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前些天在聚會中遇到一個老同學,他兒子上初中二年級,學習成績一直平平。那天我們正吃飯中,他收到兒子的一條短信,說數學考了97分。看來孩子非常 高興,都來不及等爸爸回家,急于告訴他這個好成績,并問他高興不高興。我這位老同學當然高興,說他兒子已有兩年數學沒上過90分了。他當即給兒子回了短信 “我高興,但你要考100分我更高興”。我不客氣地對他說,這不僅破壞了孩子眼前的快樂,他剛剛建立起的一點自信,也足以被你這句話擊碎。
我覺得做媽媽是一個自我學習的過程。孩子小的時候媽媽想的全是物質層面上的問題:如母乳應該喂多少?尿片選什么牌子?每天補多少鈣?。。。但當 孩子慢慢長大,你會發現,那只是最最基本的物質層面的滿足、身體生理的滿足,以這種形式表達出的母愛恰恰處在愛的金字塔的最基礎層。
那么愛的金字塔上層是什么?我認為是:用智慧去愛,用科學做媽媽。這份智慧須體現在每一天的生活場景里。聰明的媽媽會明白不能只用媽媽的時間、金錢和懷 抱去滿足孩子的成長需要。相反,媽媽更需要考慮一些看不見摸不到的問題:如何做,何時做,怎么做,為什么做。例如,媽媽是否在孩子鬧夜時第一時間做到有求 必應,還是選擇忍耐愛心,逐步訓練孩子自我安撫入眠?是積極為孩子補營養素,并深信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千真萬確的?還是讓孩子參與各類集體和體育活 動,確信6歲前的孩子是用肢體觸摸來探索和學習這個世界的,因為獨立探索而變得更聰明?
所以,想做個好媽媽,我們都必須從基本的哺育“技術”開始學習,然后升級到養育的層次,最后再上升到教育和培育。這段陪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正是媽 媽自我成長、自我超躍的過程。雖然養兒育女始于“養”,但卻難在“育”啊。說道底,孩子是我們再次優化自己的契機:我們要學習新的養育知識,改變已有的不 良習慣,豐富自己的人生,做一個更美好的社會人。因此,無論媽媽的育兒動機是什么,只要想育好孩子,就必須先育好自己。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學習上,成功動機過強或過弱都不好,一是對學習不利;二是對保持不利。庸俗目標只能給孩子帶來庸俗的刺激,不會產生良好的內在動力。從上小學就追求分數,會使孩子形成畸形學習動機,變得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反而降低學習興趣,影響考試成績。
下一篇:父母不要陷入“過度”的養育革命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該“狠心”時就狠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