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懲罰和賄賂不管用
在行為下尋找情感需要(NOF)
看似獎勵,實為懲罰。如果你不夠格得到一直教導你要珍惜的獎勵,那么什么才能夠給你生活的意義呢?
—阿爾費·科恩,作家
不久前,有一個名叫約翰的學齡男孩把他的貓帶到了操場上。為了不讓貓逃跑,他用皮帶圈系住了它。當約翰玩耍的時候,把貓的皮帶弄到滑梯上,結果貓被吊了起來,受傷了,小男孩很害怕將此事告訴父母,后來父母還是發現了,他們覺得應該教訓他一下,于是一個星期不讓他看電視。約翰感覺糟糕透了,他也確實得到了教訓,那就是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他應該撒謊,如果他僥幸成功了,就不會被懲罰。他學會了不應該把貓用皮帶吊起來,卻沒有學到為什么。
為何父母想懲罰孩子
施行懲罰的人比受懲罰的人更喜歡使用懲罰,懲罰通常是為了滿足被害者的情感需要,對于父母來說,他們覺察到孩子做錯了,覺得自己有義務教育他們。
懲罰通常是關于報復和緩和父母的憤怒、失望和沮喪。懲罰也是回擊,如果你感覺糟糕,我會感覺好一點。懲罰更多的是關于我們的感受而非孩子的感受。
懲罰會讓關系變得尖酸刻薄。比如你的伴侶把毛巾留在了床上,比較合適的懲罰就是把屋子里的所有毛巾都丟到濕浴缸里,讓屋子里沒有干毛巾可用,這肯定會教你的伴侶不再把毛巾丟在床上,這樣做會帶來有效的結果,但是會對你們的關系有什么影響呢?這樣做不會加強你們的關系,相反,即使不離婚的話,也會讓你們的關系疏遠,甚至會導致憤恨、心懷不滿。
懲罰通常會阻礙學習進程,孩子通常會沉浸在他們的憤怒、恐懼和傷害中,而且不會學到什么;或者他們學到的就是不能和父母交流。
沒有必要通過傷害孩子去教育他們。
我喜歡瑪麗· 西迪· 柯爾辛卡的書《當你跟孩子起沖突時,怎么辦》(Ks, Parents, and Power Struggles)里的比喻:把你的孩子想象成煤氣灶上的一鍋開水,他的情緒就像是讓水沸騰的火苗,開水漫出鍋外就是行為結果,現在,假想懲罰就是鍋蓋。開始加熱(讓壞情緒增長),然后行為的結果(開水漫出鍋外)會增多,蓋上鍋蓋(施加懲罰),水會暫時停止漫出鍋外—一會兒,即使不再提高熱度(壞情緒),開水(行為增加)還是會把蓋子頂翻,然后漫出去。用蓋子只是治標的辦法,關掉煤氣并關注情感/需要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加蓋子是一個懲罰的解決辦法,關掉煤氣才是管教的解決辦法。好的管教允許父母測定未得滿足或未被認可的情感,而后用孩子接受的辦法幫助他們滿足自己的需要。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會學會怎樣分辨和表達他們自己的情感需要。
父母會問:“如果我不懲罰我的孩子,等他長大了會不會無法適應這個充滿懲罰的社會?”我們確實生活在一個充滿懲罰的社會里,你的孩子將會從學校、補習班和朋友的父母這些社會層面的關系中學習懲罰。可是,親子關系是一個愛的關系,就像是情人間的愛的關系一樣,在這個成長、影響和教導的關系中是不希望有懲罰的。孩子和父母的關系不應該被恐懼、害怕和憤怒填滿,這是孩子人生中一個免于懲罰的教導愛的關系。
我認識到絕大多數父母感覺當孩子行為舉止不端的時候他們需要做些什么。本書的135個工具就是為了告訴父母“該做些什么”。父母感覺他們在做一些事情,即使給行為不端的孩子一個擁抱也會讓事情好轉。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普通的行為不端和由強烈嫉妒和憤怒導致的行為不端是有區別的。沒有所謂的“普通的行為不端”,孩子不會沒由來地表現出行為不端,他們有很好的理由:他們的情緒、他們的需要、他們的動機。作為父母,我們需要看到原因,然后幫助他們進行處理。
懲罰和賄賂的問題
反對懲罰的案例
研究表明,從長遠來看,用懲罰教育孩子合宜的行為是沒有效果的:
懲罰無法堅持、會延時或者太溫和。懲罰不是制約,倘若父母沒有堅持,懲罰就不會達到要求的效果。
過多的懲罰就是虐待。如果孩子適應了原有的懲罰,父母就不得不將懲罰升級,其很可能會變成虐待。
懲罰是沒有根據的。沒有研究顯示懲罰會幫助連接、維護、加強和培養愛的關系。
