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育兒熱線電話中,有許多家長為孩子膽小、怕生人、不敢和人交往而苦惱。其實經常帶孩子去做客就是讓孩子學會與人交往,變得開朗起來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許多父母即使有時間也非常害怕帶孩子去做客,原因是孩子在朋友家常常或是剛到沒多久就哭鬧著要回家,或是橫沖直撞、大打出手,甚至能把整個聚會攪黃,弄得大家不歡而散。怎樣才能輕松、快樂地帶孩子去做客,學習交往呢?希望以下的建議能給您一些啟發。
一、在聚會中為孩子選擇同齡或年齡相距兩三歲的小伙伴是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孩子在與不同年齡段小伙伴的交往中可以學會分享、謙讓、服從等意識。在去做客之前,可以先向孩子描述一下小伙伴的情況,讓孩子自己為小伙伴挑選禮物,這樣可以增強孩子做客的興趣和對小伙伴的向往。當孩子在玩耍過程中發生爭執等問題時,父母盡量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如果孩子自己解決有困難,父母可以向孩子提一些建議,協助孩子去解決,但切忌包辦一切。
二、選擇合適的聚會地點。到戶外去聚會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方式,既可以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又可以受到大自然的熏陶。戶外的許多東西都會引起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流連很長時間,玩出很多花樣。如公園、小區的花、草、樹木、秋千,郊外的莊稼、沙坑、小溪等等。如果天氣不好,只能在家中聚會,那么就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喜好,準備充足的圖書和玩具。選擇聚會地點時,需要特別提醒的是要注意充分考慮孩子的安全問題。
三、讓孩子在聚會中由“小跟班”變成“小幫手”。如果孩子只是像“小跟班”一樣跟家長去做客,父母只顧自己聊天,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不許孩子插嘴,不許孩子做這做那,孩子就會不耐煩,用哭鬧、橫沖直撞來發泄自己的不滿,所以父母帶孩子去朋友家做客時,不妨不時地根據孩子的年齡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端水果、幫家長拿一些東西、打掃衛生等等,讓孩子成為家長的“小幫手”,并及時地鼓勵、表揚孩子。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孩子吵鬧,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增強為他人服務的觀念。
下一篇:鼓勵寶寶嘗試各種挑戰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23歲幼兒的獨立性發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