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好孩子,聽話!”“看人家孩子多聽話!”……現實生活中,諸如此類的話成了一些父母的口頭禪,“聽話”成了“好孩子”的標準。教育專家對此表示,一味聽父母話的孩子未必是“好孩子”,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評價應少些成年人的自我意志,應更多地著眼于孩子的發展和社會需求。
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理事、天津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關穎指出,在傳統觀念中,“好孩子”就是老老實實、規規矩矩、穩穩當當,大人說什么聽什么,大人讓干什么干什么。許多人認為孩子聽大人的話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正因為如此,現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被成年人“操縱”的、缺少童真的、“成人化”了的所謂“好孩子”,但這不是現代社會需要的“好孩子”。
關穎表示,現代社會對“好孩子”的認識應當改變,那些大人說一不二、唯唯諾諾、善于“照葫蘆畫瓢”的孩子,在過去封閉的社會也許是“好孩子”,他們因循長輩鋪好的道路、借鑒長輩的生活經驗、依照長輩的要求在社會上生存。但是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這樣的孩子不會有出息。
關穎認為,除了要有良好的品德、發達的智力、健康的心理等基本方面之外,在現代社會,“好孩子”的標準應該被賦予時代特征。
“要具有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要具有較強的交往能力,要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長,要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關穎強調說,“人不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無法找到兩個完全相同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稀世珍品’,無需按照‘人家的孩子’去塑造。”個性特長的充分發揮能造就多彩的人生,適應不同的社會需要,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和獨立應變能力的孩子更容易在社會上立足,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
下一篇:如何做好孩子第一任老師?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隔代不應成為家庭主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