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上周,《雙喜周刊》收到一封特殊的傾訴信。發信人自稱小宇,今年21歲,市內一所知名醫學院大三學生,他來自市郊,父母目前還在郊縣上班,都是公務員,他們家庭一直以來幸福。小宇在信件中誠懇地寫道:“我其實一直想打進99熱線找專家求助,但是始終沒能鼓起這個勇氣,所以選擇了寫信求助,希望這個暑期能解決這個問題。”
原來,小宇覺得自己是一名同性戀者。小宇說,雖然很少有人能給予我們任何心理安慰和幫助,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慢慢地接受我們的存在。麻煩的是,最近,他最擔心事情還是發生了,他的秘密被父母發現,導致關系迅速僵化。
而小宇的媽媽,則對記者說,現在她每天都在自責“是不是自己小時候把兒子當女兒帶把兒子給害了”。
被母親發現情感秘密
記者:媽媽什么時候發現你性取向異常的?
小宇:就是一個月前回家,我的移動硬盤里保存了一些同性題材的影片和漫畫,有時候會在家偷偷連接到電視上觀看。那天同學約我出去聚會,我走得急,移動硬盤沒有收進包里,被我媽看到,結果被發現了。
記者:媽媽發現以后反應咋樣的?
小宇:我當時還在KTV里跟同學唱歌玩,根本沒聽到手機響,等我們結束已經是凌晨1點多了。我把手機掏出來一看,有幾十個未接電話,都是我媽打的,我以為家里出什么事了,連忙回過去。我媽語氣不好,在電話那頭吼我:“你趕快給我回來!聽到沒有?20分鐘必須到家。”然后就把電話掛了。
我嚇得不輕,趕忙跑回家,推開門就看見我媽坐在沙發上,我爸站在陽臺上一臉嚴肅地抽著煙。我一看,茶幾上放著移動硬盤,當時心就涼了半截,心想這下是包不住了。架不住她一直逼問,我就承認了。我爸爸一聽,從陽臺走過來,瞪大雙眼指著門說:“收拾東西,趕緊給我滾!”然后我們大吵一架,天不亮我就收拾東西回學校了。
想畢業出國尋找寬容
記者: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很難受嗎?
小宇:他們不理解,我早有準備,我也覺得很正常,但的確不知道怎么面對父母。我躲在學校這段時間,我媽天天給我打電話,要求畢業之后必須當醫生,她會安排我回老家的醫院工作,還說要我找個周末回去相親。馬上就大四了,該考慮找工作的問題了。我想畢業后出國,感覺有些國家在這方面要寬容些。
記者:母親又在安排工作又在安排相親,是不是倍感有心理壓力?
小宇:所以才向你們求助啊。我媽每天都打電話來問我在哪里,跟誰在一起,甚至還讓跟我在一起的人接電話。我有時好想把電話扔了,甚至還想過退學然后出走。我其實已經去找導師提退學,導師以為我是因為成績不好灰心喪氣,鼓勵我一番之后告訴了我媽。我媽立馬打電話來威脅我,話說得很絕,“你要是敢退學,媽就敢死給你看!”
媽媽的話很難聽,我的確是倍感壓力。可她唯一的兒子突然這樣,你叫她理性、寬容……誰能做得到呢?我有時覺得很對不起父母,他們是公務員,一定承受著我無法想像的壓力。
曾嘗試過與異性交往
記者:你什么時候發現自己對異性沒興趣的?
小宇:初中吧,那時候剛開始明白了情愛之事。我從小跟女同學關系都比較好,喜歡跟女生一起打羽毛球、跳繩;上了初中之后,覺得跟女生在一起就是朋友如閨蜜,反而跟個別男生在一起會有興奮的感覺。但那時候也沒覺得自己有什么“異常”。
記者:沒有跟異性交往過嗎?
小宇:高二的時候吧,有個很要好的女生,就住在我家附近,經常一起上下學,班上所有同學都以為我們在談戀愛,她也有那方面的意思,我就默認了。其實我只是覺得跟她在一起很有趣,牽手時我都感覺不到同學們所說的那種臉紅心跳的感覺,也沒有想要去擁抱她、親吻她的沖動。慢慢的,我發現自己對異性確實提不起興趣,更沒男同學所描述的見到班花那種心跳臉紅“激動人心”的體驗。
記者:發現自己異常后,害怕過嗎?
小宇:剛開始還是有些害怕的,特別是怕被父母發現,所以高二跟那個女生交往的時候,故意讓父母和更多的人知道。后來上網發現,跟我一樣的人還有很多,除了很難獲取家人的理解之外,其他方面也都還好,于是就坦然地接受了這個事實。目前我有一個固定的交往對象,我們在一起已經快1年了,很開心。只是想到父母的時候感覺不知所措,現在尤其迷茫,不知道該怎樣面對父母,怎樣處理與家庭之間的矛盾,更不知道怎么選擇工作……很迷惘;我最怕我媽因為我而想不開,怕出事……
母親心里話
從小把他當女兒帶,是不是錯了?
