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有一次,我剛剛在博客里寫了《“打”不是最后的“撒手锏”》一文,次日就看到一個媽媽的留言,嘆息自己剛剛誤打了女兒。我跟著鏈接進去看了這位媽媽的記錄之后,才發現那實在是一個很多媽媽都很容易犯的錯誤:當女兒不慎把剛買回來的加濕器弄壞,又不知好歹地黏磨媽媽時,有幾個媽媽能忍得住不去訓孩子呢?我不確定自己如果遇到那種情況會不會也朝桐桐發火,但我想,如果各種紛雜的因素交織在一起,我很可能不會給桐桐多少好氣,盡管平素我一直在努力理解并寬容孩子成長中的小過失,但誰能保證萬無一失呢?
這位媽媽的案例讓我再一次觸及那個思索已久的課題:這個世界上有沒有絕對完美的媽媽呢?完美到能凡事按照科學的理論來教養孩子,完美到在大小育兒問題面前波瀾不驚,完美到在整個育兒過程沒有任何失誤……
我認為這個答案是否定的,因為:
——媽媽不可能絕對完美!
因為媽媽首先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面對突如其來的育兒事件,我們的行為通常要受制于特定的情緒狀態,而這特定的情緒狀態,又是日常修養的自然反映,盡管我們都知道“寵辱不驚”是個令人向往的境界,但真正做到的又能有幾個呢?
孩子雖然是我們的心肝寶貝,但他們也首先是我們真實生活的一部分,不可能生活在我們情緒的“真空”里,如此,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對于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反應,也就實在難以“脫俗”了。
因為寫博不慎寫出一個“桐桐媽”,很多媽媽看到我的育兒心得后都禁不住留言反省自身的“失敗”,更有的媽媽,還誤以為我是個凡事都能站在孩子角度著想、充滿育兒智慧的“完美媽媽”,但實際情況又是如何呢?雖然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我都在努力按照科學的方式教養桐桐,但只有和我生活在一起的人知道,面對各種讓人情緒失控的突發事件,我有時還是難以控制自己,朝桐桐大嚷大叫;當我和桐桐爸發生了什么爭執時,或者感覺受了什么委屈時,也會毫不在意身邊的桐桐,不顧“母儀”地大聲責罵著對方;偶爾桐桐在外面讓我出了丑,我還會不分青紅皂白地把賬算在她頭上,盡管她犯的只是一個那個年齡孩子特有的錯誤,比如護東西、就地撒潑……
很長一段日子,反省這類偶爾的失誤時,我也一直在懷疑,為什么我是個這么容易感情用事的母親?平素那些育兒知識積累到哪里去了?這種糟糕的狀態一度讓我懷疑自己是否稱職地承擔了母親的角色……
直到有一天,我讀了《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這部經典家教著作,才發現竟然連像作者阿黛爾·法伯和伊萊恩·瑪茲麗施這樣的國際親子溝通大師,都會一度在子女帶來的各種麻煩前手足無措,甚至情緒失控,方知自己并不孤單。無獨有偶,近日讀《斯托夫人自然教子書》,無意中發現斯托夫人也特地談到這個問題,因為她開始做母親之初,也偶爾會在氣頭上打女兒或者讓女兒受不該受的委屈,既然如此成功的母親都會有這樣的失誤,我又何必勞神要求自己完美呢?
這樣想著,我釋然了,進一步思索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我進一步發現:
——媽媽也不必是完美的!
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固然最理想的是凡事按照科學育兒方式打造的環境,但事實上這是一個既不現實也沒有必要的祈愿,因為孩子是社會化的存在,終歸需要適應的是并不完美的社會環境,如果一直在“完美媽媽”的羽翼下成長,對更廣闊社會環境的適應來說也并不是一件好事,從這個意義上說,自然的環境、自然的媽媽對他們就是最好的。而且,沒有任何人是完美的,媽媽如此,孩子亦然,他們長大后也將是不那么完美的人,也無須過于完美的媽媽來影響他們的成長。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孩子,往好處努力,一旦有點兒失誤,也不必耿耿于懷了。如此,我們才不會因為負疚而過分補償孩子,才不會因自感不稱職而沖淡為人母的快樂,孩子總會長大,長成和我們一樣不完美的人。
——努力趨向完美的媽媽就是最好的媽媽!
不必完美不等于不要追求完美,因為育兒畢竟是一個需要智慧的工作,面對孩子帶來的種種考驗,我們只有不斷改進自己的態度和方法,才能在育兒時日益得心應手,更自如地體驗為人父母的快樂。
摒棄完美主義,但在行動上努力趨向完美,舍得在孩子身上花足夠的時間,努力做到用盡量好的方法去教養孩子,在孩子的過失面前鎮定自若,永遠愛孩子本來的樣子,我們就是好媽媽!
下一篇:孩子最需要的10件“東西”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BB順從3階段全面完善意志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