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由于教育的發達,任何人都可能成為精英。因此,最重要的是,如何在一個競爭激烈的企業環境中,創造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換言之,未來社會的領導人,首先應具備激發、影響他人的能力,而不是個人的才華。
一次很偶然的機會,我與第一線的教育者們聚會,聚會結束后,在閑聊的過程中,有一位老師說:“現在的孩子都沒有所謂的基本能力?!?/p>
這些孩子在校外遇到老師的時候,不但不打招呼,還皺著眉頭,轉過臉,假裝沒有看到;或是擺明了藐視家庭狀況不好的同學,然后和大伙一起孤立那個同學,把這當做是理所當然的事。
班上有半數以上的同學不知道爺爺奶奶的姓名,更不記得爸爸媽媽的生日。我們姑且先不提道德層面,而是說這些孩子連最基本的人際交往的能力都不具備。這是一心只想著如何才能成為比他人優秀的所謂精英們所造成的。欠缺人性的所謂精英主義,是絕對不可能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
那么,要想讓我們的孩子成為成功的領導人,需要具備什么條件呢?
激發、影響他人的能力
二戰之后,在短短半個世紀中,日本曾創造出令人驚訝的高速發展的經濟,許多國外企業聘任日本人做CEO。經濟學家及社會學家們訪問日本,探訪各個企業,經過分析得出結論——那就是日本人傳承了數千年的“儒教文化”。而這樣的文化,正是來源于中國!
遵循儒教文化的日本人,不將經營的基本放在技術層面,而是放在人性層面。其結果是讓優秀的人才可以數十年在同一家企業成長發展,這不僅可以帶來個人的成功,更有助于企業的發展。儒教的價值觀鍛造出他們深厚的人際交往能力,讓他們成為跨國企業的領導級人物。
到底起因于儒教價值觀的人際關系是什么呢?
就是我們從小學習的尊師重教、幫困扶貧、先人后己等,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西方的大企業,為了學習這些連三歲小孩都知道的儒教價值觀,以日本人為對象進行基準評價,并讓有能力的人才在日本待幾年,親身體驗并學習儒教文化所倡導的人際關系。
他們是這樣說的:由于教育的發達,任何人都可能成為精英。因此,最重要的是,如何在一個競爭激烈的企業環境中,創造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換言之,未來社會的領導人,首先應具備激發、影響他人的能力,而不是個人的才華。
具有共存意識
以前有一個很善良的孩子,善良得讓周邊的人為他擔心。
他在別人面前不會說傷人的話,甚至不管誰找他麻煩,他也絕不會與人吵架。當他拿球出去玩時,碰到力氣比他大的孩子搶奪他的球,他也只是看著球被搶走。他甚至因為別人拿著他的球玩得開心而感到開心,自己則坐在樹蔭下,等著那些孩子玩厭。
那個孩子就是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美國總統威爾遜。當初搶奪他的球的那些孩子后來過著平凡的一生,而拿出球的威爾遜,卻成為一國的總統,并在歷史上留名。
是什么讓他成為一國的總統呢?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成就了他,不過最重要的是,在想到自己之前先想到他人的那份心。就算自己傷了心,也知道忍耐退讓的那份心,及時東西被搶也不生氣。這種成熟的人格,使他周邊聚集了眾多能人,形成一股龐大的力量。
將對待他人的心擺在自己的利益之前,自IQ和EQ之后最近收到媽媽們注目的NQ(network quotient,也就是共存指數),就是這種概念。
所謂共存指數,就是將與周邊人的關系用數字化來表示。共存指數高,在社會中與他人相處就越容易。透過這項能力,成功的概率也會相對較高。
正處在成長期的孩子們最需要的一種能力,就是這種新概念的共存指數。當我們仔細看其內容,就會發現這其實就是我們很久之前,就已經知道和熟悉的儒教價值觀。
而我們應該要注意的是,所謂教育新概念,其實早已存在與我們內心,只不過其價值長時間為被我們認同而已。
也就是說,其實答案就在我們的內心。
所以,我們不得不驚訝,被稱為教育先驅者的西方先進國家,他們爭先恐后要學習的教育哲學,不是什么特別的,而是我們自古以來的價值觀。
互動區:《母嬰世界》雜志微博; 《母嬰世界》主編微博
下一篇:知道嗎?無名指長算術好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學會發現孩子的真正潛能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