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過度保護的父親讓女兒窒息,無法形成獨立的自我;照顧不周的父親又會讓女兒失去與人建立親密關系的能力;均衡型的父親則會給女兒充分的安全感,讓她自信、自尊。
5 歲的帕米拉·霍林沃斯在家庭野餐時走失了,身上只穿著罩衫和運動鞋,沒穿外套,她很快會在新英格蘭的荒野病倒。為了找她,400 名搜救人員搜遍了白山國家公園,8 天里不眠不休。這段時間,帕米拉一個人在山里,靠喝溪水活了下來。當她最終被找到,被擁進父親懷里的時候,她的第一句話是:“爸爸,我一直在等你啊!”
你女兒也許從來沒在森林里走失,但她每天都在用各種方式等你把她找出來。一個小姑娘會通過語言或行動不停地問父親:“我到底對你有多重要呢?”
多年前的某天,我和克莉絲在亞利桑那圖克森的鄉村旅館吃早餐,一個男人走過來問我:“哇,你是萊曼博士嗎?”
“是的。”
他看起來很興奮,我有點擔心,我是欠了他錢,還是別的什么。
“太好了!”他說,“我要為我們5 月16 日的聚會找一個演講者。”
話音未落,我的小腿在桌子底下被狠狠地踢了一下,小心翼翼,但力道很猛,5 月16 日恰好是克莉絲的生日。
出于禮貌,我沒有打斷這個男人的話,他不停地說著他多么需要一個好的演講者,而他相信我就是最佳人選,他還提到他愿意為此支付一筆數目可觀的報酬。在他說完之前,我又被踢了一腳,我不知道克莉絲的腿原來這么有力。
“你能想到我真是太好了,”最終,我對男人說,“但我在5 月16日已經有一個重要的約會了,那天是我女兒的生日。”
我清楚地聽到桌子對面長舒了一口氣,克莉絲用她的飛踢告訴我:“爸爸,我一直在等你呢。”
不幸的是,在很多家庭里,父親從來不會出現。他可能沒有拋棄自己的女兒,但他也從來沒有在感情上親近過自己的女兒。
這是一種我稱之為“父愛失調癥”的癥狀,簡稱“DADD”。對你的小女孩來說,世界就是一個大荒野,她很容易迷路,她始終等著你出現帶她走出荒野。
關鍵在于:父親要學會引導女兒們走出荒野,而不是把她們拎出去。你可能會覺得漠不關心是一種很差勁的行為,于是走向另一個極端——什么都幫你的女兒做,過度保護。
不幸的是,我們很快會發現,過度保護也很危險。
太多還是太少?
父親的類型有很多,可能要列個表才能講清楚,簡單起見,我們不妨看兩個極端的類型:“過度保護”的父親和“照顧不周”的父親。
1.“過度保護”的父親
“爸爸!”克莉絲在電話那頭大聲說話,想蓋過嘈雜的背景音。她今年16 歲。“你想我幾點回來啊?比賽剛剛才結束,我們正準備出去吃披薩。”
“我相信你啦,寶貝,”我說,“該回來的時候回來就好。”
“那是幾點嘛?”
“你知道什么時候該回來的。”
不等她繼續糾纏,我就掛上了電話。
10 分鐘后,克莉絲又打回來了:“爸爸,我們到吃披薩的地方了,這里人多得要爆了,不過籃球隊的人還沒到呢。我要幾點回來啊?”
“難道我有兩個叫克莉絲的女兒嗎?”我問,“還是我們剛才忘了說這個事呢?”
“哎呀,爸爸!”
“我跟你說過了,克莉絲。該回來的時候就回來,你知道那是什么時候。”
“可是,爸——”
啪。
沒多久,電話又響了。
“爸爸,你先別掛——”
“喂,你是誰啊?”
