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尿路感染簡稱尿感,是小兒常見病。尿路是指尿排出的通道,上有腎臟(包括腎盂、腎 盞、腎實質),下有膀胱、尿道,中間由輸尿管相連。由于小兒尿感很少局限于上述某一部位,有時難以分辨,所以常統稱為尿路感染。據調查,本病占小兒泌尿系統疾病的8.5%,可發生于小兒任何年齡,2歲以下的嬰幼兒發病率尤高。女孩發病為男孩的3~4倍,但在嬰兒期男孩發病較女孩多。
癥狀表現
小兒以急性尿感為多見,其表現不像成人尿感有典型的尿頻、尿急、尿痛,癥狀變化多端。新生兒患病時,輕重不一。輕者可以毫無癥狀,僅在尿培養時有細菌生長;重者發熱或體溫不升,面色灰白,易激惹或嗜睡,有的還可以表現為黃疸、驚厥或消化道癥狀。嬰幼兒患病時,全身癥狀明顯,如發熱、面色蒼白、嘔吐、腹瀉、腹痛、腹脹,亦可出現神經系統癥狀,如煩躁、嗜睡、驚厥、昏迷,泌尿道癥狀較輕時,僅表現為排尿時哭吵。
發生原因
1. 由于寶寶常使用尿布或穿開檔褲,尿道口易被污染,尤其是女孩因尿道較短更
易感染。
2. 嬰兒時期全身性的感染也可通過血液擴散到泌尿系統,泌尿系統的先天性畸形和尿道梗阻也常常是感染的原因。
由于小孩子不會說話,家長又缺乏這方面的警惕性,小兒尿感常常被延誤治療。家長最常注意到的是孩子發燒了、哭吵甚至腹瀉,常以為是感冒、腸炎。稍大的孩子如有尿頻、尿急及排尿時哭吵,則可早期確診。而對尿感寶寶的日常護理,家長們也常有不當之處。以上種種原因,常使小兒尿感遷延不愈變為慢性。所以對小兒不明原因的發熱,家長腦子里一定要多注意,及時帶上寶寶的尿液去醫院檢查。
護理3注意
1.配合醫生用藥
尿感寶寶常有發熱,除用藥物降溫外還可用溫水擦浴、酒精擦浴、冷濕毛巾敷前額
等物理降溫的方法。要勤給寶寶喂開水,這樣尿量增多有利于沖洗尿道,讓細菌無立足之地,使細菌毒素及炎癥分泌物及時排出。不少抗生素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惡心、嘔吐、食欲減退、腹瀉等,可在飯后服藥,以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
2.科學家庭護理
寶寶如有發熱,需要臥床休息;全身無不適時,可適當活動;要勤換尿布,同時保持女寶寶會陰部清潔干燥;尿布要用開水燙過,在太陽下曬干,天陰時尿布最好煮沸消毒;寶寶每次大便后需清洗臀部,會陰部如有潰瘍,應先用1∶5 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后再涂以潔霉素油膏;仔細觀察尿色、尿量、尿的次數及是否尿痛,有無嘔吐、惡心、皮疹等藥物反應,并及時向醫生反映。
文/江玲
3.特別食療加餐
家長除了配合醫生積極用藥外,還可給寶寶來點食療"加餐"。食療易為寶寶接受,有助于疾病康復,而且制作簡便。
甜粥早餐 取紅小豆50克,綠豆50克,麥仁30克,紅糖20克,紅棗10枚。將紅小豆、綠豆、麥仁、紅棗洗凈,一同放入砂鍋。加水浸泡1小時,用大火煮沸,再用文火煮到豆爛,調入紅糖拌勻即成。每天一次,可當早餐食用,能利尿消炎、清熱解毒和健脾胃。
冬瓜、苦瓜做菜 冬瓜湯、涼拌苦瓜,都是不錯的選擇,有清熱利尿作用。
金銀花露飲料 在開水中兌入適量金銀花露,也有清熱解毒之功。
新鮮蔬果汁 如胡蘿卜汁、蘋果汁,可以減輕尿頻、尿急癥狀。
TIPS 一般嬰幼兒泌尿道感染,在服藥后發熱、哭吵、尿頻、尿痛等癥狀會明顯好轉,尿化驗也逐漸正常。但家長此時不能認為寶寶病已好了,仍需按照醫生的要求繼續服藥。一般用藥應達2周,病重的還要長些。停藥后還要復查尿液,以后每3~6個月復查1次,2年不復發才可認為痊愈。
下一篇:預防秋季腹瀉的五道防線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正確認識小兒秋季腹瀉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