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瑪莎對待孩子的方式可以被總結為“親密育兒法”,這種養育方式給父母和嬰幼兒都會帶來良好的結果。
要用親密育兒法養育孩子,第一步就是要毫無保留地接受孩子的各種暗示和要求,不必擔心是否會寵壞了他或者是否反過來被他牽著鼻子走。這樣做的結果能夠幫助你逐漸了解自己的孩子,從而為你管教他帶來一個好的開端。
通過了解你的孩子,你就能知道他在成長的各個階段的要求和喜好。這樣,你就能夠懂得他為什么會這樣做或那樣做,什么樣的情形可以促使他做你想要他做的事,什么樣的情形可能導致他做出讓你討厭的事。你要幫助孩子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確的,這可以通過確定一些條件、鼓勵他采取良好的行為來實現。孩子一旦知道什么是應該做的,他就會有正確的行為。他發自內心地想要做一個好孩子,因此就很少會任性、發脾氣,也很少會做錯事。
采用親密育兒法養育孩子能夠幫助你達到兩個目標:了解自己的孩子,以及幫助他樹立是非觀念。這兩個目標的實現為你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什么盡早與孩子建立起親密關系有助于對孩子的管教
采用親密育兒法養育孩子的父母有六個方面的特點,這些都將幫助你建立與孩子之間的親情,確保你和孩子之間穩固的親子關系。
這六個方面是:對嬰兒的啼哭作出回應;給孩子哺乳;把孩子“穿”在身上;花時間與孩子一起做游戲;和孩子一起睡覺;做孩子的幫助者。下面我們就來講述這每一個方面對管教孩子都會有些什么幫助。
1.對嬰兒的啼哭作出回應
在把你的孩子真正抱在手上之前,你會感到疑惑:“我怎么才能知道寶寶想要什么呢?”實際上,你很快就能知道,因為你的寶寶會“告訴”你,關鍵是,你要注意傾聽和觀察。
寶寶生來就有情感促進行為。這些行為是孩子最初的語言,他會用這些行為來表達他的需要。你會發現,他的這些行為讓你難以抗拒,他們天生就能直達父母內心深處,促使父母作出回應。
寶寶最強有效的情感促進行為就是他的啼哭,對寶寶的啼哭作出回應是父母自古以來都會做的。當寶寶啼哭起來的時候,父母應該把他抱起來、安撫他。你可能會想:“我該不該把他抱起來?”或者“我會不會慣壞了他?”其實,你千萬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這樣的猶豫上,你該做的就是趕緊把他抱起來。
媽媽對嬰兒哭泣的不同回應,會對嬰兒造成不同的影響
不必擔心你作出的回應是否正確。如果你的寶寶餓了,你卻不去喂他,而是抱著他、哼著搖籃曲想要讓他安靜下來的話,他會不停地咬自己的小手或者尋找你的乳房,從而讓你知道他是要你喂他。
通過反復的實踐,你和你的寶寶最終能夠形成正確的暗示和回應。
你的寶寶能夠學會對各種特定的要求發出特定的暗示,而你也將學會讀懂寶寶用來表示各種特定要求的肢體語言。你將越來越能夠自然地憑直覺就作出回應,有些母親很容易做到這一點;而另一些母親可能需要克服對被寶寶所控制和被寶寶牽著鼻子走的擔憂。