“爸爸,是我啊,克莉絲。”
“哦,是我的乖女兒嗎?據說她已經16
歲了,我想她應該知道什么時候回家。”
電話那頭傳來一聲長嘆。一個小時后,克莉絲回家了。
有時候,孩子們不想長大。做女兒的會覺得自己拿主意是件痛苦的事,而一些父親也會想盡辦法把這個過程推后,恨不得女兒到了拿社會保障金的年齡才說:“瑪莎,你已經60 歲啦,是時候開始自己搞定自己的事情了。”
一個過度保護的父親會讓女兒覺得窒息,他會不容置疑地認為,只有他才知道自己的寶貝女兒該長成什么樣子,所以就讓她過著一種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這會讓女兒什么事都得請求爸爸的批準,但爸爸的心思不是那么容易猜透的,最后就會造成女兒對自己信心不足,甚至自信全無。
當一個父親對女兒過度保護時,他不會讓她自己想辦法解決任何問題,孩子也會什么事都依賴他,永遠不能真正獨立。即使已經結婚嫁人,組建了全新的家庭,她也會讓丈夫覺得不是娶了一個妻子,而是多養了一個孩子。
過度保護的表現有哪些呢?過度保護的父親不會想辦法幫女兒形成自己的觀點,而是痛斥任何與他想法不一樣的主張;過度保護的父親不會鼓勵女兒勇于承擔責任,而是任由她始終依賴著他;過度保護的父親不會教女兒怎么發展自己的長處與能力,而是不斷地批評否定和嬌慣,讓女兒覺得自己沒有任何長處和能力。
過度保護的父親不會讓女兒試著對家庭有所付出,他寧愿讓女兒覺得自己像吸血水蛭一樣依賴父母過活。這很容易釀成悲劇,當一個孩子找不到機會回報家庭,她就沒辦法產生歸屬感,而這是一種很重要的感情。如果你的女兒覺得自己真的屬于這個家庭,你就不用擔心她會沾染毒品、飲食紊亂、未婚先孕,或者被關進監獄。如果她沒有歸屬感,內心缺乏穩定,她就很難控制自己不跟那些亂七八糟的人混在一起。
過度保護的長遠影響是很可怕的。有研究指出,如果父親控制欲強,經常拒絕孩子的要求,可能會讓女兒在成年后變得歇斯底里,喜怒無常,過于依賴他人或感覺無助,并且有利用各種自殺手段來進行威脅的傾向。據研究者稱,有這些特征的女人小時候“在家里經常處于特殊地位”,“會通過各種手段要挾父母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她們成年后,會繼續“像小女孩一樣焦急憂慮,因為她們總想找一個強壯的、像她爸爸一樣理想的男人來照顧自己”。
父女關系就像一出舞臺劇,當女兒們結婚的時候,父親的角色就要來一個大大的轉變。實際上,父親的角色和其與女兒的關系,從女兒出生的那天起就在慢慢變化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一點點地培養她們的獨立意識和責任感,當我覺得女兒過于依賴我時,我就和她們多保持一點距離。
有件事我記得很清楚,霍莉跟一個男生約會,一見到他,我的雷達就開始報警了。在我看來,這家伙有點過于圓滑和包裝過頭,我覺得他是那種生活中麻煩事很多的人。
我告訴霍莉我對她男友的第一印象,但還是很歡迎她的新朋友進入我們的家庭。幾個月后,霍莉也意識到這個我一開始就猜到的問題,她想重新評估這段關系,但他們倆畢竟已經在一起一段時間了,她不是很肯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想結束這段關系。
后來,我和霍莉開車走了好長一段路,她在車上哭著對我說:“爸爸,如果你跟我說不要跟這個人結婚,我就不結,我現在拿不定主意,但是我相信你。”
我感覺自己身上的每一塊肌肉都在顫抖,但我必須非常小心地處理這件事,于是我說:“霍莉,我得對你說實話。你們倆都很好,憑著你們的努力,也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兩個人的麻煩越少,你們的婚姻生活就會越容易,但這個人的麻煩可真不少啊!”
