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讓我們閉上雙眼,去想象這樣一個情景:你盼了好多天,終于見到你心愛的人兒。你們早就約好在某個餐廳享受周末的晚餐。空氣中彌漫著浪漫的氣息。你很享受這個時刻。遺憾的是,兩小時后,你還要去趕飛機。你們在一起的時間總共不過兩個來小時而已。每一分每一秒,對你來說都很寶貴。突然,一個陌生人闖進來,跟你的愛人打了個招呼就沒完沒了聊開了。他們聊天的內容并不重要,純粹是閑聊,你聽不懂,也不感興趣。你一心只想獨自享受與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的時光,不想被外人打擾。但是,半小時過去了,那人并沒有要離去的意思,也沒人理睬你。你感覺很煩悶,但是沒有別的事情可做。你開始玩弄手頭的餐具。玩了10分鐘,就不知道該干什么了。接下來,你決定玩自己的圍巾,嘗試了各種的系法。當然,你系不出更多的花樣。你越來越煩躁,期待那人趕緊離去。但是,他們相聊甚歡,完全沒有要結束談話的意思。又是半個小時過去了,還是沒人理睬你。你如坐針氈,開始通過各種巧妙的方式讓他們關注你,但是,你的愛人不僅不理解你的感受,反而來了一句:“請你安安靜靜待一會兒!我現在要跟朋友討論一些問題。”此時,你的感受如何呢?
現在,請閉上眼睛,回味一下剛才的感受,讓那種感受變得更加清晰、強烈。然后,請換位思考一下。當我們把孩子冷落一旁,與其他人相聊甚歡的時候,孩子在做什么呢?當我們要求他自己玩兒,不要打擾我們的談話時,他又該有什么樣的感覺呢?
孩子還小,他總是希望媽媽有更多的時間陪伴他。況且,動來動去,讓自己有事情可做,無聊的時候尋求安慰,是他們的本能。加上他的自我控制力還比較弱,他無法像我們,能耐著性子控制自己枯坐半小時、一小時,去聽一場無聊又完全聽不明白的對話。幾分鐘對他來說已經足夠漫長。于是,當媽媽專心與人聊天時,為了吸引媽媽的關注,他只好去拍媽媽的臉,把媽媽的頭掰過來,朝向他自己。如果媽媽繼續聊天,他就只好喊叫,大聲表達自己的不滿……每次他這樣表達自己需求的時候,媽媽就會給予短暫的關注。盡管有時候,媽媽的關注是負面的。比如,媽媽可能會呵斥他,嚴肅地要求他保持安靜。在多次提醒無效的情況下,脾氣暴躁的媽媽可能控制不住情緒,甚至會拍他小屁股幾下。不過,對他來說,能獲得這種關注,已經是一種成功。
“媽媽,不要跟別人說話。”孩子的這種需求,是可以理解的。媽媽一跟別人說話,他就被冷落。倘若他正跟媽媽游戲,或者開展其他的活動,外人加入,他喜愛的游戲與活動就被迫中斷,他的權益莫名地受到侵犯,他自然感覺不舒服。明明是媽媽與孩子的游戲在先,為什么外人一進入,孩子喜愛的游戲就可以無端地被中斷呢?如果我們可以要求孩子等待,為什么我們自己不向孩子示范等待呢?理解了孩子的這種需求與感受,我們就可以尊重孩子,用更好的辦法去處理這個問題,既不讓孩子有被忽視的感覺,又讓他學會禮貌待人。
況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之所以敢于把孩子冷落一旁,是因為我們沒有尊重他的意識。在我們的骨子里,孩子是屬于我們的,因此,我們可以隨意地支配。但是如果僅僅因為他是個孩子,我們就可以冷落他,不尊重他,是不是也很不公平呢?試想,如果我們把孩子替換成一個成人,三個人的關系就變成了這樣:你正跟某甲聊得歡實,某乙突然介入。于是,你的興趣徹底轉向某乙。你們倆滔滔不絕。某甲完全無法介入,而你們全然沒有注意到某甲坐上了冷板凳。某甲即便不拂袖而去,也會感覺很別扭。尊重孩子,不應該是一句空談,而應從這些細微處做起。況且,從細微處著手尊重孩子,實際上也是在給他良好的示范。一個得到尊重的孩子,他才能從我們的身上學到尊重他人的技巧,繼而懂得尊重別人。
