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我曾經在網站看到某位媽媽寫下一句饒富趣味的心聲:“在世界眼中,我什么都不是(好慘);在孩子眼中,我是全世界(好累)!”
表面上看來,小孩整天賴著媽媽、膩著媽媽,把媽媽當成世界的天、唯一的神,一分鐘也不愿離開。我們整天被占據著,總要在他們的視線范圍內,這種“走不開”的感受,確實把媽媽們壓得“好累”!
我很幸運,在孩子還在學步時接觸到“蒙臺梭利”理論,開啟了教養孩子的豐富之旅。
蒙臺梭利是舉世聞名的幼教專家,她研究發現,無論哪一個孩子,只要達到某一個階段,就必定會主動專注于某活動,稱為 “敏感期”。
在敏感期的孩子們會愛上環境,也就是“孩子與環境談戀愛”。他們不斷在環境中找尋成長時所需要的東西,然后全心全意忘我地投入。孩子在敏感時期和環境接觸的那股能量,是非常強大的,大人可能驚訝于孩子的反復不定,但孩子仍然陶然忘我。由于敏感期發出的能量如此強烈,所以孩子比大人更為專注與集中。
——摘自《二次啟蒙:給3-6歲孩子第二次機會》
這個理論帶給我極大的震撼,深深烙印在我心中,成為我教育孩子的強大動力。但是對一個新手媽媽而言,我無法確定“敏感期”的真實性,也無法了解它的發展過程,心中存有許多疑惑,不過這的確是個讓我躍躍欲試的新題材!才踏上媽媽之路,就與大師的理論巧遇,真是我和孩子一生中最幸運的事情。我好像就要執行一場長時間的實驗,思緒像澎湃的浪潮,眼睛發亮,期待親眼目睹孩子們一次又一次進入不同的“敏感期”,我希望從孩子身上得到印證。
孩子重新開啟我的耳目,讓我找回欣賞力、好奇心與探索力
雖然所學不是幼教專業,但因為深深被蒙臺梭利理論所吸引,所以我告訴自己,要盡可能為孩子準備一個豐富的探索環境,并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拋開不必要的限制,讓他們依循自己的“敏感期”,投入自發的活動之中。
我在一旁觀察、引導,努力提醒自己見機行事,不要打草驚蛇,依著他們每個“敏感期”的發展程度,隨時調整環境,補充適合他們的材料、教具或深入的資料。我必須裝備自己,絕不讓環境中的資料或材料“彈盡糧絕”,這樣才能維持孩子源源不斷的探索能量。我要盡力幫助孩子一鼓作氣、盡情探索,直到心滿意足才罷休。我感受到孩子所具有的神奇力量,只要是自發的,那種勇往直前的強大能量就如排山倒海之勢襲來,擋也擋不住。
就這樣,從老大兩三歲開始,我跟隨孩子的步伐,研究九大行星、花朵的構造、馬桶的種類、人體的構造、臺灣地圖、世界地圖、各種樂器、交通標志、踢踏舞、輪船、火車……孩子上山下海,我跟著孩子上山下海;孩子天馬行空,我追著他們天馬行空;我可去的有形世界或許有限制,但無形的世界卻無限廣闊。
不同于以往一成不變的生活,孩子每天都帶給我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重新開啟我的耳目,幫我找回欣賞力、好奇心與探索力,時時刻刻跟隨他們的腳步,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敏感期”。五種感官頓時機靈起來,日子反倒變得更為生動刺激。
每一個孩子都讓我增加一雙耳目,三個孩子加上我自己,八眼八耳,就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我感謝孩子給我一個重生的機會,不管我在孩提時代有沒有錯過每一個“敏感期”,但至少我現在可以抓緊機會,跟隨孩子的步伐,再次用真摯的熱情造訪這個大千世界。
孩子每日向媽媽提出數不清的“為什么”,我們怎能不裝備自己,引領他們走進全世界?所以“在孩子眼中,我們真的就是全世界”!不要再嘆氣:“好慘!好累啊!”應該大聲歡呼:“好神奇!好驕傲!”