我沒有直接告訴她該怎么做,但我想我已經把自己的想法說得很清楚了。
最后的決定是霍莉自己做的,她理智地終止了這段關系。這是她自己的決定,無論怎樣,她往后都能坦然面對,這會讓她變得更加堅強,而不是越來越依賴別人。
很多父親都想更多地介入孩子的生活,最終他們會發現過度保護是行不通的,孩子們會自己長大,父親們如果希望自己的女兒在生活中取得成功,最好的辦法就是教她們學會獨立。
2.照顧不周的父親
如果家里的孩子發生了沖突,你會放下報紙介入家庭爭端嗎?還是簡單地吼道:“瑪莎,孩子們打架了,你管一管行嗎?”你知道女兒最好的朋友是誰嗎?你有沒有抽出時間和女兒單獨相處?你的女兒會不會認為她不得不做一些很極端的事情,例如違法或者惹上大麻煩,以引起你對她的注意呢?你可能會覺得女兒除了給你添麻煩,其他什么都不會,但她其實由始至終都在向你哭喊:“爸爸,請關心一下我吧!”
如果你有上面的表現,或者全部都被我說中了,那你可能是一個“照顧不周”的父親。繁忙的世界,生活的壓力,人們活得心力交瘁,再加上其他客觀條件的限制,常常會造成父親疏于照顧孩子的情況。這就讓女兒們不得不面對“父愛缺失癥”的問題。
父親們,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你從沒見過的人在晚上走到你門口說:“嗨,我的孩子很喜歡你停在車道上的福特野馬,你可以借給我出去兜一圈嗎?明天早上我一定完好無損地開回來給你。”
你們有誰會說“等一下,我找找看鑰匙在哪里”嗎?當然不會!但我遇到過一些極品父親,他們會把自己的孩子“外借”給他從沒見過的家庭,讓他們一起出去過夜。
你不會把自己的車子借給陌生人,但是你會把自己的孩子借出去——嘿,怎么回事呢?
這就是所謂“照顧不周”——愛你的車勝過愛你的孩子。我們“開明的”的文化造就了一個產業,來為以這種方法帶孩子的家庭服務。例如,那個不會把車子借給別人過夜的父親,卻不介意把自己的孩子每天放在“幼兒狗窩”里8 到10 個小時,即使他對那個照顧自己孩子的人的了解,跟他對郵差的熟悉程度差不多。
人們很反感我把日托中心稱作“狗窩”,但它們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你花很多心思來挑選孩子的媽媽——也就是你妻子,你也希望自己信任的人懂得關心別人,聰明又講理,能力突出又值得信賴。但是,告訴我——在你孩子日托中心里工作的人叫什么名字?你跟他們相處過多長時間?他們給你的孩子示范或傳授過什么知識?他們對衛生情況有多在乎?如果你不能馬上回答這些問題,你很可能是一個照顧不周的父親。事實上,日托中心的員工流動率高得離譜,能在這一行長期工作的人幾乎沒有。
照顧不周的父親不大重視自己的孩子,即使他們回到家里,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甚至回家這一點對他們來說也不是很重要。他們可以讓孩子跟在自己身邊,但很少甚至完全不會投入地跟孩子一起玩,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聽什么歌,看什么電視節目,不知道孩子們下午一般干些什么。他們只是要求孩子們要“聽話”,這樣孩子們就不會制造什么麻煩,不會浪費爸爸寶貴的精力了。
缺少父愛的孩子(“父愛缺失癥”的受害者)長大后會希望通過在工作上的出類拔萃來回應父親的冷漠,但另一方面,他們的人際關系卻會一團糟。他們懂得如何取得成功,但不懂得如何與人溝通。因此,盡管他們在商業上或藝術上的能力都很強,能取得良好的聲譽,但推動他們往前的動力卻是恐懼,他們害怕自己一旦不能取得成功,就會一文不值。
換言之,這種人的自尊心很脆弱。自尊心與父愛之間有著很強的聯系。有研究指出,父親的無條件關愛和女兒的自尊心有密切的關系,但女兒的自尊心和母親的關愛之間聯系則很弱。一項加拿大的研究指出,父親對女兒性格中的自我肯定、自尊心、人生目標,甚至女性身份的認同等都至關重要。
照顧不周的父親應該意識到,他們在感情和父女關系上摧殘了自己的孩子。一心追求成功的女性為了讓自己感覺好受一點,可能會去買一所大房子,但卻很難得到她們想要的幸福。她們會發現自己沒辦法和別人親密相處,因為人和人的關系是基于相互接納、忠誠和親密的程度,而不是基于成就。不幸的是,出類拔萃的人往往很難放慢向更高成就奮斗的腳步。一個整天在辦公室忙得不可開交的女性,每時每刻都在想著證明自己,即使回到了家,也很難突然停止工作。
3.均衡型父親
1976 年, 芬蘭人拉塞· 弗倫成為第一個連續兩屆奧運會贏得5000 米和10000 米冠軍的人,這在奧林匹克歷史上是一個史無前例的紀錄。在取得這個令人震撼的成績后,他的教練決定讓他沖擊埃米爾·扎托佩克的紀錄。在上世紀初的赫爾辛基奧運會上,扎托佩克贏得了3 項最長距離的田徑金牌,5000 米、10000 米和馬拉松。
惟一的問題是,弗倫之前從沒跑過馬拉松,但奧運會可不是給人用來練習的賽事。還有一個難處是弗倫的疲倦,這家伙剛剛在兩項長距離賽事中超過了地球上跑得最快的一幫人,馬上又要他跑馬拉松?
