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梁靜+女兒(2歲)+管虎:孩子+環境美好未來
我和寶寶
問:喜歡小動物的女兒
梁靜:有了孩子后,家里開始變成動物園了,女兒也特別喜歡小動物,喜歡去動物園玩,感受大自然。家里養了很多小動物,鸚鵡、烏龜、魚,還種了很多植物。給花澆水,喂鳥、喂魚的工作,女兒都會去參與。每天早上她就會說“花餓了”、“鳥餓了”、“烏龜餓了”,然后給它們喂食、澆水,對這些動植物她有一種責任感,有一份愛心。
問:會編故事的媽媽
梁靜:女兒喜歡畫畫,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強。孩子們應該享受無憂無慮的童年,現在那么多早教班,讓孩子學這學那,我不太贊成。我會經常帶女兒去感受大自然,去爬山,去動物園,這比在課堂里學到的要生動多了。我就是女兒的大朋友,我們在一起玩得都很投入,如果講故事,我也不喜歡按照書上的念,而是一邊講一邊編,有時候自己都不知道講哪兒了,我們在一起玩得很投入。
環境vs寶寶
問:有了寶寶后,對我們生活的環境會特別關注嗎?
梁靜:的確,有女兒以后,去人多的地方比以前緊張,現在每年都會有各種流行疾病,聽上去挺嚇人的,所以去人多的地方會不舒服,我也經常帶女兒去人少的地方或者郊外空氣好的地方。
問:大家都說現在環境變差了,差在哪兒呢?
梁靜:跟前兩年比,我倒覺得北京的環境好很多了,以前北京的天是灰色的,至少現在天是比之前藍了,北京人的素質也提高了,隨地吐痰扔垃圾的也少了。
問:感覺污染在哪些地方?
梁靜:最深的感覺是城市的河溝處理得特別不好,水都是黑的。每個城市有水才有靈氣,好容易有點水就變成這樣了,真是很可惜,也讓人看了不舒服,這就是污染的一種體現。
問:看到這些污染和環境問題,你會為孩子擔心嗎?
梁靜:擔心肯定有,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注意,但又覺得有些既有的東西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你不可能讓孩子生活在一個無菌的環境中。在有意識避免的同時,還得提高孩子抵抗這些東西的能力。
問:保護環境我們能做哪些事情?
梁靜:從生活的細節做起,比如用紙,不能浪費,水也要節約,這不是錢的問題,就是一種習慣。對孩子也要從小培養這個意識,養成好的習慣。如果大家都能從生活小事做起,節約用水,不亂扔垃圾、不破壞環境,多種樹,至少我們的環境會好很多。
對孩子的話,因為他們的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所以,培養我們的孩子愛護環境,節約資源,可能比等他們長大以后再糾正要容易得多。最關鍵,家人得有個很好的榜樣,因為孩子都是在模仿大人的行為,所以為了孩子的將來,為了他們的好習慣,我們自己也得這樣做。
問:說起環保,很多人就會想到節約,你怎么看?
梁靜:應該說節約≈環保,節約對能源、對環保肯定有好處,但只是從數量上來減緩和緩解,節約一滴水、一張紙、一度電,可以在數量上為節約能源做貢獻,但環保更應該是從質量上來評價,就是環境的質量、生活的質量。這不是僅僅通過節約可以解決的。
問:提倡環保跟我們現在便捷的生活方式會有沖突嗎?如果有的話,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
梁靜:每個人都知道要環保,但做起來還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覺得方便,還是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很多人不是不知道哪些行為浪費資源,破壞環境,但卻做不到。還有很多人是出于“我不這么做,其他人也會這么做的”的心理,比如一次性筷子,即使我不用,別人也會用,所以就隨大流了,這樣的人很多。說服別人放棄還很難,最好能給予更好的選擇方式,比如說開車還是地鐵,如果地鐵很方便,出門就有,那誰也不愿意每天堵在路上。再比如塑料袋,如果一個塑料袋10元錢,相信沒多少人會買。
問:資源沒有了怎么辦?
梁靜:雖然我們要節約資源,但終有一天資源會沒有的,比如說煤、石油。我對這個問題是比較樂觀的,孩子們長大后一定能想出更好的辦法。現在很多科幻片看起來覺得很刺激也讓人很擔心,如果真的變成現實了怎么辦?我的想法是,就算《后天》來到也沒關系,如果這些災難是因為我們破壞環境造成的,那么人類就應該受到自然的懲罰。這也許是件好事,會讓活下來的人更加珍惜環境,更強烈地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當然,誰也不希望遇到這樣的事情,那從現在起就要做些事情了,避免人們在那樣的災難后重建家園。
下一篇:什么是真愛:生活現場5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什么是真愛:生活現場3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