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專家提醒,及早發現個矮癥結,身高有望迎頭趕上。
時下,網上掛著一串串“我為什么長不高”的“?”,因此,《按摩穴位可以長個子》的文章一貼上網,就立刻被瘋傳。
殊不知,要走出“長不高”的煩惱,首先要走出遺傳、營養、激素等諸多方面的誤區,及早發現和去除長不高的癥結,尚能在基因的調控下,“趕上生長”!
1 父母給的基因有“高”有“矮”
個案1:我爹媽個子都不矮,我親哥比我爸還高,有1.76米,我也愛打籃球,營養也不比他差,為什么我才長到1.71米?我還能長高嗎?
科學家早就發現,決定身高的最主要因素是基因,父母個子高,子女的個子一般不會矮。但為何一家幾兄弟,個子會高矮不一呢?
原因是“身高基因”,有“高”、“矮”之分。
科學家現已發現了首個“身高基因”——HMGA2。這個基因的DNA編碼,僅僅一個“字母”的變化,就會改變人的身高。T被稱作“矮”基因;C被稱作“高”基因。
每個人都從父母那里遺傳得到雙份的“身高基因”。 若僅從父母一方遺傳到“高”基因,則比獲得兩個“矮”基因的人高出約半厘米;若同時從父母那里得到“高”基因,則比同時得到“矮”基因的人高出1厘米。
因此說,父母對孩子身高的影響,要看他們形成的性細胞(精子和卵子)中貢獻出來的有效身高基因的多少,而不是簡單地看他們的身高。
個案很可能“不幸”地從父母那里遺傳獲得了雙T(矮)基因。
人類身高差異中僅有0.3%,歸因于HMGA2基因,可為什么個案比親哥要差好幾厘米呢?
原因是,身高是典型的“多基因遺傳”,其他的能控制身高的很多基因,還有待繼續發現!
2 長個關鍵期不能營養失衡
一個人的最終身高,還取決于營養。
個案2:一位初二男生大病一場再上學后,發現同學們都長高不少,惟獨他個子沒變,座位只好從原來的第五排,調到第三排。他的父母很奇怪,孩子都十三四歲了,怎么沒和同學們一樣躥個呢?
個案3:一位女生13歲時,身高已1.50米,想當影星,怕胖,節食,患上厭食癥,一直持續了4個多月,體重很輕,體質很差。后來在媽媽的調理下,飲食正常了,體重也增加了些,但到15歲,兩年里身高僅增長了2厘米。
個案4:一位母親說:孩他爸1.74米,我1.65米,我兒子今年21歲了,才1.70米!這孩子從小就特別挑食,不愛吃葷菜,素菜也挑,他上幼兒園時個子就偏矮。他上學后,怕他放學回來餓,就給他買了很多點心和快餐面,沒想到他竟主食不吃,就愛吃快餐面了。
個案5:有位母親怕孩子營養不良,天天魚、蝦、鱔、鱉等高蛋白的食物,變著花樣地做給他吃。但是孩子的食欲一直不好,還經常腹脹、噯氣、面黃肌瘦,個子長得緩慢,就診,醫生診斷為“蛋白質攝入過剩導致的營養障礙”。
個案中的孩子,父母個子都不矮,為何他們卻較同齡人要矮?
原因是,他們因營養問題,錯過了長個的黃金期。
正常情況下,身高增長有兩個高峰期。
第一個高峰期,嬰幼兒期:特別是嬰兒期,即出生到1周歲,這一年內身高會增長25厘米。
第二個高峰期,青春期:青春期身高年增值一般為5~7厘米,個別可達到10~12厘米。
個子長高,是下肢骨和脊椎骨生長了,在高峰期,一下子生長了這么多,需要多少“磚頭”(營養素)把它們“砌起來”呢?
長骨骼,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包括蛋白質、鈣質、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礦物質鎂及鋅等。 蛋白質是構成骨骼的基本物質;骨的形成還需要足夠量的鈣、磷及微量的錳和鐵。鈣的攝入不足及維生素D缺乏時,會造成骨礦化不足;維生素A、B、C等,給骨骼發育起著加速的作用。維生素A缺乏會使骨變短變厚,維生素C缺乏會使骨細胞間質形成缺陷而變脆等。
如果長期營養不良,會影響骨骼的成熟程度及長度,使骨骼在愈合時達不到應有的長度,而形成體格矮小。
個案2的大病,個案3的節食,個案4的挑食,均讓他們營養不良。
個案5吃得很好,為何個頭也長得慢呢?
