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根據巴斯德學院(institut Pasteur)的神經生物學家讓皮埃爾·尚熱(Jean-Pierre Changeux)的研究,新生兒大腦中的神經元數量可能是成人大腦的100倍。這項假設和人類科學學院的雅克·梅勒爾(Jacques Mehler)的理論是一致的:“智力發育可能不是獲得新的能力,相反卻是喪失出生時所擁有的一部分能力?!?/p>
對于于連·科昂索拉爾醫生(Julien Cohen-Solal)來說:“情感和智力發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8個月之后,情感行為所受的影響似乎難以逆轉,24個月之后,智力發育所受的影響似乎難以逆轉。如果神經生理學的數據是準確的,那么生命最重要的一天就是第一天,然后是第二天,依此而下……”
從事兒科學研究的于連·科昂索拉爾醫生在1983年戛納第二屆世界嬰兒精神病學國際研討會上強調,人生第一階段的身心性紊亂(失眠、嘔吐、腹痛、腹瀉等經常在出生后不久出現的癥狀)是新生兒在暗地里利用“器官途徑”來進行精神表達。這些疾病具體有三個來源:人們對他長期缺乏關心(情感空虛),對他過度刺激(高度保護),對他的照看方式出現斷裂。“在少年階段之前,沒有任何東西是被最終決定的,”科昂索拉爾醫生這樣認為,“這些紊亂都是可以逆轉的?!?/p>
根據人們對嬰兒病理的看法,仿佛是不健全的身體造成了他們的情感關系困難。實際情況正好相反,是嬰兒與監護者之間的關系紊亂破壞了其身體的成長。情感在大多數人身上都占有突出的主導地位,以至于能改變一名兒童的生理行為:胃口,消化能力,運動性,活力……所有這一切都依賴于兒童與照顧他的人之間的語言交流。當然,遺傳資本和新陳代謝也起著它們應有的作用。如果一名兒童營養不良、缺乏足夠的熱量,他將變得虛弱:這對一些兒童來說首先表現在生理方面,對另外一些兒童來說則首先表現在精神方面。這取決于患兒本身的特質,即遺傳因素。這是我們在集中營中所看到的現象。當一個人每天只獲得500卡路里熱量的時候,我們無法預料他在身體和精神上都能保持同樣的活躍。一些人很好地抵御了思想衰退和精神崩潰,就像人們所說的,他們的靈魂在抵抗,而不是身體;另外一些人的身體挺受住了打擊,但他們彼此都成了動物。在集中營中,一些人喪失了對難友所有的同牢之誼,撲向食物,由此來保護自己的身體。相反,另外一些人則給予難友精神鼓勵,盡管自己餓得奄奄一息,但仍保持著人類倫理和交流的欲望??赡苡腥藢ξ艺f,這只是因為部分荷爾蒙被釋放并在不同人身上產生了不同后果。但事實上,這肯定是一種原始教育留下的深刻印痕所決定的。
神經科學將能科學地證明兒童不屬于其父母,根本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是后者的“骨肉”……至少不是通過孕育和遺傳。他完全處于這種早熟的象征性情感關系生活以及血緣在他和監護人之間構成的彼此關愛中。
假如人們能夠通過某些精確的觀察,證明每名兒童都最終與其親生父母截然不同的話,我認為這將是神經科學的一大貢獻。但人們尚未走到這一步。將來也許會這樣,但它不會改變感覺自己有權支配孩子命運的成人具有的情感、占有欲和欲望。
50年前,在雅克·呂費耶在法蘭西學院從事的研究之前,誰曾想到人們將能科學地證明種族主義的荒謬呢?地理血液學使種族主義思想理論完全站不住腳。
因此,人們將來也許能夠在遺傳方面發現一定量的數據,可以揭示父母將其自然生育的后代占為己有并使自己認同于他們的沖動沒有生物學基礎。我對此堅信不疑。我們只要看一下收養關系就會明白這一點。有人所援引的生物學基礎只不過是一種辯解,目的是讓我們心安理得地擁有控制另外一個人的欲望,這種欲望其實從未被根除過。
動物行為學吸引了從事實驗心理學的研究者。[參見前面引述的著作《依戀》(L’Attachement)。]它和人類行為學有可比之處嗎?