即便如此,在蒙特利爾奧運會的最后一天,弗倫仍然站在了馬拉松的起跑線上,緊跟在美國選手法蘭克·索特后面,后者在4 年前的慕尼黑奧運會上曾拿過這個項目的金牌。
比賽開始后,瘦削的索特發現有個人如影隨形地跟著他。弗倫的教練知道他的國家英雄從沒跑過馬拉松,為了贏得比賽,他想出了一個聰明的策略。
“緊跟著索特的屁股跑,”他指導弗倫說,“他沖刺,你就沖刺;他放慢速度,你就放慢速度。”弗倫沒能全程跟住索特,但這個策略效果驚人,他第一次參加馬拉松比賽就取得了第五名的成績。
在家庭關系中,我們就是孩子們的法蘭克·索特。我們試過沖線,我們經歷過成長,我們知道該期待些什么。我們的孩子就是拉塞·弗倫,他才華橫溢,躍躍欲試,但從未試過這么遠距離的比賽,他們惟一懂得的比賽方式就是跟在我們屁股后面跑。
可見,在家庭教育中,父親的全盤考慮是多么的重要。孩子們以我們為向導,我們為他們設計好前進的步調,如果我們走得太快,他們就會掉隊,如果我們走得太慢,他們就很難校準自己的步伐。
試想,一個跟在過度保護的父親后面跑的孩子會發生什么事?孩子總想著反抗。再想想,如果跟著一個照顧不周的父親呢?孩子也會反抗。在這兩種情況下跑馬拉松,不管一開始是太慢還是太快,如果我們為他們設計的步調不對,他們都很難取得勝利。
那么那個來自圖克森的聰明的家伙a 是怎么做到的呢?
聰明的父親知道在這兩種極端之間找到平衡——在適當的時候積極參與,但在過程中要懂得培養女兒的自信和自尊。他要做一個適度介入但又尊重孩子的家長,讓女兒有機會回報父母,為家庭的運作作出貢獻。
讓我們回到做蛋糕的那個場景。過于寬容的父親可能一點面粉都不放,權威至上的父親可能放了太多面粉,無論哪種方法,蛋糕最后都會一團糟。
我母親以前很喜歡做燉羊肉,這道菜可能是用世界上最恐怖的方法烹調成的,她會強迫家里人吃。當她烹制這道菜的時候,連蒼蠅都恨不得湊錢把紗門上的破洞堵上,以防它們哪只倒霉的同類一頭撞死在這盤恐怖的大菜上。
有些父親“料理”女兒的方法聞起來恰恰就是這種味道。但幸運的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女兒反而有可能成為美食專家,如果她愿意往這發展的話。和烹飪的道理一樣,在她懂得怎么把事情做好之前,她得知道怎么做是錯的,否則,父親的印記就會一直被她帶進她和她丈夫的生活中,產生深遠的影響。在問題暴露之前,這種影響很難被發現。
作為一個父親,你最好在女兒步入婚姻殿堂之前,鼓勵她去做一個詳細的生活方式分析,同時還要評估你的教育方式(天哪,好煩),否則,她就有可能嫁錯郎君。
下一篇:女兒嫁錯了人,可能因為爸爸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教會他社交禮儀及怎樣和女孩互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