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很多患兒家長認為,輸液會讓他們孩子的病好得快些。其實這都是錯誤的觀念。“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是世界衛生組織用藥的原則。急于見到療效,而輕視過程的安全性——這已經成為了直接危險孩子身體健康的嚴重問題。究竟什么時候才應該輸液呢?
哪些情況才適合給孩子輸液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感染科周云芳主任指出,靜脈補液通常適用于幾種情況:1 針對各種原因引起的中-重癥疾病,需要從靜脈給藥的;2 由于嚴重腹瀉引起的脫水,電解質紊亂需要通過補液補充體內的電解質;3 由于胃腸不適有嘔吐而無法進食,可通過補液維持身體基礎代謝;4 病人處于急救狀態只能采取開放靜脈來支持搶救措施。周云芳醫師表示,很多家長認為,只有掛鹽水才能有效退熱。其實,真正用于退燒的藥是沒有通過靜脈用的,發熱的時候靜脈補液只是在細菌感染時可能有效果,對其他原因的發熱多是沒有效果的。
靜脈輸液對孩子的不良影響也很多
周云芳表示,其實靜脈輸液,特別是給孩子進行靜脈輸液是存在一定風險的。首先,由于靜脈輸液是有創操作,易引起感染,導致靜脈炎。其次,藥品都有副作用,靜脈輸液的副反應要比口服藥更為兇猛;第三,兒童靜脈補液所需要的時間比較長,通常需要花費1-2小時,補液區域人多擁擠,容易發生交叉感染。嘈雜的環境也不益于患兒的休息,使家長、患兒都很煩燥。最后,打針對兒童的心理造成陰影,使患兒在今后的醫療過程中配合度大大降低,直接影響治療的效果。
普通感冒發燒用物理退燒即可
周云芳主任說,其實普通的感冒發燒不需要直接采取靜脈補液如此猛的方式,家長可以通過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反應是否靈敏、面色好壞,來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如果孩子精神飽滿、反應正常,胃口也比較好,那家長不必過于擔心,可以先通過物理治療進行降溫,再配以口服藥,注意休息,多喝水,來緩解病情。周云芳介紹了幾種常用方便的物理退燒療法:
溫水擦浴:水溫32-36度左右,通過刺激血管被動擴張,促進熱的發散。擦浴時用力要均勻,至腋窩、腹股溝等血管豐富處停留時間稍長些,以助散熱。要注意的是,溫水擦浴后要立即用大毛巾將寶寶包好、擦干。避免寶寶受涼,加重病情。
酒精擦浴:建議對年齡較大的孩子可使用酒精擦浴降溫。酒精的濃度一般以30%-50%為宜。用紗布或毛巾浸蘸酒精后,有規律地擦拭。不過,專家們不建議對較小年齡孩子使用,因為酒精對皮膚的刺激較大。
頭部冷敷:將毛巾用涼水浸濕后或冰袋敷在寶寶前額部,每5-10分鐘更換一次。
下一篇:小孩“內熱 ”“三丸”搞定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兒中毒型菌痢如何治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