當我們與朋友聊天的時候,如果孩子恰好在旁邊,我們不妨從一開始就以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將其帶入。只要他覺得自己受到尊重,得到關注,那句“媽媽,不要跟別人說話”就會被他棄置一旁。
琛琛小的時候,為了吸引我的關注,他也會說:“媽媽,你別跟別人說話。”或者干脆來一句:“媽媽,你別說話。”記得有一次,鄰居家女孩趁商場打折的時候買了一雙高跟皮鞋,很興奮地拿來給我看。因為這雙鞋,我們自然而然便聊起商場打折的話題。聊得正酣的時候,琛琛急了。我意識到冷落了他,于是,開始想辦法補救。
“我前兩天也給琛琛買了一雙新鞋呢。你看看,琛琛的鞋也很漂亮吧?鞋面上還有米老鼠的圖案呢。”對方自然要恭維一下琛琛的鞋。小家伙一聽到說米老鼠,立刻開心地把小腳丫翹起來給阿姨看。米老鼠是他那個階段最癡迷的角色,因此,在談話中引入米老鼠,是吸引他關注、讓他覺得自己受到重視的好點子。
“你那雙皮鞋多少錢?”
“98元。”
“果然是便宜。琛琛的鞋更便宜,有米老鼠圖案,就更顯得便宜了。”轉向對方:“打了幾折呀?”
“打了5折呢。跟的高度也合適,挺舒服的。”
“真不錯。改天我也去看看。琛琛,你看看,阿姨的鞋是高跟的,你的是平底鞋。你的鞋跟阿姨的鞋有哪些不同呢?”
就這樣,時不時捎帶著把孩子也扯進去,讓他也有參與話題的機會,他就不會覺得自己被冷落,自然就不會跟媽媽對抗了。
從那以后,每次帶著琛琛碰上鄰居、朋友,在與他們聊天的過程中,我都時不時找個機會,讓琛琛以他能理解的方式參與一下。這樣一來,我們就尊重了孩子,讓他心情舒暢,他自然就不會跟我們對抗了。而我們也因此主導了局面,就不會從始至終被孩子牽著鼻子走了。
當我們因為某些原因,不得不中斷與孩子的游戲,去跟他人交流的時候,不妨干脆事先跟孩子交代清楚,而不要等到孩子開始不耐煩再去關注他:“我們玩得好開心呀!不過,我們需要暫停一會兒。媽媽這會兒要跟阿姨聊點事情,聊完再跟你玩兒哦。我大概需要10分鐘,你看看,表的指針走到這個位置,就差不多了。你先……(給孩子安排點別的活動,比如看書、畫畫、搭積木,或者其他孩子喜愛的活動)等著媽媽哦!”之后,給孩子一個熱烈的擁抱,一個親吻,給他一些正面的暗示,他就會嘗試耐心地去等待了。
不過,孩子對時間沒有具象的概念,因此,當你告訴他需要等10分鐘的時候,還不到兩分鐘,他也許已經忍耐不住了。此時,讓他有事情可做,是幫助他消磨時間、避免無聊的最好方式。即便孩子有事情可做,當他發現媽媽被別人占用的時候,他也會“吃醋”。因此,視情況不時給他一點兒關注,是保證他耐心等待的強心劑。給予孩子的關注可以很簡單,比如,對著他豎個大拇指,或者贊賞他一句:“你已經安靜地玩了5分鐘,媽媽相信你還可以玩更長的時間。我看到你控制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強了。真不錯!”也許孩子并不能完全聽懂這些話的含義,沒關系,媽媽賞識的態度,孩子是可以明確感覺到的。于是,他的耐心得到鼓勵,他嘗試等待的時間就會越來越長。
下一篇:孩子心里有3個小人兒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