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10月10日第19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之際,北京回龍觀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劉華清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相比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小時候長期與父母分離的孩子患精神疾病的風險和比例明顯偏高。
劉華清說,6歲以前是孩子人格培養和形成的關鍵階段,是產生安全感的最重要時期。如果在這一時期孩子和父母長期分離,日后孩子容易出現焦慮癥、抑郁癥和恐懼癥等。
他建議,1至2歲孩子和媽媽不要有太多的分離。孩子2至3歲時上幼兒園不建議全托,也不要將其送走。
劉華清說,不分離并不是和孩子整天溺在一起,父母都需要工作,關鍵是要在不傷害孩子心理的情況下抽身。如父母上班前要給孩子穩定的感覺,告訴孩子父母上班后還會回來,不要讓孩子產生分離焦慮。送孩子上幼兒園時也要事先讓孩子知道,父母會來接他。
“這是一個建立互信的過程,否則孩子會形成被拋棄感,這對孩子來說是生與死的恐懼。”劉華清說,雖然大部分孩子長大不會出現問題,但約有1/3的孩子可能會出現心理障礙,常有深深的不安全感,影響他的人際交往。
下一篇:養護孩子你“過度”了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的個性是遺傳還是后天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