孩子,你是世界上最勤奮的身影
我和老三鈞鈞一歲半時的夏日時光,都是在工地旁度過的。
自從無意間在路邊瞥見一只“大怪手”后,鈞鈞每天都拖著我出去找挖土機。還在牙牙學語的他,每天在書房玩挖土機小模型,找挖土機的圖片,看挖土機的書,想拿大型的積木拼成“大怪手”,兩只胖小手無時無刻不在學“大怪手”的動作,從早到晚都發出“挖”的聲音。
還只會發“單音”的他,連爸爸、媽媽都還分不太清楚,有天竟然拿了紙和筆,說出三個奇怪又滑稽的音“挖——苦——低——”(譯:挖土機),原來鈞鈞要我畫一臺挖土機。
每天上午我都被鈞鈞強拉出門,在工地與工地間穿梭。“秋老虎”的威力和滿足鈞鈞的好奇心,這兩股強大的力量在我內心拉鋸著。看著黝黑的皮膚,我心中吶喊著,何時我才可以白回來啊?但是鈞鈞的小肥手早就幫我把包包和鞋鞋都搬出來了。“媽媽、包包、鞋鞋……”(譯:媽媽,請穿鞋鞋,帶包包,要出門看挖土機嘍!)兩樣行頭乖乖躺在玄關地板上。“抖!” (譯:“走!”)鈞鈞用小肥手指著鐵門向我發號施令,做媽的我只好舍命陪君子,皮膚漸黑終不悔!真幸運!不僅找到了挖土機,而且挖完還一瓢一瓢倒進大卡車里,所以一路上鈞鈞的臺詞即時更新:“挖——苦——低——,挖——倒——”手勢也隨之改變,“挖”之后加了一個快速有力的“倒”的動作!
之后,為了修地下管線,工人將“大怪手”換成了尖尖的大鉆洞器,聲音震天響,地面像是地牛翻身,瞬間破裂,鈞鈞看得目瞪口呆,立即揣摩那聲音,手勢也變了!
鈞鈞和挖土機真是緣分天注定,老天爺讓他的眼界愈開愈大!“大怪手”換成了兩片大夾子,準備夾重物;另外,旁邊還有一個大圓盤,連我也禁不住好奇起來,便問工頭那是什么東西。原來是一個超大強力吸鐵,只要是鋼鐵制品,不用夾,一吸就起來了,真是超棒的設計!
真沒想到,一歲多的孩子的執著,居然讓四十歲的媽媽開了眼界,我從未注意到挖土機可以更換那么多的工具,有那么多的種類。不過,鈞鈞目不轉睛已經快一個小時了,黑色素在我的皮膚內快速蔓延與沉淀。
“跟挖土機拜拜。好不好?”
“不要!”鈞鈞用力搖搖頭。
“可是媽媽好熱耶,已經看好久了!”
“不要!不要!不要!”
我實在熱得快受不了了,把頭一低,哇!我的腳丫子像從海水浴場剛曬回來一樣,被陽光烙下涼鞋的圖案,一條一條,黑白分明。
自從當上媽媽,我全身都有這樣的“戰績”,每天沐浴時攬鏡自照,哇!脖子上T恤的圓領線條、大腿上七分褲的線條,將我的皮膚隔成“陰陽海”,深淺兩處不同國度的皮膚。然而,我黑白分明的皮膚,正是孩子堅強意志力的證據!
我樂見孩子擁有這種堅強的意志力,盡管美白的希望落空,但我知道這帶給我另一種超越美白的樂趣,甚至啟發。觀察孩子這種驚人的精神力量,也能帶給自己精神的力量。只要我能為孩子預備或開拓自由探索的環境,就能看到全世界最勤奮不懈的“榜樣”。
能仔細對待孩子的“為什么”,每個孩子都可能是大師
老大翔翔兩三歲時,迷上“馬桶”,他每次到別人家做客,都首先沖進浴室,但絕不是因為尿急,而是要觀察馬桶。我的同學問,你兒子在看什么?翔翔從廁所出來后說:“媽媽,有兩個洞,沒有聲音!”
