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據“中央社”報道,嘉義市1名1歲7個月大的男童,因便秘長達半年,腹部異常腫大,原誤以為是腸胃炎,直到男童反覆高燒不退,最后才檢查出是先天性“巨結腸癥”,經開刀后才復原。
嘉義基督教醫院5日表示,根據家長指述,這名男童雖然還不到2歲,但便秘卻長達半年,而且肚子腫大,先前曾帶到診所檢查,醫生都以腸胃炎診治。
由于診所在灌腸、開立藥物后,小孩的癥狀有獲得改善,因此家長也一直以為孩子是腸胃炎;直到男童反覆高燒不退,轉而到嘉基醫院求診后,醫師才在男童的結腸里發現1顆長15公分、寬8公分的糞石。
嘉基醫院小兒外科醫師賈書悌表示,這種先天性“巨結腸癥”,多發生在新生兒身上,尤其是加入副食品后,幼兒的便秘癥狀會更加明顯。
賈書悌指出,如果孩童長期便秘,且使用軟便劑仍無法緩解,再加上X光檢查確定腸子里有囤積大量的糞便,就有可能是“巨結腸癥”,這時就須接受“巨結腸癥造影”檢查。
由于一般幼童的腸子寬度只有2、3公分,這顆大糞石已造成男童腹部異常腫大,醫療團隊為解除巨結腸癥合并腸炎的危機,在歷經3階段的手術后,才讓幼童的大肚子復原。
賈書悌表示,先天性“巨結腸癥”多以便秘癥狀呈現,且男多于女,一旦孩童長期便秘,且合并腹瀉及反覆高燒時,極可能為先天性巨結腸癥合并腸炎。由于糞便長期囤積在體內,細菌的數量與種類已開始變化,若穿過腸胃道散發至全身,很容易引發敗血癥,致命率將提高許多。
下一篇:換季時寶寶咳嗽的應對技巧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兒童常見致聾原因及初期癥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