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我是一名兒童繪畫療法師,當初選擇這個職業使很多人無法理解,直到目前為止,繪畫療法師這個職業對于中國人還很陌生,幾年來,我樂此不疲地進行著,越進行就越是確信兒童自由繪畫教育必將是一個改變中國傳統教育的好方法,我希望能夠為中國教育改革之路輸入新鮮的血液。
兒童繪畫療法的原理是什么?適合多大的孩子?
兒童繪畫療法是以兒童自由繪畫表現行為作為心理療法的依據進行活用。這里的“治療”,不是指醫學上的“治療”,而是幫助孩子維持健康心理的“治療”,適用于所有1.5歲-18歲的孩子。
由于兒童生長發育的特殊性,他們不像成人那樣具有完整的語言表達和思考能力,這時,孩子們情感的困擾就可以通過繪畫的方式表達出來,將其賦予可見的形式。兒童的情感沒有秩序,他們的欲求基本上都是無意識的,情感和欲求會因為各種原因變得很極端,或是反復被壓抑,潛藏在意識的最深處,一旦超出承受范圍,心理就會產生問題,甚至于演變成畸形心理。人類的心腦對情報需要通過輸入和輸出維持平衡。當這種平衡感將要崩塌的時候,就說明感情層面上的輸出功能正在減弱,輸入是在不知不覺間不斷進行著的功能,但是在輸出方面,如果不用個人的意識進行作業,將會出現堆積情感垃圾的傾向。而對這種心靈可以發揮療傷效果的就是包含有色彩表現的“繪畫療法”,完全能夠刺激到視覺和觸覺的“繪畫療法”能夠充分地連結感覺和情感。這里特別要提出的點是“表現治療”,反復體驗自由的表現,兒童就會很好地進行情感的輸出。當然,人類是具有自我修復能力的,兒童可以通過自由繪畫把過剩的感情或無意義的欲求進行發散和消除。
繪畫療法不但對解決深刻且嚴重的兒童心理問題具有顯著療效,還對日常生活中的孩子們的成長具有著極其有效的幫助。一般說來,在大腦逐漸發育的幼兒時期進行無意識性的發散欲求表現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繪畫對于兒童有一種天然的吸引力,畫法、構圖、象征物、色彩和畫材的選擇等都是有含義的,通過繪畫療法師的解讀和與繪畫療法師的溝通,家長會更加確定孩子的心理活動,能了解到何時能培養某種潛能,還能學習到最科學的育兒方法。
為什么以自由繪畫為中心的心理療法更具有優勢?
隨著充滿壓力的現代化社會的到來,人們正在關注各種心理治療方法。其中,從兒童到老年人都能夠輕松進行的以色彩為中心的繪畫療法更加具有實用性。因為,“色彩”是每個人天生就喜歡的,只要有蠟筆和紙,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進行。
我的恩師,日本繪畫療法第一人--末永蒼生先生,正是活用了誰都能夠進行的繪畫活動這一特征,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創辦了以“自由”為主題的“兒童繪畫工作室”。開設此工作室的目的不是教授美術技能,而是進行兒童繪畫療法的場所。孩子們在這個工作室里,不僅利用繪畫和制作手工作品來盡情創造自己的世界,甚至有些孩子還制造出了奇特的樂器,并隨著打擊的聲音進行舞動。這些都是兒童們自發進行的色彩療法、音樂療法、盆景療法等。“自由”一直是現在兒童缺少的,你會從中發現,兒童越進行自由表現,他們的精神就越會往良好的狀態變化和發展。
自由繪畫樂園可以培養孩子多種能力,解決家長的教育煩惱
末永老師通過五十年的研究發現,兒童越早進行自由繪畫表現,就越能使他們的觀察力、探索力、想象力、集中力等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同時,自由繪畫教育還能培養兒童的色搭感、色感、社交力、達成力、自立心、應用展開力、語言表達力、造型力、計劃力、構成力。相對那些沒有進行過自由繪畫表現的兒童來說,他們擁有一顆更加強大的、能夠感受幸福的心。
在我的自由繪畫樂園中,總是聽見家長們在說,孩子不能集中精力、多動、寫作業太慢、沒有禮貌、不叫人、不尊重人、有暴力傾向、沒有興趣愛好、性格孤僻、膽小、霸道、撒謊、叛逆、學習能力差、不聽話、不愛表達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如果讓孩子進行繪畫療法作業,以上的問題都能逐一得到解決。但并不是說,只要使用各種顏色隨便進行繪畫就可以的,一定要根據兒童當時的心理狀態進行合適的“處方”,這個“處方”不僅針對孩子也要針對家長。
家長如何看待孩子的繪畫?