原因是,人體內的營養物質是以“動態平衡”的方式存在的,即蛋白質等七大營養素的攝入量和消耗量成對應關系。某樣多,某樣少,不平衡,便會導致營養障礙,從而影響生長發育,影響身高。因此說,唯有充足且均衡的營養,才是讓孩子長高的制勝關鍵!
3 父母吵架會導致孩子矮小
一個人的最終身高,還取決于內分泌激素對生長速度的調節。
個案6:某校初二年級有位個子很矮的男同學,父母離異, 5歲開始跟母親過,現在心理總是很消極,不好好讀書,跟老師反抗,還特別揮霍無度,嫉妒別人他所擁有不了的一切。
個案7:有個12歲的小女孩,天天心事重重的,不愛說話,情緒一直很低落。女孩這個年齡是生長的高峰期,可是她在半年的時間內,身高幾乎沒有變化。就診時,她說,她的父母一直在鬧離婚,自己晚上睡不好,閉上眼睛都是父母吵架的情景,平常更沒有胃口吃飯。
臨床發現,兒童在父母離異,與監護人之間關系不正常,常受虐待,或受到其他的嚴重刺激,其生長速度會逐漸減慢,其身高,在同齡同性別兒童身高的低限以下,這是為什么?
原因是,患兒所受的心理性刺激,影響了大腦皮質向下丘腦傳播神經沖動,抑制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生長因此受到限制。
另外,壓力太大,也會讓腸胃功能失常,進而導致營養不良。
再則,個案7說她睡覺不好。
睡眠不好,也影響身高。因為,大腦垂體23時到凌晨1時分泌生長激素,如果此時人仍處于清醒狀態,生長激素會停止分泌。而生長激素,是促使骨骺軟骨細胞分裂增殖的主要動力源。
個案8:有位女生,上高三了,身高才1.48米。她的父母是餐店老板,父母不胖,但她卻從小就胖,且發育得早,10歲前就來月經了,當時與同學比,個子也高。很奇怪的是,青春期后,她就不太長個了。
她為何青春期后不長個了?原因是肥胖,導致性激素分泌增多,促進骨骼的突進驟長,所以性早熟的孩子一開始身高比同齡小朋友突出;但是性激素又會促使骨骺逐漸閉合。骨骺閉合后,就不會再增生新的軟骨了。也就是說,她的年齡到青春期時,其骨齡已到盡頭了,人就不再長個了!
4 病因去除 還能“趕上生長”
上述個案,還有沒有長高的希望了?
如果骨骺沒有閉合,就有希望,而且依照“趕上生長”的規律,還可能趕上遺傳規劃的高度!
何為“趕上生長”?
兒童的生長有個軌跡,此軌跡有個動態的、復雜的控制系統,其中遺傳起著關鍵的作用。如果正在生長的機體因疾病、內分泌障礙、營養不良等阻礙因素,而出現明顯的生長發育遲緩,一旦阻礙因素得到克服,“遺傳”立即會表現出向原有正常軌跡靠近的強烈傾向,機體加速生長,并恢復到正常軌跡。這現象,就叫“趕上生長”。
比利時學者曾調查發現,哮喘兒身高、體重均增長不良,但以后及時給予充足的營養等補救措施,發育上可出現追趕生長,重新達到正常水平。
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
在孩子第二性征發育開始的時候(10歲左右),要特別注意孩子的生長速度,如果每年的生長凈高小于4厘米,就要引起重視了。
首先要排除上述的各種干擾因素,必要時到正規醫院的內分泌科就診。千萬不要迷信所謂的“偏方”、“靈藥”和所謂的“萬能器械”。
個案9:有位男孩已經15歲了,身高卻只有1.6米,他老爸一開始并不擔心,說“我們夫妻都很高(一米七六、一米六一),而且我是上了高中才飆高的,怕什么?”但媽媽卻堅持帶孩子去就醫。一拍骨片,發現孩子的骨骺已經閉合,大約只能再長1厘米了。爸爸懊悔極了:“要早查骨齡就好了!”
朋友,若要“趕上生長”,發現問題要及早,及時呵!
下一篇:好父母一定要陪孩子做20件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長應盡量避免這些方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