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川崎病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目前發病原因不明,考慮和炎癥感染、自身免疫功能紊亂等有關,患病的大都是5歲以下的孩子。1967年,日本的川崎富作醫生發現并首次報告此病病例,故此病以他的名字來命名。
以前,川崎病很罕見,發病率是十萬分之三四十,而現在從臨床上看,發病率明顯上升。鄭州大學三附院兒內科主任醫師李艷告訴記者,過去她每年只遇見幾個川崎病患兒,現在一年接診三四十個,而且幾乎都曾被誤當感冒治。
2.8%~4%的川崎病患兒
會發生冠狀動脈損傷
家住許昌的苗苗,出生后68天就開始發高燒,血常規檢查顯示白細胞升高,超過了正常范圍,醫生確診為細菌感染,就給他使用了抗生素。然而,治療了一段時間,苗苗非但高燒不退,身上還開始出皮疹了。
“醫生以為孩子是藥物過敏,就給他換了一種抗生素用,雖然皮疹下去了,但是治療了一個多星期,孩子仍舊持續高燒,有時候甚至高燒39℃以上。”苗苗的媽媽趙女士告訴記者,眼看兒子高燒20多天了,打針、吃藥、輸液,燒始終退不了,她趕緊帶著兒子從許昌趕到鄭州大學三附院兒內科就診。
得知苗苗高燒20多天了,用了很多抗生素都效果不佳,而且身上還出過短暫的皮疹,兒內科主任醫師李艷就基本心中有數了。經過仔細觀察,她發現苗苗眼睛發紅、口唇皸裂,這讓她進一步肯定了自己的判斷。
隨后,李艷安排苗苗做了個心臟彩超檢查,結果顯示苗苗的冠狀動脈已經出現損傷,最終,她確診苗苗患了川崎病。
“這種病最典型的癥狀就是發熱,做血常規檢查,會發現白細胞總數超標,因此常被當做細菌性感冒來治療,導致病情貽誤。這種病貽誤治療是很可怕的,危害巨大,2.8%~4%的患兒會發生冠狀動脈損傷,如冠狀動脈擴張、狹窄、栓塞及冠狀動脈瘤等,甚至可能發生心肌梗塞。”李艷指出,目前,這種病已經成為我國小兒后天性心臟病的主要病因。
警惕六大典型癥狀
由于該病原因不明,因此很難預防,最好的辦法就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從而盡量避免冠狀動脈損傷的發生。李艷說,這種病有六大典型癥狀,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具備了其中的四個癥狀,就要及早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持續發熱 患兒持續發熱5天以上,甚至體溫會維持在39℃以上,抗生素治療無效。使用退燒藥后,體溫可能暫時下降,但一停藥,體溫很快就會升高。
出皮疹 皮疹有斑狀疹、點狀疹或大片狀疹,有些患兒只出一種形態的皮疹,有些患兒是幾種形態的皮疹同時出現。有些患兒的皮疹是一直出的,有些是一過性的,皮疹出了,很快就退了,比如苗苗。此外,有些患兒尤其是年齡小的患兒會有肛周脫皮的現象。
口腔癥狀 咽腔充血,草莓舌(舌乳頭潮紅、腫大,似草莓),嘴唇皸裂。
淋巴結腫大 脖子看起來腫大,摸著比較堅硬,一觸摸,患兒會疼痛,但沒有化膿。
手足癥狀 硬性水腫,手指、腳趾末端蛻皮。
眼結膜充血 眼球發紅,但無膿性分泌物。
“如果家長覺得這些癥狀不好判斷的話,其實,只要孩子高燒不退,用抗生素后,血常規化驗指標不但沒有改善,反而越來越高,就要高度警惕了,一定要及早求助醫生。一般,如果孩子存在六大典型癥狀中的五個,或存在其中的四個癥狀,但心臟彩超顯示冠狀動脈有損傷,就可以確診了。”李艷介紹。
治愈后半年至一年最易復發
“該病的治療主要是使用丙種免疫球蛋白和阿司匹林,前者起調節免疫的作用,而后者起抗炎及抗血小板作用,從而促進受損的冠狀動脈的修復。治療效果不好的話,還可能需要使用激素類藥物。”李艷說。
通常,只要及早治療,該病的治療效果很不錯,但需要提醒的是,該病有1%~3%復發率,而且大多數是在治愈后半年至一年內復發的,因此家長不能掉以輕心。
此外,和先天性心臟病不同,先天性心臟病多是血管、組織結構等異常,因此絕大多數先天性心臟病可以手術治愈,患兒不會有什么后遺癥。而川崎病引發的后天性心臟病,其造成的冠狀動脈損傷的影響卻是長久的,會增加患兒成年后發生冠狀動脈損傷的風險,因此讓這些患兒從小養成不抽煙、不喝酒、低鹽飲食等健康生活方式,就顯得更為重要。□記者 王婭青
下一篇:小心!春季時節孩子易出疹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三歲以下小兒慎防急性喉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