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小兒暑熱癥,是炎夏酷暑時節嬰幼兒常見的發熱性疾病,多見于半歲至3歲的小兒。暑熱癥的發病原因主要是此年齡階段的小兒身體發育不完善,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發汗機能不健全,體溫調節功能較差,不能很好地保持正常的產熱和散熱的動態平衡,以致排汗不暢,散熱慢,難以適應夏秋酷暑環境所致。
小兒得了暑熱癥,表現為發熱,煩躁,易哭,唇干舌燥,口渴欲飲,飲水量多,小便次數多、量也多,無汗或少汗,皮膚干燥灼熱,食欲不振,精神委蘼,疲乏嗜睡,形體消瘦。而做血常規、大小便及其他功能檢驗時,又無病理性改變。因而醫生常把暑熱癥的癥狀概括為“三多一少”:即多發燒、多口渴、多尿、少汗。發燒呈遷延性,熱程可持續1至3個月左右,只有到了秋涼之后,上述癥狀便可不藥而愈。
目前尚未發現暑熱癥有傳染性和免疫性。小兒患此病后,下一年仍可復發。有的患兒可持續2~3年,但癥狀多比上年度輕,病程亦較短。雖然暑熱癥可不治而愈,亦不會留下后遺癥,但因暑熱癥發熱不退,會使機體新陳代謝加快,消耗增加,抵抗力降低,若不注意加強護理,容易導致其他疾病的發生,也會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因此,家有暑熱癥患兒一定要加強護理。
首先,居室要通風、涼爽,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患有暑熱癥的小兒,由于次年夏季常可復發,因此在夏季來臨之前,要鼓勵小兒適當進行戶外活動,以提高對環境變化及外界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在衣著上不要給小兒穿得過多過緊,要穿柔軟、寬大的衣服,勤洗澡,勤換衣服和尿布,保持皮膚清潔衛生。患兒少汗或無汗時,可洗溫水浴,每天1~2次,促使皮膚血管擴張以幫助散熱。對發熱較高的患兒,可用酒精擦身,促使體溫散發。
其次,要注意孩子的飲食營養,飲食宜清淡,少吃油膩和刺激性食物,多給孩子吃高蛋白、高維生素而又易于消化的流質、半流質食物,如乳類、蛋類、肉類、新鮮蔬菜、水果等。
中藥治療暑熱癥療效較好。通常可服用六一散、金銀花露,或金銀花、杭菊花煎湯代茶飲,能消暑熱,解煩渴。也可自制防暑清涼飲料,如“三鮮飲”:鮮荷葉、鮮竹葉、鮮薄荷各30克,加水煎煮約10分鐘,再放入適量蜂蜜攪勻,冷卻后代茶飲,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的良效。也可用金銀花、梔子、山楂各15克,甘草5克,水煎,涼后當茶飲,可清熱、去火、消暑、爽身。
需提醒的是,小兒患暑熱癥后,若體溫持續超過39.5℃,并伴有驚叫、嗜睡,甚至驚厥等神經系統癥狀時,則應及時到醫院診治,以確保小兒健康成長。
下一篇:13歲兒童的秋季腹瀉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夏秋交替提防幼兒腸套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