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覺醒的教養方法能夠使我們渴望“一體”的愿望自然而然地得到實現, 這樣的長幼關系使家長和孩子形同伙伴。相比之下,在舊式的長幼關系中,父母往往處于一種居高臨下的壓倒性地位。
要想追求這種長幼之間合為一體的效果,我們就需要發掘一種自我溝通的途徑,以便找回遺忘的自己。這是因為要想與孩子建立有意義的伙伴關系,我們就需要開發自我,彰顯最本質的自己。當我們的覺悟提高了,我們與孩子之間的等級關系也就隨之解體,也就與孩子自然地實現了平等。遠離自負的行為——忘掉所謂正確的行為應是怎樣,理想的狀態又該是怎樣——只有如此我們才能擺脫居高臨下的姿態。
孩子的可塑性太強了。相形之下,父母常常忽略來自孩子的邀請,錯失塑造自己的機會,也失去了成為孩子精神伙伴的機會。但是,仔細關注一下我們掌控下的對象就會發現,如果我們將自己從種種掌控中解脫出來,將會獲得一個新的機會。我們的自負感就像蛋殼一樣脆弱,而孩子為我們提供了一條道路,使我們得以在更真實的自我中生活,從而進入一個更自由的空間。如此一來,孩子就為我們的不斷進步提供了便利條件。憑借這樣的便利,在教養兒女的道路上,我們獲得了更大的潛能,從而實現轉化,享有更真實的自我。
父母同兒女的關系中存在一個誤區:應由父母單方面對兒女施加影響。這個誤區如今已經被打破,回環式的互動關系進入了我們的視野。由此我們發現,孩子對我們這些成年人的繼續成長也有貢獻,而且相比于我們對他們的成長貢獻來說還要大些。兒童往往以“從屬”的面目示人,很容易受一時沖動的影響,而且往往要聽憑父母左右自己的言行。如此看來,孩子似乎處于弱勢地位。然而這種弱勢中恰恰蘊含著一種潛能,它呼喚著父母,要求他們作出最大限度的角色轉換。
如果我們將教養孩子的過程看作是一個精神轉型的成長過程,就有可能創造出一個心靈的空間,這個空間可以承載轉型過程中學到的種種經驗與教訓。孩子可以促使我們提升,讓我們獲得更深刻的感受;理解了這一層,我們將會發現一個嶄新的自己。
換言之,一方面我們要相信,好好把孩子撫養長大是至關重要的;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我們還要承擔一項更為基礎的任務,它是做一個有效率的家長的基礎。這項任務就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最清醒的活在當下的個體。它之所以是為人父母的核心,是因為孩子不需要我們的主張和期望,也不需要我們的權威和控制;我們需要做的僅僅是調整身心,在每一個當下與孩子和諧相伴。
下一篇:家教:別看拳腳,看“聊”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豪華的大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