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受訪專家/廣東省婦幼保健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 麥飛
文/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通訊員 林惠芳
兩歲多的亮亮發音含混不清, 一些鄰居說,孩子應該是“黐脷筋”(即舌系帶過短),要帶去醫院“剪脷筋”,這樣,孩子說話就流利了。但也有人說,不用去剪,等孩子再長大些,說話自然流利了。這可讓亮亮的爸爸媽媽犯了難:孩子這么小,要冒這個風險嗎?如果不剪的話, 又會不會影響他以后說話呢?
什么是“黐脷筋”呢?廣東省婦幼保健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麥飛說,從醫學上來說,“黐脷筋”即是舌系帶過短。究竟什么情況才需要“剪脷筋”(做舌系帶延長術)?這還得由專科醫生來診斷。
麥飛介紹說,在人的舌下正中與口底之間,有一條縱行的系帶,叫做舌系帶,它其實就是一結締組織,附著于舌腹中后部。可千萬別小看這舌系帶的作用,在它的牽動下,我們的舌頭才可以靈活自如地做上下、伸縮、卷曲等運動,從而幫助我們發出各種復雜的語音。
如果孩子在發育過程中舌系帶過短,則可能因氣流與舌面不能形成正常的阻隔與摩擦而導致發音異常。因此,很多家長看到孩子說話口齒不清時,都認為是舌系帶過短所造成的,剪開就可以說話清楚了。那么,到底孩子有沒有必要去剪脷筋呢?
麥飛說,需不需要剪脷筋,首先得判斷孩子吐字不清是否是因舌系帶過短而引起的。因為孩子學說話的遲或早,說話是否流利,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包括孩子的聽力、大腦語言中樞的發育情況、孩子的性格及成長的家庭環境等。而且,人的發音器官包括有肺、喉、聲帶、咽、軟腭、鼻腔、口腔、舌、唇、牙齒等,任何一個構音器官異常或不協調時,都可出現構音不清和聲韻調異常。
此外,有些小孩在剛學會說話時,由于還沒有掌握發音技巧,尤其是齒音,也會將一些音發錯,如有些小孩把“叔叔”說成“嘟嘟”。如果只是因為沒有掌握發音技巧而導致發音錯誤的,在經過訓練后一般都可以完全改過來。
一般來說,舌系帶過短主要分兩種類型——
(1)薄膜型,它是由雙層黏膜折疊而成的,幾乎無黏膜下結締組織,呈半透明狀,這種類型的舌系帶過短會令舌頭運動稍受限制,但不一定會影響孩子的發音。
(2)粗厚型,即舌系帶粗大、肥厚,中間結締組織較多,舌頭和口腔底部幾乎粘連,這種類型的舌系帶過短通常會影響孩子以后的發音。
專家指出,舌系帶過短的孩子舌頭常不能伸到口外,而且在舌體前伸或牽拉時可見到舌背出現小凹陷,舌尖呈“W”型,孩子張口時舌尖不能上翹。因此,當發現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最好能帶他(她)去醫院請專業的醫生診斷,一旦確診為舌系帶過短時,應盡早手術,最好能在孩子學說話前(如一歲前)手術。因為舌系帶過短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出現不同程度的構音障礙。有一些發音障礙的年長兒由于怕別人恥笑自己奇怪的發音而不愿主動與人交流,從而縮小了交際范圍,不利于小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此外,對于年長兒來說,矯治舌系帶只是治療的開始,術后的語言訓練也非常重要。通過有效的發音訓練,讓孩子能認識到正確的發音方式,從而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提高語言的清晰度。
下一篇:孩子太瘦,怎么增重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老開著電視影響寶寶語言發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