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父母是孩子的保育員
孩子需要溫柔的,關注他們的,有同情心、有愛心的父母。當孩子切到手時,只幫他們貼上創可貼,和另外給他們一個吻是不一樣的。當孩子們傷心的時候,他們希望從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和陪伴。
孩子們經常會覺得害怕、孤單、憤怒、不安、受傷害、嫉妒。一個好的保育員會告訴孩子他們的感受,用溫柔的話語和擁抱來安慰孩子,并且花時間幫助孩子去安撫他們緊張的情緒。而這種情況是沒有時間限制的,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相互尊重
尊重(維基詞典的定義)
(1) 對人尊敬。
(2) 關心他人的權益。
(3) 認同并服從。
尊重(牛津詞典的定義)
(1) 考慮他人的不同、尊嚴或榮譽。
(2) 避免貶低、侮辱或傷害。
(3) 體貼地對待。
在育兒的過程中,互相尊重是育兒理論和哲學的奠基石。然而,大多數家長不明白這是什么意思。父母與子女之間互相尊重其實就是那條黃金定律:你想別人怎樣對你,你就先怎樣對別人,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很多家長反對:我們為什么對待孩子要像對待成人一樣?難道我們知道的不比他們多嗎?他們是孩子,我們是家長,我們應該用不同的方法對待他們。真是這樣嗎?是又不完全是。
孩子在某些方面和父母是平等的。他們的感受、尊嚴、自我價值和成人的同等重要。就好像在工作中,你的老板比你更有知識和經驗,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她可以任意辱罵你,在其他員工面前貶低你,或是因為你沒有按時完成工作就打你,當你說錯話時,用肥皂洗你的嘴巴。你作為員工而有的感受、尊嚴和自我價值與老板的是同樣重要的,你們需要互相尊重。因此,孩子們有權力擁有他們一切的感受,他們的尊嚴應該得到尊重,而且他們應該被認為是有價值的。
圖1閱讀下面的文字,并回答問題:
今天我失敗了
今天我感覺糟糕透了。她實在太頑皮了,我不得不打了她的屁股。
我還記得她剛來跟我們住的時候,如此嬌小,如此脆弱,如此活躍。
穿著粉紅色的小裙子,一頭帶著小卷的金黃色頭發。
這周真是糟糕,她自己把尿褲脫了,然后全尿在了自己身上。
我又要為她清理。
她試著自己倒水喝,結果倒得滿地都是。
我又要為她清理。
摔破的杯子、倒灑的牛奶,混合著我疲憊不堪的淚水,滿地都是。
我試著經營好一個家,做好一份工,付賬單,還要照顧她。
我再次打了她,心里充滿內疚感。但是,她霸占了我所有的時間。
她不吃飯、不睡覺、不聽話。
她一遍又一遍地犯著同樣的錯誤。她這次會記住我的話嗎?
我要為她的安全著想,我打她是為了她好。
有時我覺得她是故意惹我生氣的。當我向她發脾氣時,她竟然公然地挑釁我,眼里充滿了不滿。她經常是一個壞脾氣的小女孩,有時甚至向我吐口水!總之,我受夠了,我再也不能寵著她了。
這對于我們家以及我喜歡的東西是毀滅性的災難。
她不能永遠那么笨手笨腳。她其實可以做得更好的。我覺得打她毫無作用,我不知道我還能做什么。她是那么地沒用,她不會打電話求助,不會從房子里逃出去,她如此地依賴我。
這個故事中的主人翁多大呢?現在讀完這篇文章。
我不應該打她,她89歲了。她是我的母親,但是她使我不得不這么做。我為什么充滿了罪惡感?不管怎么說,她以前就是這樣對我的。
當她更有能力,而我卻無能為力時……
在沒有讀最后一段時,很多人認為這個小女孩是一個正在學步的嬰孩。看看我們在孩子們身上所用的詞匯:頑皮、打屁股、占據、不聽話、挑釁、壞脾氣、寵著、笨拙??纯催@些詞,如果我們用在大人身上,會變成什么詞呢:消極的、碰撞、堅持、不恰當的行為、果斷、疲憊、滿足需要、不協調。這改變了我們的立足點。我們用在成人身上的詞對他們的行為充滿了原諒和理解,這僅僅是因為年齡上的差異。
孩子也是人!
—路易斯·波特,作家
應該何時開始尊重孩子?互相尊重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了。有多少家長讓他們的孩子自己哭上幾個小時,卻不讓一個陌生人在商店里哭泣;有多少家長讓正在傷心的孩子去面壁,卻不會跟自己不高興的老板說:“你到辦公室去呆45分鐘(1分鐘代表1歲),等你冷靜下來再來找我!”也許我們應該把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和對待他人的方式比較一下,互相尊重不僅限于成人之間,這會幫助你建立你想要見到的行為。如果你希望別人尊重你,請你首先去尊重別人。
這里的互相尊重與我們30年前提到的尊重是不一樣的。那個時候,對長輩的尊重是必須的,孩子心目中對父母和成人尊重,只是因為他們更有知識,個頭更大。
現在不一樣了,尊重的定義也改變了?,F在的成人是通過自己的知識、經驗、坦誠溝通和對孩子的尊重來建立權威的。尊重不是建立在恐懼上的,而是建立在溝通上的。
很多父母都是在管教天平的兩端猶疑。他們要不就太過嚴厲,因為自己實在受不了的就會懲罰孩子;或是因為他們自己壓力大、很疲憊、沒時間,就什么都不管……即使有時間,他們也不想把這些時間浪費在負面的互動和權力的戰爭上;或是有的家長根本就不知道用什么語言或行為來處理孩子們的問題,所以他們干脆不管不問。而在這個天平的中間,就是友善、穩定和受人尊重的方法,一種能滿足父母和孩子雙方需要的方法。
圖2有些家長會花費大部分時間使用第一種方法,有些會使用第三種,但是大部分家長會在兩種方法之間猶豫不定,而這樣帶給孩子的傷害是最大的。在兩種極端中猶豫不決,不能給孩子提供預見性,而這種預見性可以為他們提供安全感。通常,孩子不知道他們的行為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昨天他們這么做可能家長會勃然大怒,而今天這樣做家長卻不聞不問,這樣對于孩子來說太不肯定了,他們需要一致的、友善的、可預見性的方法。
圖3你的育兒方法是在建立你們之間的親子關系,還是在毀壞關系
親子關系越好,育兒方法的實施就越為有效。
在我的課堂上,我會讓父母把他們最喜歡或是最常用的管教方法寫在便簽條上,然后我在板書上畫一條線,一邊寫著“建立”,另一邊寫著“毀壞”。我問父母他們寫在便簽條上的方法對于他們的親子關系有什么影響,建立或是毀壞?我們不管這個方法是否有用,是否可以讓你的孩子服從你,而是看使用這個方法之后,父母和孩子對彼此的感覺如何,對你們的關系有什么影響?你現在也試一下吧,把你最喜歡的管教方法寫下來,然后與下表對比,看一看是“建立關系”,還是“毀壞關系”?
管教建立關系
● 提供指導
● 加強溝通
● 重在預防
● 解決問題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下一篇:八大家教問題決定寶寶一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怎么依戀型的孩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