧。就是你清洗的時候可以用一個消過毒的瓶子裝滿水,用噴射出來的水流沖洗傷口,或者用水拍打會陰周圍,這樣比干擦感覺要好得多。
3、使用潤滑劑。在恢復夫妻之間的親密后,為了避免對恢復后的肌肉組織的更多牽扯,可以使用潤滑劑。
【傷口恢復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拆線前,每天應該沖洗兩次傷口,大便后也要沖洗1次,避免排泄物污染傷口;
拆線后,如惡露還沒有干凈,仍然應該堅持每天用溫開水沖洗外陰兩次。
同時,保持大便通暢,以免傷口裂開。
排便時,最好采用坐式,并盡量縮短時間。
另外,拆線后傷口內部尚不牢固,最好不要過多地運動,也不宜做幅度較大的動作。
【如果傷口出現下面幾種情況,應及時告訴醫生】:
1、傷口血腫:縫合后1--2小時刀口部位出現嚴重疼痛,而且越來越重,甚至出現肛門墜脹感。
2、傷口感染:產后2--3天,傷口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等癥狀,有時伴有硬結,擠壓時有膿性分泌物。
3、傷口拆線后裂開:有個別產婦在拆線后會發生傷口裂開,此時如已經出院,應立即去醫院檢查處理。
下一篇:一個人進待產室,怎么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孕婦產前最易忽視“軟”準備工作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