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一個人懂得孝敬長輩,才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但是對于大部分年輕的父母來說,孩子的興趣開發、技能學習的提高似乎都要比學習關心他人更重要。
看看你身邊的孩子,他們是否懂得關心你?是否懂得幫助父母分憂?對你的態度是友善還是蠻橫?
如果不想有一天從你嘴巴里冒出“你這個不孝的孩子”這樣的話,就從現在開始,父母們要讓寶貝從學會關心父母開始,繼而關心他人,培養寶貝好品格。
*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并非理所應當
不要讓寶貝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只有勤快的寶貝才會懂事,知道關心體貼別人。一般情況下,勤快是培養出來的,所以家長要樹立這種觀念,并付諸行動。要循序漸進地教會寶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大膽放手地讓寶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解決策略:
◇ 培養寶貝自己動手的習慣
盡量讓寶貝自己吃飯睡覺穿衣交往。如當寶貝學會走路后,最好讓寶貝自己走,這樣看似簡單的活動,如果不加以養成,事事都要父母幫助,不但容易使寶貝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缺乏自己動手的意識。
◇ 為寶貝提供做家務的機會
父母要讓寶貝知道,每個家庭成員都要分擔家中的事物,不勞動者不得食。要循序漸進地教寶貝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擦桌子、擺放碗筷、摘菜葉、洗手絹等。這樣做可以培養寶貝的承擔能力。通過自己做家務讓他了解父母以及長輩的付出,尊重別人的勞動,培養孝心和感恩心。能夠付出并懂得付出的人才會幸福。
◇ 循序漸進,不急于求成
獨立性格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媽媽不要因為心急而對寶貝的發展作出過高或不合理的要求,更不能因為寶貝一時沒有達到你的要求,就指責他。應當冷靜地同寶貝一起分析沒達到要求的原因,以科學的準則和辦法來調整策略。
* 對寶寶吃“獨食”的習慣要說“NO”
喜歡吃獨食的寶貝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他人的感受,從而會影響到他與其他人交往的能力,讓他變得不受歡迎;喜歡吃獨食的寶貝很難換位思考,從而表現出比較冷漠,對他人的冷暖不太關注。從而使他變得越來越孤立,進而越來越自卑,對寶貝的成長非常不利。
解決策略:
◇ 讓寶貝體驗分享的快樂
為了讓寶貝更容易進入情況,可以從不是她最喜歡吃的東西入手,讓她體驗分享的快樂!每次她主動與人分享,家長都要認真表揚她,如“**表現真好,讓我們吃到了這么好吃的香蕉?!薄?*給我們的香蕉真是太好吃了?!奔胰艘欢ㄒ驗閷氊悩酚诜窒韼淼目鞓范憩F出非常開心,以此來感染寶貝,從而讓她更多地從這種行為中體驗到分享的快樂!
