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診斷:
1.流行病學:
當地有流行,并有與病人接觸史,以冬春季為多見。
2.臨床表現:
以耳垂前下方為中心腫脹、發硬與壓痛,且多為雙側,并不成膿。部分病例可并發睪丸炎、心肌炎、胰腺炎、腦膜炎等。
潛伏期:14-24日,以17-18日最為多見。
前驅期:1-2日,常有發熱、倦怠、肌肉酸痛、食欲減退,嘔吐,頭痛、結合膜炎、咽炎等,偶可首先出現腦膜刺激征,多數患者可無前驅期,以耳下部腫、痛為最早癥狀。
腮腫期:腮腫一般多為兩側性,可先見于一側,1~2日后另一側亦腫大,腫脹的腮腺以耳垂為中心,向周圍蔓延,2~3日達高峰,局部疼痛,張口或咀嚼時更明顯,表面灼熱,頰內腮腺管口可見紅腫,頜下腺及舌下腺亦先后受累。腮腺腫脹4~5日后減退,全病程約1~2周。
3.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總數大多正常或稍減少,淋巴相對增加,并發睪丸炎、胰腺炎或腦膜腦炎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血、尿淀粉酶活力增高, 50%以上有腦脊液細胞輕度增高。如有特殊必要可進行血清學(中和抗體,補體結合、血凝抑制)檢查、滅活病一皮膚試驗以及病毒分離而確定診斷。
4.并發癥
腦膜腦炎與睪丸炎較多見。 鑒別診斷:
1.化膿性腮腺炎:(中醫稱為發頤)多為一側,紅腫疼痛顯著,成膿后有波動感,白細胞總數與中性粒細胞均明顯增高,抗菌劑治療有效。
2.頸部、耳前淋巴結炎:非以耳垂為中心,呈邊緣清楚的硬結,壓痛顯著,其附近多有炎癥(牙齒、咽峽、耳部瘡瘍等)。
3.繼發性腮腺腫大:可見于糖尿病、營養不良、慢性肝病、藥物性(碘劑、羥保泰松、異丙腎等),多對稱,柔軟,無疼痛。
4.其他:偶或尚須同過敏性腮腺炎、腮腺導管阻塞相鑒別,這些均有反復發作史,腫消皆速。尚有青春期男子有單純腮腫者,但不伴其他癥狀。 現代醫學療法:
一般護理:臥床休息,并發睪丸炎時宜半臥位,以利消腫。保護口腔衛生,呼吸道隔離,避免酸性等刺激性飲食,并發胰腺炎者,禁飲食,輸液以維持營養,酌給維生素B、C等。
藥物治療:早期重癥可試用病毒唑、干擾素。并發睪丸炎時可用己烯雌酚1mg,3次/日,口服。并發胰腺炎可酌用解痙劑阿托品、654-2等。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下一篇:咳嗽兒童的飲食禁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冬季呼吸道疾病預防要點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