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匡衡家窮沒有燈,為了不浪費晚上的時間,他把墻壁鑿個洞,從鄰居家里借點光來讀書。現在我們的條件好了,家里的燈不僅明亮,也都非常考究,為什么不能拿出匡衡讀書的精神呢?
三春孕育結秀籽,十年樹木成棟梁。
自古貴賤天難定,世上幾人學偷光。
這是一位無名詩人路過匡王村時所寫的一首詩。匡王村位于蒼山縣西部的匡山腳下。據《臨沂縣志》記載,匡王村是西漢大臣、著名經學家匡衡的故鄉。詩的內容就是在贊嘆匡衡鑿壁偷光,刻苦讀書的精神。
匡衡很小的時候就喜歡讀書。可是他家里很窮,沒有錢上學。后來,他求一個親戚教他認字,這才能夠自己看書。可是光認字,家里也沒有錢買書,怎么辦呢?
匡衡聽說附近有一個有錢的人家,藏了很多書。他就主動到那家去,請求幫助人家干活。那家的主人知道匡衡是個好孩子,又老實、又勤快,就同意了。那家主人問匡衡:“你一年要多少工錢呀?”
匡衡說:“我一個錢也不要。”
那家主人感到非常奇怪,又問:“你來幫工,總是想掙幾個錢吧?為什么又不要工錢?”
匡衡說:“我幫工是為了讀書。我聽說您家書很多,所以才來求您,把您的書都借給我讀一讀,就權當我的工錢了。”
那家主人聽后,答應了他的要求。
有了書,匡衡就像得到了寶貝一樣的高興。他白天給主人放牛、喂豬、種田、做家務活,晚上就抓緊一切時間讀書。可是,晚上的時間很短,不一會天就黑了,屋里黑洞洞的,什么字也看不清。怎么辦呢?安一盞燈吧,又沒有錢買燈油。匡衡想來想去,也想不出一個好辦法。有一天晚上,匡衡發現隔壁人家睡得晚,睡前總是亮著燈。他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辦法:把墻壁鑿個洞,燈光就從洞口里透過來了。打那以后,匡衡就蹲在這個小小的洞口,借著鄰居的燈光讀書。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匡衡就這樣白天給人家干活,晚上借著鄰居的燈光讀書。他讀書的時候專心致志,總是細心地體會書的思想內容,研究它的寫作方法,直到徹底明白,能講會背為止。幾年之間,他把主人家藏的書全都讀完了,懂得了很多道理,學了很多知識。他就到外地去向很多有學問的人學習,請人家指教,解決了很多自己沒有弄通的疑難問題。
后來,匡衡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名聲很大,做了漢元帝和漢成帝兩朝的丞相。
下一篇:半途而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善待自身的痛楚?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