人們對動物成長和動物間關系的觀察很可能不會改變后者的個體行為。相反,人對人的觀察關系則能夠改變一些東西,因為這種觀察在被觀察者的象征生活中引入了干擾。但讓我們暫時不去妄測未來研究的方向,而是回到實驗心理學這個領域。這門學科能夠迅速帶來一種使人更好地了解每名兒童潛力的中介方法。依靠追蹤的辦法,它應該將對兒童不同感覺障礙的研究納入計劃。這不會有什么害處,并能夠使父母弄清楚某個孩子的某種感覺是否天生就比另外一種感覺更加敏銳,例如視覺超過聽覺,嗅覺超過觸覺,平衡感超過運動速度等。還有對每名兒童不同節奏的尊重:一個人的需要有自然的節奏,并且這種節奏需要得到尊重。
我在綠色家園曾對一名兒童進行了簡單觀察,結果在這名已經出現發育遲緩問題的3歲多男孩身上,我發現了一名年輕音樂家的潛質。我和孩子的父母為此做了交談,提醒他們注意孩子的行為;于是他們回想起在小家伙剛學會走路時,他曾在一次聚會上對一位陌生老先生緊跟不放。他是家里請來的樂師。當時沒有人知道為什么孩子對這個并不負責照顧他的先生如此依戀。父母一直認為他發育遲緩,直到那一天我通過觀察發現這個孩子具有令人驚訝的聽力。我對孩子的父母說:“他也許發育遲緩,我對此一無所知,但他聽覺的敏銳和聆聽聲音時的注意力都令人驚訝,他的積極性就是由此產生的?!痹诰G色家園的游戲室里,他霸占了手提式自動電唱機,并且不停地在一疊45轉唱片中翻找,一會兒放上唱片,一會兒又取下來。在他母親看來,這是性格不穩定的表現,但這種看法并不對:如果對他進行足夠的觀察,就會發現,一旦他碰到他所尋找的曲子,他就安定下來,甚至注意力十分集中,因為他會把曲子從頭到尾聽完并隨著節奏扭動,而且在曲子結束后馬上把唱片再放一遍。
這就是我所做的觀察,對象完全處于自由狀態,自發性得到完全的尊重。人們可以放棄用一大堆參數對成組的兒童進行測試,而是逐一研究每個孩子的感覺參數,這不會對他們產生過多的干擾。
父母最初喜歡在他們的孩子身上尋找一些外在特征。母親一般十分在意孩子像誰。如果孩子長著像爺爺那樣的蹼足,那么他將像爺爺一樣成為一名偉大的海員。人們就這樣使用一些表面身體特征來推導對方的內心生活和欲望選擇,然而這些都是十分隱秘的東西。當人們把孩子比做他的這位或那位先人時,其父母的語言在其中起了作用。然而,人們并非只能對此進行觀察。孩子所接受的伴有交流意義的聲音會對他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們并不能因此就使父母變得“純潔”,但可以幫助他們避免對與他們感覺偏好和興趣截然不同的孩子作出誤判。
一名哲學家曾想嘗試把孩子完全置于一處讓人撫養,撫養者從不和他們說話,由此來看他們是否能夠發現一種屬于他們自己的語言。此項實驗完全失敗了,因為到了該說話的年齡,這些孩子和鄰家小孩一樣開口了。以下兩個原因必居其一:要么所謂不與孩子講話的人做不到緘口不言,要么內心語言(沉默與態度)擁有足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倘若我們向父母們展示其子女自身所擁有的東西,他們將會減少自己的占有欲和以自己的狀況、自己對孩子的期待為標準去評判孩子的欲望。他們將更樂于向孩子提供與他的同類人見面的機會,從而使他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行事。
下一篇:你相信天才是可以遺傳嗎教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對兒童的特別研究方法教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