兒童天生就喜歡繪畫,色彩能為他們帶來情緒的安定感,有的家長認為孩子不愛畫畫是因為沒有美術天分,其實不然,由于家長和老師干涉、批評和相對評價過多,孩子不喜歡畫畫那是必然結果。繪畫行為實質上是反映兒童認知的過程,如果家長對孩子的作品多給予肯定和贊美,孩子的天生創造力就能夠發揮到極致。
大多數剛來到自由繪畫樂園的孩子,常常會聽到他們說“我不會畫”“我畫不好”“你幫我畫吧”這樣的語言,這就是因為家長給予的壓制和干涉過多造成的,不過,經過一段時間自由繪畫的調整,當你問孩子們會不會畫某些物體的時候,他總是毫不猶豫非常自信地說“會”, 雖然起初畫得不一定很像,但是非常自信,因為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和贊美。可是在家中,孩子的畫卻常常不被家長所理解,有時反而受到嘲笑、奚落和打擊,給孩子的心靈很大的傷害。并不是一味地模仿名家的畫或生搬硬套才是藝術,這反而會讓孩子缺乏創造性,失去想象力,繪畫活動成了一種照抄的課程,孩子很累,喪失了自信和快樂。所以在繪畫的活動中充分引導發揮孩子的想象力,培養思維能力,提高其藝術修養,是一件意義重大的工作。
兒童的心理通過情緒發育和知識發育這兩個時期的循環得到健康成長
兒童的心理成長需要經歷兩種時期:情緒性發育時期和知識性發育時期。從情緒性的發育開始,經過知識性發展階段和全方位的個性實現,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發展。這個成長過程絕對不可能是直線型的,而是呈螺旋狀發展的。
只有得到了情緒的發散,才能夠集中精力學習,這就是為什么有些孩子總是靜不下來的原因。當兒童處于情緒性發育時,以發散為主,他們的畫很少有計劃性,隨意揮毫,不考慮別人是否能看懂,畫面是否美觀,全憑自己的想象。當兒童處于知性發育的階段時,精力非常集中,能夠描繪出有形態的較細致的圖畫,還能創作出精細的手工作品,同時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當兒童處于情緒性發育時,起初沒有大小比例、透視構圖。漸漸的,通過自由繪畫表現的螺旋型的心靈成長,“近實遠虛、近大遠小”這種美術概念,通過孩子的觀察和思考,必定會領會的,繪畫技巧也會隨之提高。自由畫在日本被稱為“編外藝術”,這個詞語對中國人來說還是很陌生的,目前在日本,時常能看到編外藝術展,這種藝術展得到很多日本國民的青睞,觀眾以男性居多,因為,日本的男性壓力大于女性,通過對編外藝術的欣賞能使他們從中汲取能量。
家長們,請讓孩子把自己的印象自由地表現出來吧!嘗試著讓自己的喜怒哀樂徹底地與色彩進行碰撞…,有些人覺得這是微不足道的行為,可正是這微不足道的動作使兒童們的心靈和個性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相關的事例已經達到舉不勝舉的程度了。這種方法是不受年齡的限制的,不只是兒童,成年人、老年人都能夠適用。常年經營工作室的經驗使末永教授能夠將“繪畫療法”更加的體系化,而“北京李凌云兒童自由繪畫樂園”的開設對我從事兒童繪畫心理教育研究來說也提供了著至關重要的幫助。
下一篇:你會和寶寶聊天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爸媽太溺愛孩子易低能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