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當寶寶腹瀉超過2個月以上就可以稱為慢性腹瀉。由于腹瀉遷延不愈,常伴有消化吸收障礙、營養不良、反復感染和生長發育落后,嚴重危害了小兒身心健康。
寶寶慢性腹瀉的原因有種種
1.對糖的不耐受:寶寶對糖不耐受腹瀉最多見是雙糖酶缺乏或活力減低所致。原發性雙糖不耐受在出生后不久即有腹瀉,原因是缺少雙糖酶使大量糖不能吸收,在腸道內形成滲透壓增高,使大量水分吸收到腸腔中,形成腹瀉。繼發性雙糖不耐受更多見,是由于胃腸炎后腸粘膜受損,致使雙糖酶缺乏。這種腹瀉可持續數月。
2.對牛奶過敏:牛奶是一種異性蛋白,其中一種乳球蛋白會損害小腸粘膜,是主要的過敏原。如小嬰兒對致敏的牛奶蛋白清除及處理功能較差,就會發生腹瀉和腹痛。此時不停牛奶,腹瀉就遷延不愈。
3.菌群失調:當寶寶患了嚴重的感染性疾病或手術后抵抗力明顯下降,若在此時應用大量廣譜抗菌素或皮質激素治療,使小兒免疫功能低下,對抗菌素敏感的腸道內正常細菌受到抑制,而不敏感的致病菌就會大量繁殖引起長久的腹瀉。
4.對麥類過敏:患兒對大麥、小麥和黑麥中麩質(麥粉中的蛋白質)的抗原部分過敏,引起局部腸道過敏反應。當脂肪進入小腸后不易被腸壁吸收,遂從糞便中排出,造成持久的脂肪瀉。
5.營養不良:容易使腹瀉遷延不愈,持久的腹瀉又促進營養不良,這樣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
6.人工喂養:人工喂養兒免疫力低,失去母乳內保護因子,加之牛奶易受污染,如患腹瀉易遷延不愈。
慢性腹瀉中西醫結合療效好
1.針對病因的措施
麥類過敏所致的腹瀉:根本的治療是停用所有含麥類的食品。初期應給與含果糖與葡萄糖的食物及脫脂牛奶。待病情好轉逐漸增加蛋白質食品,如豆漿、瘦牛肉、魚、雞肉等。以后酌情增加淀粉及脂肪食品。如再次發生消化不良癥狀及腹瀉,立即恢復初期食品。
糖不耐受所致腹瀉:需從食物中去除不耐受的糖。對原發性不耐受糖的患兒,需長期限制糖,但隨年齡增長對碳水化合物不耐受會有所改善,此時可適當添加一些牛奶、淀粉和糖。對繼發性不耐受糖的患兒,限制糖僅是暫時的,經過數周或數月后,可以逐步恢復正常飲食。
對牛奶過敏所致的腹瀉:應從寶寶的食物中去除牛奶。由于羊奶和馬奶也有交義過敏反應,所以不能應用。如無人奶,可用豆奶、肉湯和酪蛋白水解物代替牛奶。嬰兒的食品簡單,可改用代乳粉喂養,同時加輔食品,如蛋黃泥、菜泥、胡蘿卜汁等,以后逐漸增加固體食品即可。對牛奶過敏也會隨著年齡增大過敏減少。在6個月后可給與少許牛奶以了解是否過敏,若無過敏可逐漸增加牛奶量,一般到了2歲后牛奶過敏巳很少見。
菌群失調所致的腹瀉:需停用所有的抗菌素及皮質激素,然后補充腸道正常菌種,以恢復腸道內微生態平衡,使正常菌種占據絕對優勢。常用的有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糞鏈球菌等。市售的制劑有培菲康、麗珠腸樂、金雙歧等。
2.西藥的用與忌
常用藥:雙八面體礞托石粉能吸附病原體,固定毒素,并能加強胃腸粘膜屏障功能,促進受損的腸粘膜修復。常用的制劑有思密達、必奇等。此外,應補充鋅、維生素A、B、C、B12及葉酸。
忌用藥:易蒙停適用于急、慢性腹瀉。但其作用較強,對嬰幼兒有不良藥物反應,如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損害。目前對5歲以下小兒禁用。復方苯乙哌啶用于急、慢性腹瀉,對腸道平滑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由于此藥對小兒可致中毒,所以嬰幼兒禁用。藥用炭可吸附在腸壁上,減少毒物對腸壁的剌激,并減少腸蠕動,從而起到止瀉作用。但是該藥吸附作用無選擇性,對消化酶活性有影響,長期應用可致小兒營養不良,對3歲以下寶寶不能長期應用。