“什么意思?”同學不解童言童語。
“他是說你家馬桶排水的地方有兩個洞,沒有聲音,是靜音馬桶。”
“那翔翔我問你,一個洞的馬桶有沒有聲音?”我的老同學問。
“一個洞,很大聲,我們家一個洞!”翔翔語出驚人。原來翔翔已經自己歸納出“靜音馬桶”和“非靜音馬桶”的區別。一群尚未當媽媽的老友說:“你的孩子真特別。”我回答:“其實每個孩子都有特別的地方!”每個孩子都愛觀察,都愛問為什么,不是我的孩子特別聰明。如果媽媽都能仔細對待孩子的為什么,可能每個孩子都有大師級的表現。
“我覺得媽媽真的很像是導游,孩子就像是從外層空間來的外星人,對地球上的每一個事物都充滿好奇,每一件事情對他們來說都好有趣!”我和老同學們分享著。是的,是孩子驅使我用敬業的態度為他們做向導!在那一刻,我看到幾位口口聲聲強調絕不生孩子的老同學心動的眼神。
蒙臺梭利說:“兒童是成人之父。”雖然幼小的孩童需要大人的力量培養長大,但此時我深深覺得,孩子帶給我的力量更是不可估量,就像深深打動我的那句話:“你們認為你們是這么地愛孩子嗎?其實,幼兒時期的孩子單純地愛你們,絕對超過你們對他們的愛。”
孩子是上天給我們最明亮的一面鏡子。這也是我鼓勵人們都要經歷生養孩子歷程的原因,因為孩子渾身都有啟示,一旦喜歡一樣東西,就能全心全意投入,樂在其中,這就是孩子綻放的生命力,原汁原味!
期盼孩子終身學習,獨立思考
蒙臺梭利說:“一種熱情消逝之后,另一種熱情即將取而代之,因此,一個人的幼兒時期,其實就是一種不斷習得新能力的過程。”
——摘自《童年之密》
我一路尾隨孩子的這股神秘力量,一段時間后,孩子們就會不可自拔地鉆進一個新的題材,又投入全部的熱情。我相信許多媽媽都和我一樣,可以娓娓道出孩子的獨特故事,我記錄孩子的作品,并不是在彰顯他們有多么特別。上天賦予每個孩子自我探索的強烈本能,媽媽如不停下腳步仔細觀賞、聆聽,那就真的是“暴殄天物”,甚至錯失他們的獨特天分。“成長只有一次”,我對這句話的解讀是,所有孩童“敏感期”的火花只會綻放一次,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
三個孩子讓我經歷大大小小不同的“敏感期”,每一次的熱情都像是一朵絢爛的煙火,一朵滅,一朵又起。我在火花的起滅間驚呼,不同溫度,不同色彩,三個孩子的光與熱將我的天空映照得繽紛奪目,讓我目不暇接。媽媽的生活怎么會狹隘?怎么會無聊發悶?
翔翔已經要升小學三年級了,凱凱也要升小學一年級,鈞鈞即將踏入幼兒園,我無法預知這“三只小豬”在課業上會有多么杰出的表現,但是他們有個我沒有的特質:我是個興趣狹隘的人,從小只知道讀教科書,并以取得好成績作為主要樂趣;“小豬們”卻不是,他們始終保有高度的學習興趣與好奇心,充沛的熱情讓他們對有興趣的事物追根究底,自己發掘問題與思考答案,我喜歡他們自己建筑的知識架構。我期盼“小豬們”一輩子都不要失掉這種難能可貴的特質,這也讓中年的我驚覺到要努力的方向。
下一篇:什么時候適合要孩子?教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上早教最好由父母陪伴教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