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6月份,隨著氣溫的升高,腸道傳染病發病進一步增多,成為預防與控制的重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市民和相關衛生部門,重點注意以下腸道傳染病的預防。
手足口病 該病全年均可發病,好發于夏秋季節。任何年齡均可患此病,但以5歲以下兒童為多見,約占病人數的90%。該病隱性感染率高,顯性感染癥狀一般輕微,主要通過人群間的密切接觸進行傳播,亦可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播。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在手、足、口、臀、膝部出現丘疹、皰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僅需對癥治療,預后良好。少數病例可有腦炎、心肌炎等并發癥,個別危重病人可因多種原因導致死亡。本病至今尚無特殊預防方法。預防手足口病必須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口腔清潔,預防細菌繼發感染,每次餐后應用溫水漱口。要注意居室內空氣流通、溫度適宜,多飲白開水或清涼飲料,多吃新鮮蔬菜和瓜果;經常徹底清洗兒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
在手足口病流行時,家長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此外,家長還要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休息,防止過度疲勞,降低抵抗力。托幼機構做好晨間體檢,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治療上可采用口服板藍根沖劑、抗病毒口服液和多種維生素,也可用抗病毒藥膏涂抹患處,消炎止痛。
細菌性食物中毒 不同食物中毒其臨床表現通常不同,感染型中毒一般主要以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為主,伴有發熱;而毒素型食品中毒除了表現為胃腸道癥狀,還可表現有神經系統、造血系統等癥狀,很少有發熱癥狀。
細菌性痢疾 該病主要通過飲用或食用被痢疾桿菌污染的水、食物傳播,也可通過日常生活接觸傳播。主要感染對象為學齡前兒童、小學生及成年人。該病在預防上應注意飲水、飲食衛生,不喝生水喝開水;不吃不衛生食品;做到飯前便后洗手。
甲型病毒性肝炎 臨床表現為發熱、惡心、嘔吐、厭油、肝區痛,部分病人可伴有黃疸。甲肝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糞便污染水源、蔬菜、食品、手、用具等均易引起本病的爆發、流行。兒童、青少年容易感染本病。
甲型H1N1流感 目前仍在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是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市民應注意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擋住鼻子和口部,用后將紙巾扔入垃圾桶中;勤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等。
腸道傳染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在運輸、儲藏、銷售等過程中受到致病菌污染,而被污染的食物未經燒熟煮透或煮熟后又受到污染,同時溫度較高又給致病菌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市民預防的重點為:選擇新鮮、干凈、保質期內的食品;注意對冷藏食品燒熟煮透;煮熟的食品立即食用,需貯存冷藏時,應生熟分開;處理及食用食品時需反復清潔雙手。在農村學校,還應注意預防霉變農作物引起的過敏和中毒。高溫作業的工礦企業應及早安排落實防暑降溫工作,預防中暑發生。(本報通訊員 陳彥)
下一篇:孩子常口渴當心代謝異常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出現發燒皮疹應速就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