在你剛開始為人父母后不久,你可能會聽到這樣的建議:“讓孩子去哭。”意思是孩子哭了你不必去管他。你可千萬別這么做!孩子啼哭是他的語言——你應該傾聽它。寶寶的啼哭絕不是無意義的,它保證了寶寶對食物、懷抱、休憩和社會交流的要求能夠得到滿足。他的啼哭還起到了讓媽媽形成母愛技巧的作用。對孩子的啼哭作出回應是你教會孩子信任你的第一步,是對孩子管教中的重要一課。
對孩子啼哭作出回應,并不意味著你作出的回應一定會讓孩子停止哭鬧,只有寶寶自己才能夠做到這一點,你的任務是要幫助他,讓他能夠停下來不哭。有時候你的寶寶會一直不停地哭下去,這是因為盡管你抱了他、喂他吃了東西,但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這時,你就需要仔細探究。雖然你作出回應后他還是在哭,但這與你根本不理他是有區別的。你要抱著他,不停地輕輕搖晃,或者出去走一走,做一切可以給他以幫助的事情。
只要始終想辦法給孩子以幫助, 你就能夠學會如何作出正確的回應。你要盡可能多地把孩子抱在懷里,這會有助于他減少啼哭,也會在他哭的時候讓他感到安慰。
總之,啼哭是寶寶最原始的交流手段,一定要注意傾聽。
在寶寶出生4~6個月后,你對寶寶的哭鬧所作出的回應會本能地變得越來越不及時。寶寶漸漸地學會了等那么一會兒,并且學會了期待你去抱他。他之所以能夠這么做,是因為他已經學會了信賴你,而且已經熟悉了你對他作出回應時他所得到的良好感覺。
你手頭可能正在做一件事,做到一半的時候你的寶寶醒了,或者他感到累了而哭了起來。這時你不必馬上過去照料他,你可以對他說:“媽媽在這兒。”這么做足以讓寶寶感到心理滿足1~2分鐘。寶寶發展出了等待的能力,因為他知道你總會趕過去照料他,而你則學會了判斷他是不是十分急迫地想要你趕去照料他。
小話題點:以前經常宣揚的美國讓孩子去哭,不去抱的做法,已經過時了!正確的做法是這樣的:趕緊去抱!原來中國傳統的老祖宗的做法都是正確的!
教會寶寶好好地哭
對寶寶的啼哭作出回應并不僅僅是有利于孩子或是父母,其實,這還有助于發展你們之間的親子關系。有些寶寶哭起來很刺耳,這會疏遠他們和父母之間的關系。刺耳的哭聲會讓人精神緊張、激起人的怒火,降低父母與嬰兒在一起時所感受到的愉悅。
孩子一哭就馬上作出回應,這有助于使寶寶刺耳的哭聲變得柔和一些。寶寶最初的嬰啼是不會很讓人惱怒的;相反,初期的啼哭從性質上來說能夠打動母親的同情心,激發父母作出照料孩子、給孩子以撫慰的回應。這就是寶寶啼哭所具有的促進親情的一面。我們注意到,那些早期的啼哭得到了照料的寶寶學會了哭得“好” 一些——他們的哭聲比較柔和,不會那么惱人。媽媽們把這樣的哭聲稱為“溫柔的啼哭”。然而,啼哭沒有很快得到照料的嬰兒會變得越來越生氣,因此會開始以更惱人的方式來哭鬧。隨著這些孩子學會哭得越來越大聲,媽媽和寶寶之間就有了距離。媽媽如果聽從任由孩子去哭鬧的建議,她們很快就會開始給寶寶貼上負面的標簽,比如“難帶的孩子”或者“煩人的孩子”。由于這些孩子的啼哭沒有得到回應,他們就很少再利用啼哭來促進親情,而是越來越多地用讓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刺耳哭聲來哭鬧。母親與孩子之間的這種關系使孩子的管教很有可能發生困難,因為母親和嬰兒之間缺乏很好的交流。
如果寶寶哭得很刺耳,讓我忍不住心煩怎么辦?
