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父母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給他們生命,還要負責教育他們,讓他們有足夠的能量面對以后的生活。父母養護孩子,教育孩子,說起來簡單,但卻是個十足的挑戰。這里最難把握的是“度”,過猶不及,都起不到理想的效果。以下的一些誤區,是當前的家長們容易走入的。
過度保護
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在物質方面得不到好的享受,對孩子吃什么、穿什么非常在意,圍著孩子團團轉,百般侍候。父母雙方的長輩也不甘落后,更是捧星星、捧月亮,形成了“四二一”家庭模式。孩子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么也不用做。孩子想干什么,也要由大人陪著。孩子碰到一點困難和問題,父母就幫助解決。過多、過分地保護,在孩子和社會之間豎起了一道保護墻,使孩子在無形中遠離了社會,長大以后就難以適應他所賴以生存的社會。過度保護、包辦代替,使孩子到了該長大的年齡卻總是讓人覺得他長不大,單向過度的愛使他們的行為能力都退化了。
過度干涉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驅使兒童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動力,也是兒童成長的重要一步。兒童好動,難免會有一點危險,為了安全起見,有些父母處處干涉、限制孩子的活動,這不僅禁錮了孩子智力的發展,也束縛了孩子個性的發展。其實,父母處處擔心孩子出亂子,這是父母懦弱膽怯的表現,它會無聲地傳遞給孩子,為孩子所繼承,所仿效。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膽小、怕事、神經過敏,在當今充滿競爭的社會里是很難立足的。過度干涉會培養出一個性格暴烈和軟弱混合為一體的孩子,這種孩子在社會上被人欺負,也會一聲不吭、忍氣吞聲;可是在家里卻稱王稱霸,拿父母當出氣筒。
過度教育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為很多父母所奉行,但是有不少父母對當前流行的“早期教育”存在誤解。早期教育必須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是“教”而不是“塞”,不是“灌”,這樣才不致抹煞兒童的個性差異,或阻礙兒童創造性的發展。許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給孩子施加壓力,小小年紀要學外語,又要學打字,學繪畫,還要背誦唐詩,學彈鋼琴、吉他等等,造成許多孩子還未上學就對學校充滿了恐懼。
過度營養
當今,各種滋補藥品如雨后春筍爭相上市,出現了許多“兒童專用滋補品”。不少家長愛子心切,給孩子服用,許多孩子服后食欲增加、生長加速,家長誤以為這是滋補的“神奇功效”,以致長期大量給孩子服用。然而,卻出現了意料外的結果,性早熟、肥胖等都找上門來。這跟攝入較多外源性雌激素不無關系。其實,家長們想一下,所謂“補”,有缺才有補,孩子不缺,補又從何說起?
過度施愛
“愛得不是地方。”德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怎樣使得你的孩子備受折磨嗎?這個方法就是百依百順。”父母對孩子過度施愛,其中一個突出的表現便是百依百順,這樣容易造成孩子的任性、自私,并且有逆反心理,認為父母的愛是很廉價的、是當然的。親子之愛應當是雙向的,父母在施愛的同時,也應讓孩子懂得回報。過度施愛還會出現一個后果,那就是孩子對過度的愛的逆反心理一旦形成,父母便很可能轉而運用“巴掌教育”。強權與溺愛,雖然各走極端,但卻是殊途同歸,都不利于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鄭雪
下一篇:如何培養孩子的人際關系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6歲前勿讓孩子與父母長期分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