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問:同事的兒子1歲半就會背唐詩、數數,還認識很多字。聽他這么講,我感覺我女兒的教育好像沒有跟上。女兒現在已經兩歲多啦,還只會數10個數,再就是認識一些動物呀物品呀什么的。因為我覺得小孩還是順其自然一點的好,所以平時我們根本就沒有特意地去教他。可是跟同事一比,覺得自己的孩子落后了。不知道嬰幼兒早期教育從什么時候開始最好。
答:教育學家指出教育的基礎主要是在6歲前奠定,零歲到6歲的教育能占整個教育過程的80%。心理學家認為從出生到6歲的智力發展最快,是教育的最佳時期。醫學上證實小孩從生后到2歲內頭圍增長最快,尤其是1歲以內。出生時頭圍是33~34cm,到1歲時是46~47cm,2歲時48cm,6歲時為50cm,與成人幾乎相近了。大腦的生理發育最迅速是在生命的頭兩年,這就是智力發育的先決條件,為的是接受知識,學習生活本領做好物質準備。而孩子的某些能力發展是有時間的,就是說在某一特定時期孩子對某種能力的發展或認知能力,既容易學到又能夠學的很快。如果錯過某一時期,再去學則花時又費力了,只能事倍功半。也就是說,抓好教育時機非常重要。
具體說,從出生到2歲是認識和動作發展的最佳時期,教育重點放應在讓小孩子多看、多聽、多訓練雙手的動作上。小孩子最愛玩手,努力發展雙手的技能,握物、抓東西、拾玩具,用雙手去玩自己的雙腳,拽襪子,試著脫衣,雙手學著作揖、謝謝、再見、擺手……這時家長們則不必過早教孩子畫畫、識字、學外語等。這時期的小孩子是在認識并熟悉周圍環境,試探并能分出物品溫暖、寒冷、苦甜,區分善良和粗暴的初級階段。對來自善良、友好的表示以笑待之,而對粗暴、兇惡的則以哭或躲開來反抗。有時你喂他東西,他會讓你先嘗嘗后,他才會吃,這是本能的自衛。
2~4歲是發展語言的最佳時期,這時應重點教給孩子說話,最好是標準發音,學口語外語,聽講故事等等。這個年齡階段總愛發問“為什么?”“怎么回事呀?”“后來呢?”等。比如下雨時電閃雷鳴,小孩兒就會問大人“為什么昨天不下大雨,今天下呢?”“為什么下雨時有呼隆隆的聲音,有亮光……”這時大人必須認真回答,并一一講解。3歲左右則會唱歌,尤其女孩子,模仿能力很強,她會跟著電視邊跳邊唱,會學彈鋼琴等。4歲學繪畫,辨認圖形,學簡單的字形,學下棋,開始有了好勝心,因此也產生了嫉妒心,大人發現苗頭及時糾正。
5~6歲則對數的概念有初步認識,有記憶力了,這是重點要教數學的運算。這么大的孩子有的會幫助大人干家務活,會幫家長出主意,對其良好的習慣、品德多加培養,這樣對孩子一生影響會很大的。這時期周圍或家中事件變遷對他影響會很大。如家庭和睦與天天爭吵以及鄰里間吵架,在他們心靈上會打上深深的烙印。故而家長要努力給孩子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
在日常生活中仍有不少家長忽視對孩子的早期適時教育,且不以為然,總是推到上學以后還認為教育不晚,這樣學齡前可貴的6年就被忽視了。這五六年是早期教育最佳時期,除了教會孩子玩,還有智力的教育、衛生教育。家長應記住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則。如在公共場所隨時大小便、吐痰、扔東西等劣習,大多是在孩提時受了大人的行為影響。因此,這個年齡階段(0~6歲)家長除對孩子精心呵護、喂養、照顧外,還要對孩子的精神、行為、智力開始教育。
下一篇:怎樣把握寶寶動作的敏感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鼓勵想象而不是解釋道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