在與小宇溝通后,《雙喜周刊》記者輾轉聯系上了小宇的媽媽周紅(化名)。雖然與她的交流時間只有二十分鐘,但從談話中記者能感覺到這位母親對同性戀方面的資訊知之甚少,非常迷茫和自責。
周紅說,在生小宇之前,很多親戚朋友都有了兒子,感覺大多都很頑皮,甚至霸道。有一次,兩個侄兒為了爭搶玩具,大打出手,其中一個鼻子都被打出血了,這件事給周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覺得兒子不好帶,女兒才好養。
周紅懷孕時,就很想要個女兒,連小裙子、花衣服都準備好了。可事與愿違,卻生了個兒子。周紅特別不希望兒子像親朋好友的兒子們一樣“千翻”,所以把他當成女孩子一樣培養,彈電子琴、做手工、看書,甚至把之前準備好的小裙子也給他穿。有時走在路上,路人還會說一句“這個妹妹好乖喲”,而周紅一般不會去分辯。但是周紅說,等小宇讀小學時,就再不會穿那些女生衣服了,與其他男生沒什么不同,只是比較文靜而已。
當得知孩子“與眾不同”時,周紅說自己一時無法接受,甚至懷疑是與小時候把他當女兒帶有關。現在,周紅一是困惑孩子為何會這樣選擇,二是害怕這件事被親戚朋友知道,一家三口遭人非議。剛開始周紅總覺得孩子是一時興起,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改變他,時常跟他談心。誰知跟他談得多了,才知道原來我們一直都忽略了在這方面對他的關心。但是我知道,這條路不好走,無論是他未來升學還是就業,難免受到非議和歧視影響他的前途。我更害怕他會因為這些挫折情緒壓抑,受到生活和精神的雙重折磨。兒子說:“如果連自己的親生父母都不能理解自己,我不知道還該期望誰來理解。”現在,我們在努力地學著理解他的心情,盡量為他能有一個好的未來而考慮。
專家解讀
兒子當成女兒帶,容易造成性別錯位
明亮心理咨詢所所長、資深心理咨詢師邱駟:父母在孩子的性啟蒙和性別教育中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18歲以下的孩子,成長經歷時刻都在影響他們性取向。在我接觸過的案例中,就有因為父親出軌離婚,導致女兒性取向變化的例子。家庭破碎后,作為受害者的母親有意無意在女兒面前埋怨,使女兒不再相信婚姻,于是對父親這個角色的不認同隨即演變成對男性這個性別的不認同。另外,除了家庭婚姻關系,單親家庭、孩子由男方或女方獨自撫養教育、甚至給孩子不當的穿著打扮等,都容易造成孩子性別錯位。參照這個案例,雖然不能完全明確小宇成為同性戀的具體原因,但他媽媽從小把他當成女孩子帶,肯定是不對的。因此,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就應該注意性別教育方面的培養,男孩用男孩的方法帶,女兒要用女孩的方法養,對他們性別培養肯定更有好處。
也有很多中學生受社會輿論導向和偶像效應影響成為同性戀者,在經過心理輔導之后都有所改變。很多年輕人其實只是有同性戀傾向,并不能完全界定為同性戀者。如果他們有意識地讓自己性別歸位,了解本身的性別能夠帶給自己的快樂,就能正確辨別出自己到底是否只是有傾向。
如果愿意,小宇或家長可來咨詢。(記者 余楊)
掌握同性戀知識,才可能處理好關系
重慶溯源心屋心理咨詢所首席心理咨詢師劉玲:相對而言,這個問題在年輕人中存在較多。中國是儒家思想引導的傳統社會,男尊女卑的結構被大多數人所認同。所以小宇父母第一時間感到的壓力并不是來自于小宇本身,而是來自于社會輿論。小宇應該去理解父母的反應,而不是回避、逃避、置之不理。
小宇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他把自己遇到的所有困難都歸結到了情感問題上,父母、事業、情感混為一談,這樣往往適得其反。比如,他希望母親理解自己,但他也應該理解一個母親突然得知獨生子是同性戀者的心情,只有這樣,懷著一顆真誠的心,向母親傾訴,相信每一個母親都是愛孩子的,最終才能較好地緩解家庭關系。另外,還沒有科學的證據證明性取向與遺傳和基因有關,那么我們還是認為社會因素與成長環境是最主要的影響來源。
其實,他們除了尋找的伴侶是同性之外,跟其他人也沒有區別。所以不要覺得自己是異類,坦然地面對自己。但是,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性取向造成對他人的傷害,比如,瞞婚、騙婚這樣的行為是一定會受大眾譴責的。對自己負責,對伴侶負責,追求自己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美滿,因為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
當然作為家人及親朋,面對不可改變的異常情況,學會處理這種異常情況下的新關系才是上策。如何學會面對這種異常情況?第一要系統地了解同性戀知識,明白至少作為當事人也許自己可以理解自己、接受自己,但畢竟不是社會上所有的人都能正確對待他們,再堅強的心也會有很大的壓力。其次要掌握一些已經被證明了的成功方法;第三需要親朋好友給當事人更多的愛與溫情。相信有了以上三點,有了困難,親朋們可以一起面對;有了美好,親朋可以一起分享……這不就是原來家人親朋間的幸福狀態么?
下一篇:寶寶語遲原因逐個糾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九個因素決定孩子的智力高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