3.中醫治療方法多
辨證論治:脾胃虛常見久瀉不止,便稀不臭,夾有不消化物,食后即瀉,食欲不振,面色萎黃,神疲乏力。可用黨參10克、茯苓12克,山藥12克,炒苡仁10克,肉果10克,焦山楂10克,煎湯,每日服一劑。脾腎陽虛常見久瀉不止,大便清稀,四肢較冷,面色蒼白,精神萎軟。可用炮姜3克,熟附子3克,柯子10克,炒白術10克,山藥12克。煎湯,每日服一劑。
單方、驗方、中成藥:附子理中丸用于脾腎陽虛久瀉。參苓白術散用于脾氣虛久瀉。焦山楂、雞內金、炒山藥按1:1:2分配,研成細粉,每次服2克,一日3次,用于脾虛久瀉。
外敷中藥:丁香1份,肉桂2份,共研細末,每次3克,用米醋調成糊狀,置于臍部,用紗布包裹,膠布固定,每晚一次。
藥物穴位注射:用黃芪注射液1毫升,分別注射雙足三里穴,每日一次,連用7天。適用于脾氣虛腹瀉。
推拿:最常用的是捏脊。從背部骶部捏至頸部。家長以兩手拇指與食指合作,將皮膚輕輕捏起,同時向上提,然后拇指向食指方向搓動,均勻前推至頸部為一次。捏脊時間為15分鐘,每天一次。由于小兒皮膚較嫩,推拿時可采用姜汁、蔥白汁或冬青油潤滑皮膚。
慢性腹瀉食療也有效
1.云母(硅酸鹽)20克,糯米50克。將云母研成細末。另把糯米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煮成稀粥,再調入云母,將粥煮爛,早晚各服一次。有溫胃腸、健脾、止瀉作用。適用于慢性脾虛瀉。
2.蘋果一只去皮,放入碗中隔水蒸軟,每日吃一只。蘋果含有果膠,可吸附毒素和水分,并含鞣酸,有收斂止瀉作用。
3.淮山藥50克,粳米50克。同煮成粥。每日分兩次服。具有健脾止瀉功能。對慢性腹瀉好。
4.炒苡仁30克,粳米50克,鮮胡蘿卜二只。炒苡仁與粳米同煮,半熟后加少切碎的鮮胡蘿卜,至煮熟。每日分兩次服。有健脾利濕作用。適用于遷慢性腹瀉。
5.用10個熟雞蛋黃放于砂鍋內用慢火烤,油烤出后用勺盛出,剩下的黑渣除去。烤出的油分三天服完。每天分三次服。如不愈再服一療程。
6.山藥200克,芡實200克,扁豆100克,將以上食品搗碎和勻。每日30克,代茶飲。有健脾、收斂止瀉作用。
慢性腹瀉家庭護理很重要
對慢性腹瀉的寶寶應加強腹部的保暖和維護臀部的清潔。要適當給寶寶增減衣服,用護肚兜或毛巾圍住臍部,以免受涼后會增加腸蠕動,使腹瀉加重。由于寶寶腹瀉次數多,在肛門周的皮膚往往會發紅,應在便后及時用溫水清洗臀部,然后在肛門周圍涂護手膏或清魚肝油。應及時更換尿布和受污染的衣褲,洗凈后用開水燙,太陽下曬干,以防感染。長期腹瀉的寶寶易發生脫肛,表現部分直腸粘膜突出于肛門外,此時家長應用柔軟的毛巾將脫垂的直腸粘膜輕輕向上頂。如無效可用中藥升麻15克,柴胡10克,當歸15克,赤芍30克,煎湯,熏蒸臀部,水溫后再清洗,一日2次。
對慢性腹瀉的寶寶不應過份限食,否則會引起營養不良。可給與較清淡的食物,和稀飯、焙爛面條、蒸蛋等,食物要少油,少吃含纖維素較多的青菜、芹菜、韭菜等。待腹瀉控制后逐漸增加魚、肉等。在恢復期間為補充腹瀉時失去的營養,應選擇富含熱量和蛋白質的食物,蛋白質的量應增加一倍,以加速生長發育.
復旦大學兒科醫院 時毓民教授
下一篇:兒童白血病七大早期表現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提醒父母莫把鼻炎當感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