懲罰會造成親子之間的權力爭戰,有時候孩子對懲罰非常憤怒,他們會故意反復地表現出行為不端,作為一個發揮他們自己的能力或者向父母報復的方式(將權力爭戰升級)。
父母實施起來精疲力竭,父母必須一直親自實施懲罰。
孩子最開始因為恐懼而順服,以后只會在其感到害怕時才會順服,懲罰會逐漸失效。
懲罰孩子時父母必須保持冷靜,或者孩子把懲罰當成是解決憤怒的辦法,但是這樣很難保持冷靜。
懲罰能培育孩子的侵略性、憤怒、恐懼、羞恥和報復,這些會干預孩子的學習過程。
孩子會感到很氣餒,然后就放棄。
當孩子意識到父母的武力威脅被解除了,尤其是孩子進入青少年時期,成年人對孩子的懲罰就完全失效了。
恐懼和憤怒會阻礙親子關系中的信任進程,孩子想在身體和情感上都逃離父母。
孩子受到懲罰者的負面關注或者旁觀者的同情關注,會讓孩子的不良行為變本加厲。
懲罰會教會孩子那些有力量和權力的人可以控制那些沒有力量和權力的人。
不是所有的孩子對懲罰都有反應,尤其是那些有強烈意志的孩子。通常,對懲罰最快做出反應的孩子是那些最不“需要”懲罰的孩子。
懲罰關注的是什么會發生在孩子的身上,而不是他們的行為對別人的影響。
重復地讓孩子暴露在懲罰中會降低懲罰的影響。
在特定情況下受到的懲罰,孩子會以為在其他情況下也是一樣。我們總是希望孩子在別人面前自信,但是在我們面前卻不是。
有一種錯誤的理論認為,當孩子行為不端的時候,只有讓他受到傷害才能夠使他成長為一個負責任的人。
懲罰是短暫且不持續的,一旦懲罰結束,就沒有再去教他或讓他負責任的需要,因為孩子已經為自己的不端行為付出了代價。
懲罰會抹殺我們最需要去教導的東西—用積極正面的方法去鼓勵孩子。
懲罰讓實施懲罰者更受益,因為這給實施懲罰者釋放憤怒和失望的機會。
如果我們鼓勵孩子自我懲罰,其實是最殘酷的。
懲罰讓孩子自我感覺很糟糕,這樣對他們非常不好。
懲罰必須要堅持才管用,人類在堅持方面做得不好。
讓懲罰管用的兩個必要條件
讓懲罰管用有兩個必要條件,并且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慢慢失去它的效果:
懲罰要足夠強,讓孩子感到疼痛。
孩子不能輕易地逃跑。
我們養育了一代不會在孩子犯錯時自我反省的成年人,他們只會讓孩子閉門思過,因為他們的童年時代經歷了同樣的懲罰。
懲罰的類型
閉門思過
如果你僅有的工具是錘子,那么你看所有的問題都像是釘子。
—海·吉諾特,作家
閉門思過是近20年里被濫用和迷惑人的管教辦法。父母不愿意打孩子屁股有以下的一些原因:輿論對家庭暴力的關注,而且在公共場合打孩子被公眾認為是有傷風化的。然而,當孩子行為不端時,父母仍然感覺“不管是什么問題,他們都需要做一些事情”。和打孩子相比,閉門思過表面上看起來對孩子是相當客氣的,其實是孩子對父母權威順從模式的反射和復制。令人擔憂的是,閉門思過會對孩子的道德、情商和身體健康等方面造成影響。
20世紀90年代,有一本關于閉門思過的書風靡一時,特別是對于那些有多動癥孩子的父母。這本書將行為矯正方法帶到教育孩子的主流領域里,廣告宣稱這種方法無論何時何地都有用—不管孩子有著怎樣的天生氣質和性格。父母們都超級喜愛這種方法,因為這看起來對孩子很客氣,而且容易做到,也是對打孩子屁股的很好的替代方法。
它對修正孩子的某些行為確實是有作用的,尤其是對那些行為容易被改造的孩子。對那些需要孩子閉門思過來讓自己怒氣平息的父母也是有用的。但是,它對許多其他類型的孩子不管用,比如精力充沛的孩子,大一些的孩子和某些性格的孩子。它給孩子的訊息是,當有人煩你的時候,你就要把他們趕到其他地方去,而不是讓自己走開。它的前提是孩子打擾了父母,事實上,絕大多數孩子是想讓父母高興,只是現在他們的情緒不好而已。
在孩子處理強烈的情感時,其實是孩子最需要我們的時候,但是這也是我們最不想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
—奧托,作家
許多父母堅持認為閉門思過是讓孩子冷靜下來的唯一方法,我們看下一章的時候就知道其實有許多方法可以讓孩子冷靜下來。
下一篇:賄賂與正強化的區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親子:你是“馴獸師”?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