2.給孩子哺乳
給孩子哺乳與管教孩子之間有著特殊的聯系。要使寶寶表現出父母所期待的行為,你就必須了解自己的孩子,給孩子哺乳能夠讓你逐漸地了解你的寶寶,并且對他的需求作出回應,幫助他樹立自信。
哺乳為管教帶來的好處
哺乳是身體閱讀的一種練習。給寶寶哺乳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要學著去讀懂寶寶發出的吃奶信號,而不是看著鐘點去哺乳。你學著去讀懂他的身體語言,從而知道什么時候他是想要吃了,什么時候他已經吃飽了,什么時候他只是要你抱他、給他撫慰。
一位經驗豐富的母親曾經告訴我們:“看著他靠在我胸前的各種舉動,我就可以知道他的情緒。”
寶寶發出的信號表達了他是想要吃還是要求撫慰,你要有針對性地作出回應,給他以照料。經過數百次這樣的表示——回應練習之后,你的回應就會變得十分自然。一開始你要費神來思考的問題(比如,他是餓了,是休息得不夠,還是不舒服?我不知道他到底要什么),最終都會變成直覺的反應。這樣,在有需求的小家伙和來滿足這些需求的大人之間形成了源源不斷的交流,你就達到了與寶寶的和諧一致。
簡是一個新手媽媽,我與她在一次養育孩子的訪談中做過交談,她一直以來都被許多情緒問題所困擾,這勢必會妨礙她享受做媽媽的快樂。在她自己的嬰兒期,她的作息都有嚴格的時間表,她童年時代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受到了嚴密的控制。
簡現在已經開始做媽媽了,她認為自己作為母親的主要任務就是確保她的寶寶不控制她、不牽著她的鼻子走。她擔心寶寶一哭就把他抱在懷里會寵壞了孩子。作為養育計劃的一部分,她開始通過任由寶寶去哭的方式來訓練寶寶自己安靜下來。她還打算給寶寶安排一個喂養時間表,這種做法被稱為“由父母控制的喂養”,她感到這會讓她很容易用奶瓶來給孩子喂奶。她認為這種做法會確保主導的一方是她,而不是寶寶。
我向她解釋說,為了“主導”她的寶寶,她首先必須學會了解寶寶,并且要能對寶寶作出直覺的反應。簡改變了主意,決定嘗試一下哺乳。結果,哺乳不僅對孩子有利,還給母親帶來了治療效果,我很高興能把這一點告訴大家。
應該按需哺乳,還是定點去喂?
一旦寶寶對食物和愛撫的要求得到了滿足,他就自然地學會了信賴你。由于他每天都要在你的懷里逗留幾個小時,因此他會感到被你所珍視。寶寶感到愉快,這種良好的內心感受于是就轉變成了讓你滿意的行為。
根據我40年來的兒科實踐,我觀察到母乳哺育的孩子都十分快樂,特別是那些在出生后的第二年還吃奶的蹣跚學步的寶寶。在學步期還吃奶的寶寶看起來更能善待自己,與照料他的人相處得也很好。
盡管19世紀的西方文化曾經告訴人們哺乳的時間不要超過幾個月甚至幾個星期,但是在歷史上的大多數文化中,寶寶都要哺乳2~3年。人們在幾千年前就已經知道哺乳具有促進寶寶良好行為的效果。
但是大家不禁要問:“延長哺乳期難道不會使已經學會走路的孩子被寵壞嗎?他應該變得不再具有依賴性。”事實卻正好相反——到了他們自己不再要吃奶的時候才斷奶的孩子獨立性更強。過早地斷奶會中斷孩子與母親之間的一種特殊聯系,而這時孩子還不具備建立其他聯系的能力。延長哺乳期并不是鼓勵孩子保持依賴性,而是創造條件鼓勵他獨立。在比較煩亂的蹣跚學步階段,給孩子哺乳為孩子帶來了一種熟悉的聯系,從而為孩子對不熟悉的聯系的探索提供了一個支點。
在孩子的第一個生日之后要繼續給孩子喂奶,這種觀點可能讓你感到奇怪,但是我們認為,在孩子沒有表現出可以斷奶的跡象之前不要給他們斷奶,這一點很重要。斷奶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必須逐步地進行。我們已經注意到被過早斷奶的孩子出現了我們稱之為“過早斷奶癥”的病癥:具有攻擊性,愛發脾氣,大吵大鬧,不安地緊緊纏著大人,缺乏建立深度、親密關系的能力。哺乳看起來能夠減輕學步期幼兒的攻擊性傾向,并且能夠使他們行為中的平衡得到恢復。1990年,美國國家公共衛生局前任局長安托尼亞·諾維羅博士在極力稱贊了哺乳的好處之后補充說:“我覺得被哺乳到2歲的寶寶是幸運的寶寶。”
本文由新華文軒北京出版中心·華夏盛軒圖書授權摘自《西爾斯親密育兒全書》
下一篇:你是他的初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父母讓寶寶了解自己性別的妙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