◇ 巧妙地表達父母對寶貝的期望
父母可以當著寶貝的面有意無意地表揚或者批評別的小朋友。如“豆豆表現真好,有好吃的總是分給大家吃。”“苗苗太小氣了,好吃的誰也不肯給”。 用這種方式表達出來,不容易激起寶貝的逆反心理,又將父母的期望表達出來,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 讓寶貝嘗嘗吃獨食的苦頭
給年幼的寶貝來說,講道理她可能根本聽不進去,或者聽進去了很快又忘記了。因此,父母可以給寶貝嘗嘗吃獨食的苦頭。買來她最喜歡吃的東西,當著她的面津津有味地吃,如果她要吃,父母可以按她平時一貫的表現來拒絕她。
◇ 讓寶貝當愛心使者
比如奶奶拿了一個蘋果,美美地咬上一口,“嗯,這個蘋果真好吃,寶貝快給爺爺送一塊去吧?!卑职謩円粋€桔子,掰下一片給寶貝吃,“寶貝,嘗嘗這個桔子,真甜,快給媽媽送一瓣去?!?這樣,寶貝在家里其他人的熏陶下就會變得充滿愛心,有什么好吃的自然就會想到要分給大家吃。
◇ 創造更多分享的機會
每次買回好吃的,都可以將這些東西分給不同的家庭成員,比如香蕉給爺爺,蘋果給奶奶,酸奶給媽媽,果汁給爸爸,面包給寶貝。然后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東西分給別人,同時也鼓勵寶貝將她的東西分給其他人時間長了,寶貝就會自動參與到這個游戲中,學會分享,并且樂于分享。
◇ 不要用負面語言影響寶貝
對于寶貝來說,學會分享需要一定的過程,4歲之前的寶貝不會分享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把寶貝吃獨食的行為看得過于嚴重,并且總是用這些負面的語言來給寶貝的行為下定義。年幼的寶貝容易認同父母的看法,因此,一旦父母說她自私,她就會認為自己真的自私。寶貝吃獨食,父母要盡可能忽略她的這種行為,從一些正面的活動中去引導她,并用一些積極的語言來鼓勵她,使她變得越來越慷慨。
* 對寶貝不要“有求必應”
好像太愛寶貝的父母總是很好說話,寶貝要什么都答應,在不知不覺間縱容了孩子。當所有的要求,所有的東西都那么輕而易舉地得到,寶貝無法體會得之不易的過程,因而也不會去珍惜,反而覺得這都是理所當然的,更不會站在別人的立場去考慮問題,從而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解決策略:
◇ 不要讓寶貝擁有的東西來得太容易
對寶貝提出的要求,父母應先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則堅決拒絕,并且要告訴寶貝為什么不合理,給寶貝一 些經受挫折的機會。
◇ 讓寶貝自己去爭取自己需要的東西
當寶貝通過一些努力獲得所需的時候,他才會知道在父母的愛和保護下是幸福的。
◇ 父母也不要預先對寶貝承諾太多
有些父母總想給寶貝最好的食物和衣物,總想為寶貝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生活中面面俱到,時間長了,寶貝會覺得這一切來得都很容易,甚至認為他本來就應該擁有,于是也不懂得珍惜。
* 讓寶貝在生活中學會關心
父母在教育寶貝的過程中,要教會寶貝關心他人,關心他人是一個人需要擁有的最基本素質。一個冷漠自私的人沒有人愿意跟他交朋友,他也無法獲得他人的關心和愛護。
解決策略:
◇ 讓寶貝了解一些生活的真實情況
父母可以經常給寶貝講一講自己的工作艱辛。如果父母們能經常告訴寶貝一些自己的苦惱,那么寶貝就會在體諒父母和感恩父母中漸漸長大。家長不要刻意地去掩蓋生活的另一面,讓寶貝從小學著和你一起去分擔,哪怕只是讓他了解一下,理解生活的不容易,這樣他才會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才會關心別人。
◇ 讓寶貝學會體貼關懷家人
如:爸爸媽媽下班回家,可以啟發寶貝去給爸爸倒杯水,幫媽媽接下手中的包;家人病了,鼓勵寶貝去問候一下哪兒不舒服,給病人拿拿藥,倒杯水等等。對于寶貝的關心,家人要由衷地表示感謝,讓寶貝體驗到關心別人也是一種快樂。
◇ 不要讓寶貝以自我為中心
家里人不要整天圍繞著孩子轉,萬事不能以孩子為中心,當孩子習慣了以“我”為中心的性格,那么他是不知道如何去關心別人的。
◇ 及時的鼓勵和表揚
讓孩子知道,當他為別人著想的時候,你會很感到很欣慰,并表揚他,告訴他:“你學會關心別人了,我感到很高興?!庇袝r,還可適當的獎勵,久而久之,孩子的行為就會得到鞏固和發揚。
◇ 父母做好榜樣
家長要讓寶貝看到父母不僅對自己有愛,對長輩也有愛。身教的力量遠遠大于言教。
下一篇:合格家長成長“五部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警惕家長失去威信的六種做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